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一直是中国文学一个重要的主题。
百度百科这么定义 侠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理想,一种饱含着梦幻与荣光的意志,无论于理是合是悖,无论于法是反是违,侠永远固执著心中不变的追求。而这追求,是在呼天不灵时的替天行道,是在叫地不应时的代地执法,有所不为,有所必为,在执法不公正时,在合情不合理时,侠者蓦然回首、横空出世,代行着公平执法、救难救急的使命……
“侠文化”在漫漫的中华历史上有着特殊而又举足轻重的地位。特殊性在于侠是一种可以说是相当难以定义的东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进行的一种“路见不平一声吼”的行动皆可以称之为“侠”。而说侠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并非妄言,侠文化可以说是伴随着中华文明起起伏伏而有久经风雨,同时它也可以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缩影的一部分。

古人云,侠,重言诺、讲义气、轻生死、薄名利,谓之大侠。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大侠

金庸借郭靖之口说,:“我辈练功学武,所为何事?行侠仗义、济人困厄固然乃是本份,但这只是侠之小者。在金庸小说中,郭靖黄蓉夫妇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精神之典范,他们以布衣之身帮助宋军守护襄阳十余年的壮烈故事,与襄阳共存亡,郭靖直言宁舍爱女不让城池一步。孤城陷落时,郭靖黄蓉与儿子郭破虏一起殉难。暂且不论创作者金庸在创作时的个人民族色彩,单单论郭靖这一个人就真正地做到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游侠

司马迁的《游侠列传》中这么描述的,“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
它影响了大众对于游侠的印象,游侠重信重义,行必果,诺必成,急公好义,不计得失,彰显其品德。与李白诗中描写的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形象相似。
侠——普通人

江湖更是充满了我的想象,年轻时满脑子的是鲜衣怒马,快意恩仇,仗剑走江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游侠。
之后我遇到了《雪中》,它为我勾勒了一个江湖,它可以有儿女情长,可以有国仇家恨,可以是父母亲朋,也可以是夫妻儿女,更有生离死别,每一个角色都有血有肉,不像别的小说是一个不停换地图的游戏,更像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大舞台,每一个都是主角,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都有自己的平凡故事。
我更觉得雪中的描述更加亲近我,哪要追寻什么,我们一直都在江湖之中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