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传统文化善读「论语」国学与传统文化
善读「论语」4.16:君子可晓之以义,小人可动之以利

善读「论语」4.16:君子可晓之以义,小人可动之以利

作者: 善氏 | 来源:发表于2018-06-26 11:03 被阅读14次

「里仁篇第四」16

【原文】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千古名句,不译。

【注释】

“君子”、“小人”:有德、无德之谓也。

“喻”有晓喻、开导、知晓、明白等意。

“义”、“利”:公义、私利之谓也。

【评析】

本章是从“义利”的角度辨析君子小人,与本篇第11章“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的内涵颇为接近。

孔子认为,君子“里仁为美”,“好仁者,无以尚之”,故君子但知公义,而小人但知私利;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君子可晓之以义,小人可动之以利。

“义利”关系是儒家学说的重点之一。有人认为儒家主张“义与利尖锐对立、非此即彼的义利观”,这显然是对孔子思想极大的误解。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对于孔子而言,只要合于道义,则百无禁忌,而况求利?“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孔子此话可为明证;子路拯溺受牛而孔子喜,则是又一例证。

《左传》记载孔子的话说:“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可见孔子对于“利”从来也不曾低估或排斥。

孔子主张“义以生利”,也就是俗话说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不应当见利忘义、因利害义、唯利是图。

以孔子的观点来看,今天我们都生活在“小人国”,因为今日世界的一切几乎都是“喻于利”。恋栈公权是为了“利”;公考火热是为了“利”;滥采滥伐是为了利;有毒食品是为了“利”;假冒伪劣是为了“利”;污染环境是为了“利”;师德败坏是为了“利”;医疗腐败是为了“利”;烟酒横行是为了“利”;网游肆虐还是为了“利”……。

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世界要坚守道义和良知尤显难能可贵。谷歌当年宁肯退出商机巨大的中国市场,放弃唾手可得的巨大商业利益,也不肯放弃其“不作恶”原则。尽管谷歌对于“恶”的认知仍有很大局限,但其为坚守原则而做出的现实努力,仍然令人由衷地敬佩和赞叹。

能产生谷歌这样的公司并使其壮大的国度,才有可能成为“君子国”。

孔子的“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有助于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现实世界。因为只有基于清醒的认识,人类才有可能找到通往“君子国”的路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善读「论语」4.16:君子可晓之以义,小人可动之以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lpp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