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有座山,山中有几洞,其中一山洞,贯透南北,钻山而过。山这边,是小城屋舍;山那边,是峰峦无数。每每登山,精疲力竭时,我们总喜欢钻洞而过,且多自北向南。
摄影:快乐中国520每每钻越此洞,心,或多或少有些失落。
儿时记忆中,丛草悬垂,覆盖洞口,洞内伸手不见五指,地面坑洼不平,但凡进洞,必用火把。倘若没有火把,钻洞时,尖叫声总是接连不断。偶或点起火把,钻行其间,彼此也挨得非常近,生怕走丢或走入山洞岔道,更害怕遇见传说中的妖魔鬼怪。有时,几个调皮玩伴,总喜欢装神弄鬼一番,我们被吓得魂飞魄散,连声惊叫,迅速向洞外逃窜。
那个时候,钻山洞,是最惊险、最刺激,也是最快乐的游戏。虽胆战心惊,但乐此不疲,这大概就是孩子的天性。
而如今,惊险难觅,刺激难寻,快乐难找。稍有声响,洞内瞬间灯火通明;且地面平坦,钻个山洞,太过轻松。每念及于此,我们不免更加失落,偶尔还会抱怨几句。
有时,我们下意识的,蹑手蹑脚,为的是不惊醒洞内灯盏,为的是重走一段暗路。漆黑如墨的洞,怪石嶙峋的壁,滴答水声,空洞传响。置身洞中,刹那间,黑夜便给了我们黑色的眼睛,我们却啥也看不见。
少许转弯,那幽幽洞口,束光袭来,顿觉豁然开朗。那洞口,恍若被时光润化,漫溢着仙气。那洞口,仿佛只能通行一个人。于是,我们时常想起陶渊明,想起他那经典描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悠然间,我们竟奢望能遇见桃花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遗憾的是,这样的桃花源,终难遇见。每次走出山洞,眼前突兀的,是日新月异,鳞次栉比的城市。如若反其道而行之,则洞前有林,林中有亭,亭外有山,山外有山,山下有村,星罗棋布,俨如世外桃源。
或许,桃花源一直都在!而要真正触摸内心深处的桃源,我们每个人都要走过一段暗路。那条路上,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旅者;那段时光,坎坷接连不断;那段岁月,往往不堪回首。那段人生路,却必须走,因为,摆渡生命,永远是自己。
既然如此,何惧暗路黑夜?我们曾约伴,钻洞而行,只是彼洞非此洞。这山洞幽曲,这山洞暗如黑漆,这山洞鲜有人迹,这山洞相对原始。没有遇声即亮的灯,没有修葺平整的路,到处都是怪石嶙峋,我们摸索着前进。
那一刻,我们犹如盲者,手牵着手,试探着迈出每一步,凭感觉找方向;那一刻,我们都有些紧张,害怕误入岔道,甚或担心头被碰破;那一刻,我们在暗夜中行走,什么都看不见,也不知道此洞哪里是个尽头;那一刻,我们听着咚咚脚步声,伴着突突心跳声,插科打诨着;那一刻,虽有些迷茫,但依旧笃定前行,因为我们深信:黑暗终将过去,阳光自会灿烂。
就这么走着走着,似乎走了好久,我们终于看见洞口光亮,惊呼连连。而那道道光束,投射洞中,洞口微尘,瞬间欢腾,恣意狂舞。
望着那小小洞口,我们竟不约而同吟诵着“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或许,走完这段路,我们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桃花源,只是心照不宣而已。其实,桃花源不在别处,桃花源就在每一个人心中。
人生,总有一段暗路,需要独行。熬得住,出众;熬不住,出局。
其实,出众也好,出局也罢,只要经历过的,就是人生真财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