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锋大概是六个人的故事:在追寻真理的路上不断求索的拉里,深爱拉里但现实拜金的伊莎贝尔,虚荣势利但宽宏善良的艾略特,忠于事业努力工作的格雷,在酒精毒品性欲中放浪形骸的索菲,用身体在艺术圈如鱼得水的苏珊。
拉里手不释卷的同时在游历的途中目睹世界的千变万化,以发明自己上下求索的目标,希望帮助他人建立一个精神世界。伊莎贝尔在察觉到拉里的变化后,虽然深爱着拉里,但嫁给了商贾富少格雷,两人和平分手,她和格雷同甘共苦,经过经济危机后的一蹶不振再到重整旗鼓,向着物质生活顶峰前进。艾略特是伊莎贝尔的舅舅,终生在社交圈左右逢源,奔忙于各种宴会,一直生活在上流社会的他,在咽气前还忧心于自己的请柬。索菲曾经也有富足的精神世界和令人向往的安逸生活,但在丈夫和孩子丧生于车祸后,索菲便一头扎进社会底层的泥沼中,最后在淫乱的底层被割断喉咙,抛尸河海,拉里曾尝试改变她,但伊莎贝尔的小手段让索菲遏制许久的瘾欲再次崩塌,在与拉里成婚之前出逃。苏珊则像是游离余他们之外的存在,她爱艺术,对金钱并没有极度的向往,她的爱情没有局限于特定的模式,男人只是自己的物质保证,她作为男画家的艺术模特的同时也提炼出了属于自己的艺术灵感,人物着墨不多,但色彩鲜明,十分可爱。
毛姆作为叙述者,概括了六种生活方式。生活是世俗化的,人有万般,生活更是万种,而人们对于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往往是充满偏见的。《刀锋》没有主角,几种人生没有高低贵贱,只是有的不符合我们旧有的价值判断罢了。
毛姆在尽可能的、不掺杂感情色彩地叙述,不表露出自己对某一种人生的偏爱。但很明显,毛姆更欣赏超然物外的拉里,同情一腔虚荣的艾略特,对极度物质的伊莎贝尔略带反感。
想来大多数人都会欣赏拉里,他能泰然自若地在刀锋上行走,与国家大势保持距离。看到他,我们能觉察到自己精神世界的空虚和单调,向往拉里理想主义的同时又羡慕富光鲜亮丽的伊莎贝尔。现实里不存在那个纯粹的拉里,也没有彻底的伊莎贝尔或者艾略特,而他们常常同时存在于同一个人身上,现实里,多数人既崇尚精神世界的构造,又钟情于奢靡生活和上流圈层,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这是大多数人的生存现状。
世俗是色彩纷呈的,风花雪月伴着七情六欲,超然物外也少不了柴米油盐,对于林林总总的生活的态度,不置可否,雅俗共赏。我们应该乐道于生活方式的不同,重要的是要如何在自己的生存方式里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语言和价值体系,在自己的生活里做到物我两忘。
人的人生不会因为世人的赞美而精彩,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的生活的自由,若觉得自己是开心的,世人无权过问。
“若比争名求利处,寻思此路却安宁。”我们注定做不成拉里,但你我的路或许可以和他多几处交叉。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