文:瑾口寓言
农历五月,天气已进入初夏,满街散发着浓浓的绿,天空被日头照得金光灿灿,北方的居民开始寻觅一种食物,名叫“碾转”。
对地理比较熟悉的同学都知道,中国沿秦岭淮河一线分为南方和北方,南方的农作物主要是水稻、番薯等,而北方多产杂粮和小麦,因此南方以吃米为主,北方以吃面居多。北方小麦除部分地区有一年两季以外,多数地区是一年一季,这些地区的小麦大多是十月左右种,来年六七月之间收。那么在五月,小麦已经半熟,再等一个月就可以收获,此时的小麦还不能用来磨面,但一些农户等不及丰收想先尝尝鲜,便将这还未成熟的小麦用一种方法做成了“碾转”,以解“缺食”之急。
“碾转”,顾名思义,是一种用石碾“碾”制而成的食物,所碾的食材便是小麦,部分地区也用青稞。
每到五月左右,小麦吸浆未满,但又没有完全成熟,麦苗青青的稍微有些发黄,麦粒饱圆,但不硬,捏上去软软的,捏的紧了,麦粒还可能会爆出白色的嫩汁,农户将这样的小麦割两捆回家,再割去长秆,只留下少部分秆和穗头,扎成整齐的束把,或蒸或烤在锅内焖熟,再乘热搓去麦壳,留下炊熟的绿色麦粒,再把这些麦粒集中倒进石碾的孔中,一圈一圈地推动石碾,将麦粒碾碎碾成条状,这便是“碾转”。
“碾转”的起源时间目前无考,总之在有小麦种植的地方就有旧时推石碾磨麦粒做“碾转”的记忆。
前文说,现在吃“碾转”主要就是尝鲜,古时也是因为“尝鲜”才开创出了“碾转”。
古时农业技术落后,土地产量不高,农户一年四季在地头忙活,才收获不多点粮食,种出的粮食除了给自家留下一年的口粮外,还要换钱交税、上缴地主,假如再碰上个贪官污吏乱收苛捐杂税或是蝗灾、干旱,还没到收获季节就会断了余粮。古时断粮就等于离死亡不远了,为了不被饿死,农户没有办法,只得提前把未成熟的麦子割回家,“尝鲜”救急,先是只将麦粒炊熟直接吃麦粒,后来就多加改造用石碾碾碎作出了“碾转”,意外地发现这救急的生麦子经过烹调后反而格外美味,竟是开创了一种新的食物吃法。后来,这救急的“碾转”广泛传播开来还成为了时令小吃,既能尝鲜还预示着丰收,一直流传了下来。
2018年,“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的《风味大陆》节目,详细地跟拍了“碾转”制成的每个环节,令无数中原人民又想起这味美食。二十世纪千禧年之前,中原地区的大部分农村,每到农历五月,村里的石碾旁就聚集起村民,排着队端着盆,里面盛着已炊熟的熟麦粒,一个接着一个推“碾转”,小孩儿们来回跑动趁着大人不注意偷抓一把盆里的熟麦粒吃,“碾转”推成后,或炒或拌,调成各种口味,再添上一些时令的蔬菜,珍馐美味都不换。“碾转” 对北方人来说,就像是故乡的印记,包含着历史的传承,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如今,城市化迅速发展,原来小时候跟着父母割麦子搓麦粒推石碾的小孩儿也都长大成人,带着父母一起住进了城里,生活越来越好,少有时间专门下地割“生麦”,村里的石碾也渐渐地少人问津,越来越少有机会自家做“碾转”吃了。因此,“碾转”更加珍贵了,一到五月份,北方的居民就开始关注庄稼的生长,随时做好“碾转”尝鲜的准备。
现在,正好是五月,回老家割麦子推“碾转”吧。
本文由卓米诗词汇签约作者原创,版权归卓米诗词汇所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