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篇第一」6
【原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
孔子说:“弟子在家要善事家人,在外要善事师长、慎重处事、诚实守信、博爱众人、亲近仁德。要先学好为人之道,再去学习知识技能。”
【解释】
“弟子”在此处泛指年幼的人。其另一种含义是指学生、门徒。
“入则孝”中的“入”指在家,而在家庭关系中显然不止有对父母的孝,还有对兄弟姐妹的“悌”,此处仅以“孝”概括家庭关系,是为与下句的“出则弟”相对,以免重复。故此处译为“善事家人”。
“出则弟”中的“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是说要用悌道对待师长。悌道是在家中习得,但是却可用之于家庭之外的每一个人,因此《论语》才有子夏“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名言。这也是本篇第二章中有子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的原因所在。
“谨而信”:与上一章中的“敬事而信”意义相同,都是慎重处事、诚实守信之意。
“泛爱”即博爱。儒家倡导孝悌,并不是为了将仁爱之心仅仅施予家人,而是要通过在家行孝悌以培育仁德,然后再将仁爱家人的“亲亲”之心扩大推广到仁爱大众的“亲民”之举中去。此即曾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之谓,以及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谓也。
“亲仁”即亲近仁德,含有向仁德之人、仁德之举学习之意。
“行有余力”的“行”指践行前述孝悌谨信、爱众亲仁等事,而这些就是孔子倡导的为人之道;“余力”即剩余的时间和精力。“行有余力”实际是指要先学好为人之道。
“文”即书本知识,指除为人之道之外、用以形成个人才干的一切知识技能。
在本章中,孔子指出弟子为学,应当首重德行,在有一定的德行基础之后,再学习干事之才,如此方能以道驭术,真正有益于社会。
而反观现代教育,则多反其道而行,重才远胜于重德,致使很多才俊之士滥用其才谋取私利,无视由此对社会和他人所造成的伤害,比如令人耽于玩乐而耗费生命、溺于网瘾而无法自拔的网络游戏开发商等。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一日千里。基因技术、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对于人类未来的影响深不可测。在过往的历史中,人类已经有了太多因有才无德而导致社会灾难的先例。如果人类不能汲取教训,不能自觉地以仁德指导规范自身的行为,不能以道驭术,那人类未来必毁于人类自己的弄巧成绌之中。
【弟子规】
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李毓秀以本章内容为中心,结合他自己的教书实践,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规范写成《训蒙文》,后由清乾隆年间的贾存仁修订并定名为《弟子规》。

李毓秀人生经历平实,性情温和豁达。年轻时游学近二十年,科举不中后放弃追求仕途,转而以秀才之身致力于治经讲学。来听他讲课的人很多,门外满是脚印。太平县御史王奂曾多次向他请教,十分佩服他的才学,被人尊称为李夫子。
李毓秀精研《大学》、《中庸》,著有《四书正伪》、《四书字类释义》、《学庸发明》、《读大学偶记》、《宋孺夫文约》、《水仙百咏》等,现分别藏于山西省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
贾存仁事亲至孝,朝夕承欢,不乐仕进,尤工书法,精通韵学。贾存仁先生对《训蒙文》从形式到内容都进行了修改和订正,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对《弟子规》的传播和发扬光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弟子规》共360句、1080字,以浅近通俗的文字和三字韵的形式阐述了学习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等,可谓谆谆教诲,循循善诱,至清代后期已成为广为流传的儿童读本和童蒙读物,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响。
由于儒家文化在大陆曾遭受毁灭性破坏,因此,《弟子规》在当下的中国也倍受误解。其中最有代表性看法的就是将《弟子规》视为“皇权、神权下的产物”,以及统治者培养“顺民、傀儡、奴隶”的工具,认为《弟子规》的“主题就是听话,无条件的服从”等。概括而言,就是认为《弟子规》旨在培养“愚忠”、“愚孝”。
《弟子规》虽然诞生于专制时代,但却不能就此得出其为专制服务的结论。专制首重“忠”,并常故意混淆“忠”与“愚忠”的界限。但遍览《弟子规》全文,1080字中,竟无一个“忠”字。“忠”字尚且没有,又何来“愚忠”之虑?
有人担心专制“移孝作忠”,但《弟子规》全文仅有四个“孝”字,分别在“首孝悌,次谨信”、“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兄弟睦,孝在中”这四句中,其中可见有诱导“愚孝”的倾向?
虽然我们至此仅讲解了《论语》开篇的前六章,但管中可以窥豹,大家通过之前的文字,相信已经对儒家的仁道思想有了基本的认识,对那些针对《弟子规》的诬蔑不实之词也就应该有了客观公正的判断。
【历史人物】
曾经有这样一个奇才:
他身为一个外国人,以平民出身,没有政治经验,没有金钱,没有政治背景,却凭借非凡的才干独闯天下,仅用了不到十四年的时间,就登上了一个主要的世界强国的元首宝座。
他具有极为优秀的政治组织能力,32岁即成一党领袖,获得了一个民族几乎所有人的顶礼膜拜;44岁即被人民自愿选举为国家元首。
他带领国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奇迹,兑现了竞选时的诺言,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共同富裕。在成为国家元首后仅用三年,就靠自力更生,把一个之前全世界赤字和失业率最高的、实际上已经破产的国家改造成了世界名列前茅的经济强国,使国民的失业率从30%以上降到零。
49岁时,他被《时代》杂志评选为年度人物。
他凡事都追求完美,记忆力极为惊人。
他是学识广博的完美典范。从青年时代开始,他就不知疲倦、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书籍。在他最艰难的青少年时期,他曾经阅读了图书馆中的500册书。
他是一位很有天赋的建筑设计师,曾参与奥运会建筑的设计。
他是一位顶级的工程技术设计师,和保时捷博士共同设计了甲壳虫和虎式坦克的发动机
他是一个高明的凯恩斯经济学的信徒,是物本交易的创始者。
他是一个人文知识极端渊博、极富鼓动力的演说家。他具有杰出的演说才能,很可能是整个历史上最精湛的演说家。
他是一位军事上极其有见地的将军,发明了闪电战。
他对各种先进武器和新兵种极有研究,创造了导弹等现代化武器。
这个人就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阿道夫·希特勒。
希特勒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罪恶最大的人之一。他令人惊叹的卓越才能使他的恶魔本性对整个人类发挥了史无前例的巨大杀伤力。
作为世界曾经历过的最大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发动者,希特勒使大约三千五百万人丧失了性命;他还实施了惨绝人寰的种族大屠杀,约六百万犹太人惨遭杀害;他使很早就成为工业化强国的德国在二战结束时变成了一片废墟,德国人为二战付出的物质与精神代价难以计数。
网友评论
只有能力没有热情(勤奋)不行!
既有能力又有热情如果思维方式错了那危害就更大,比如希特勒。
所以首先我们要有正向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