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又重拾书本《中国文脉》,前期也断断续续看了些,也听了些。总不能领略精髓。
今又重读,又是新的感觉。
作者首先对中国文脉最表面、最通俗的文体进行概括: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原曲、明清小说。
再次对文脉进行了整体的梳理,对先秦诸子进行文学分类。
对甲骨文和《诗经》有了详实的说明和论证。
滤净心胸,腾空而起,静静地遨游于从神话到《诗经》、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苏东坡、关汉卿、曹雪芹,以及其他文学星座的苍穹之中。然后、你就有可能成为这些星座的受光者、寄托者、企盼者。
从笔墨开始,叙述了历朝各代的书法大家代表作及形成过程,客观分析,入木三分。
然后从猜测黄帝—感悟神话—发现殷墟—老子和孔子—黑色光亮—稷下学宫—历史母本—魏晋绝响—走向大唐等一系列历史事件中回望过去,细品中华文脉之久远、历史渊源等,无不令人肃然起敬。
他是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最高等级的生命潜流和审美潜流。
而我只领略了大概,就足以震撼和惊诧。
黑格尔说世上最深刻的悲剧冲突,双方不存在对错只是两个都有充分理由的片面撞到了一起。
双方都很伟大和高尚、但各自为了自己的伟大和高尚,又都无法后退。
从猜测黄帝一文中,从五千年的黄帝开始,伴随着炎帝部落的崛起,华夏文明的两位主创者成了战争中的对手,黄帝大胜,以血缘为基础的原始部落被跨地域的部落联盟所取代,出现了“华夏大族”的概念。
经过几千年沉淀,慢慢演变到今天的“炎黄子孙”。
黄帝以后,便是著名的尧、舜、禹时代。
由于社会财富的积累、利益争逐的加剧,权力性质发生了变化。英雄主义的无私首领,不能不演变为巨大利益的执掌者。终于,大禹的儿子建立了第一个君位世袭的王朝一一夏。
夏朝的建立是华夏文明的一个新开端。
从现代世界判断文明程度的一些基本标准,例如是否拥有文字、城市、青铜器、祭祀来看,华夏文明由此迈进了一个极重要的门槛。
时间,大概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
从此,“茫茫禹迹,划为九州”。
传说时代结束了。
远古时代,神话是祖先们对于所见所闻和内心愿望的天真组建。华夏文明重视那种非科学、非实用的道义道义原则和意志原则。
文中作者把中国古代神话分为两大系列:一是宏伟创世型,一是悲壮牺牲型。
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羿射九日都属于宏伟创世型;而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则属于悲壮牺牲型。
由此还派生了“滴水能穿石”、“铁杵磨成针”等类似成语,这几乎成了中国民间的信仰:集合细小、集合时间、不计功利、终能成事的美好愿景。
再谈发现殷墟,先从找回夏、商、周开始,他们是中华文化跨入成熟门槛之后的起步期。
十九世纪末发现龙骨,从而沉寂的甲骨文得以面世,经历诸多波折,开始在小屯庄考察、勘探、废墟释疑、实证立言。
甲骨文和殷墟告诉世界,华夏不仅早早拥有都市、文字、青铜器、还拥有了矿产冶炼技术,外科、小儿科等先进医疗和针灸;还有出土的司母戊大鼎和妇好墓玉器让人叹为观止,不可复制。
诸家百子里先阐述了老子圣哲形象“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归于自然之道,无言可悲亦无言可喜。
最终一路向西……
孔子对生命的情调是至善、宽厚、优雅、快乐、而且健康。他以自己的苦旅,让君子充满魅力。
诸子里重点阐述了墨子,以极其艰苦的生活方式、彻底忘我的牺牲精神,承担着无比沉重的社会责任,这使他的人格具有一种巨大的感召力。
“兼爱、非攻、尚贤、尚可”八字精神食粮一直感动与前年社会。
再简述下在齐国创办且存活了一百三十年的“稷下学宫”,因此,中华文化成为一种“和而不同”的壮阔合力,进入了世界文明极少数优秀文化之列。
特点是:不任职而议国事、不治而议论、无官守、无言责。
最终他们的关切大政、一心弘道、忧国忧民、勇于进谏的品格广泛继承下来。
至此,从5000年前的黄帝炎帝、尧舜禹到夏商周暂告一段落。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