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家园】
“菩萨出方”,顾名思义就是菩萨出行游逛四方,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菩萨出方”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现在在南方,好多自然村落仍旧延续着这一古老的仪式。
一提起“菩萨出方”,我的记忆就迅速追溯到了小时候。那时,这种古老而神秘的祭祀仪式在我心里已经定格成了永恒。当然,能够最先勾起小孩回忆的,总离不开好吃的东西,“菩萨出方”也不例外。也因此,我回忆中的“菩萨出方”也多了一份别样滋味。顺着这份回忆,让我带着大家去逛逛儿时的菩萨出方啦!各位友友们,咱走起~
今天是大年初七,我早早的洗漱完毕,正准备往外冲。妈妈一把把我呵住:“饭都做好了,吃点再去。”我准备撒泼,可妈妈那尖利的眼神早已盯住了我,不能动弹。好啦,赶急忙慌的往嘴里扒了几口饭。嘴上还在嚼着饭就迫不及待地说:“妈,我去祠堂看菩萨出方啦。”还没等妈反应过来,我一溜烟的就跑出去了。我也知道妈肯定会说:“你这小娃子,还没轿子高就要去看菩萨出方,这猴急样,不知道像谁。”我那时候已经10岁啦,只是个子不太给力,好在现在没有拖后腿。
还没到祠堂哩!老远就看到了大红灯笼透出的红光与祠堂暖黄色的光线透在门口,如那氤氲的薄雾那样柔和、令人舒服。可随之而来的是一阵阵叫喝声、鞭炮声、锣鼓声…声声震天响,可不热闹。
我哪能错过这上好的玩闹之地,一跃过祠堂的门槛,就直冲人墙。个小的我顺着人缝,一下就钻到了最佳观赏点。只见两个年轻后生一左一右,身体微躬,两只大掌牢牢把住两只轿杆的中后端。然后左右荡,呈半弧状升起,至最高点时,一旁喝彩的人们突然屏气,我也跟着做起了抿嘴状。两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互相对视了一眼后,放手、转身、把轿,划了一个完美的圆弧。
也就在此时,还没待我反应过来,站在他们斜右前方的国柱叔紧紧盯着轿子,在轮回一圈后平稳过渡的最低点,拿鞭、点鞭、扔鞭,鞭炮不偏不倚,正好落在了轿子中间,一套动作行云流水。这时,站在斜左前方肩担锣鼓的育平叔应声而起。掌声、鞭炮声、敲锣声,炸开了这沉睡着的村庄,“菩萨出方”也就此拉开帷幕。
这时,只见德明爹从人群中款款走来,双手作禁止状,祠堂立即安静了下来,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笼罩在上空。紧接着德明爹转身过去,正对着供奉台。祠堂的各位神仙,今天,舒氏氏族乔请观音外出田野观看风景,驱除虫害、驱除妖孽,保佑村民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保佑外出务工人员顺顺利利。乔请菩萨起轿。说完乔请词后,德明爹向着菩萨作揖三下。
菩萨请下来后,拿旗的韩哥和浩哥走在最前面;接下来就是四个强壮的后生抬着菩萨跟着,他们旁边有拿着蛇皮袋的俊叔、拿着扫把的军叔,还有充当自由人的浩叔;然后是抗锣的育平叔,打鼓的坤叔、敲镲击钹的康俊叔,再后面就是乌泱泱的一群人,男女老少,近乎全村出动,一个都不拉,一齐感受这热闹并参与热闹。
因为抬起的菩萨要经过每一户人家,一个也不拉下。所以这路线也不是一般人记得住的,我就不跟韩哥和浩哥抢举旗的位置了,哼。从祠堂起,先转外圈,由外到内,然后返回祠堂。菩萨每到一家之前,接下来的倆三家都跑回去做准备,在堂屋摆上香炉,插上三根点好的香,靠近香炉的地方点上两根蜡烛,一杯米,一杯酒,靠着香炉的右边放着准备好的大包糖食;在门口把爆竹展开或者把烟花放好,一切准备就绪后,就等菩萨位临。
一路上,明晃晃的烟花冲地一下飞出天际,后面还拉着一个长长的流苏,静置一秒后,砰的一声呈放射状的彩色的载着希望的火种绽放开来,打破着笼罩着的黑暗。啾、砰、砰,啪啪啪,咚,哐哐…
快到我们家了,妈一把把我提回去了。妈让我回去点烟花,妈,那个,那个,我奶叫我呢。瞧你那点能耐,平常胆挺肥啊,现在怎么怕啦。我在房门后嘀咕着:“妈,你就说我吧,我就是有点怕!”虽然我就爱凑热闹,但菩萨真正经过家门口时,还是有点怕的,毕竟都没有亲眼看到菩萨,其实也是不敢看。
来了来了,待举旗的韩哥和浩哥经过家门口时,爸去点了烟花。然后四个后生抬着菩萨在我家门口象征性左右摆了一下,爷爷在摆轿暂停的那一瞬,把黄裱纸点燃后,咻的一下扔到菩萨坐的轿子上。随后就是自由人浩叔收走香炉上的香、拿蛇皮袋的俊叔把桌上的糖食装进蛇皮袋。军叔拿着扫把在堂屋象征性的挥了一下。然后递给爷爷三张用红墨笔写的清洁太平的黄纸。待他们出门后,爷爷把酒缓缓洒下。
因为我们家处在湾子的中心,经过我们家后,整个菩萨出方也就接近尾声了。这时,我如窜天猴一般咻的跑到了祠堂,原来我的小伙伴们早就在这候着了。
待菩萨落轿归位后,我们几个小孩早就站不住了。德明爹拿着刚刚从各家赠过来的糖食过来了,我们一个个眼睛直勾勾的盯着。妈妈这时也来了,在一旁说:别这样盯着,像八成冒吃过一样。”我不管,在家里,你就是很少让我吃糖,今天可阻止不了了,毕竟这是给我们带来福运的糖。德明爹轻抚着我们的额头“快拿去吃吧”。嗯嗯嗯,头一直在那点,手早就伸进袋里大把大把的抓糖了。爸爸们在祠堂架起了桌子打扑克,爷爷们在象棋,妈妈们在那唠嗑呢……
家乡的祠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