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洪泽旅游,蒋坝镇是必去之地,不仅因为那里南有三河闸风景区,北有洪金洞风景区,更因为蒋坝是洪泽湖古堤堰首的千年古镇,它的历史甚至比洪泽湖古堤高家堰还要久远。
洪泽湖千年堰首古镇蒋坝(上)(蒋坝镇街道北侧入口大堤上牌坊)
蒋坝作为历代淮河下游的水陆交通要道和军事重镇,许多古迹都已毁于战火,现存的古迹主要是汉、唐、宋遗址和一些明、清留存。
现存的汉、唐、宋古迹主要有汉代建的洪泽湖石工堤的最南端(即高家堰石工首)遗址,传说中唐、宋时建的七仙井、双眼井,以及考古过的汉代古居遗址和汉代墓群等。
高家堰石工首建于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 ,位于蒋坝街道西侧临湖面。蒋坝石工首为现存汉代古大堤的最南端,保存原石工堤约200米,地面可见条石墙八层,石工首呈倒“U ”字型,西面为洪泽湖,东面为蒋坝船坞,临湖面有一石码头,在码头的护坡上还残存有石刻地块。
洪泽湖千年堰首古镇蒋坝(上) 洪泽湖千年堰首古镇蒋坝(上)(石工首太极演练场景)
七仙井位于蒋坝街东南边的彭城村四组、五组、七组等方圆约3公里范围内,相传有七位仙人为了解决彭城地区老百姓吃水难而建,井的分布呈北斗七星之状。七仙井经初步考证应建于唐、宋年间,现为“淮安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双眼井在淮宁路北段汽车站门前,已知半个世纪未曾淘修,但是水源依然丰满,清澈甘甜, 建井时间具体无可考证,但依照井栏迹痕推断约有1300多年历史,因井盖有两个吸水孔而得名"双眼井“。
洪泽湖千年堰首古镇蒋坝(上)(七仙井之一)
汉代古居遗址位于蒋坝镇彭城村七组于庄,中心区域高出地表2 米,南北长500米,东西宽100 米,面积约5 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 米,地表见有瓷片、砖瓦,遗址的东北部有同期的墓葬群。
古墓群分布在彭城村11 组和彭城纤庄东侧。彭城村11组的汉墓呈椭圆形,底径东西长50 米,南北宽30米,面积1500 平方米,封土残存高1 . 2 米,系砖室结构墓,拱顶,出土有半钱纹墓砖及部分原始釉陶罐、壶等器物。彭城纤庄东侧的墓群呈圆形,高出地表2米,面积为2 万平方米,已发现加余座小型砖撑结构墓。砖郭长2 . 5 米,宽0. 8 一1 . 2 米,均为素面砖,出土有青瓷壶、釉面四面陶罐、菱花形铜镜、开元通宝钱币、宋代白瓷瓜棱罐、执壶、托盏以及太平通宝、淳化元宝纸币等。
以上汉代古居遗址和古汉墓群在1987 年由淮安市博物馆与洪泽县文化馆联合进行了联合考古调查,调查简报发表于1992年《 东南文化》第1 期,并收录于《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卷》 。
洪泽湖千年堰首古镇蒋坝(上)现留存的明、清和近代古迹主要有洪泽湖大堤蒋坝段,以及修堤石刻、头坝遗址、镇淮犀牛、古银杏树等。
洪泽湖大堤段历来是险工段,这段湖水深,风浪大,历代易溃,现主要为近代修筑,在此处观洪泽湖更为壮观。镇淮犀牛为清代康熙四十年(1701)所铸的放在洪泽湖大堤上的九牛中的两头 ,现存放在三河闸南端。头坝是明清时修筑的滚水坝之首坝,遗址现留存在蒋坝镇街道北边的大堤东侧。
用于修筑洪泽湖大堤的条石上石刻很多,但现留存在蒋坝街道北端的明清时“平升三级、事事如意”石刻很少见。该石长0.97 米,宽0. 45 米,石面四边留框,中央剔出画堂,画堂四角呈柿蒂纹,画面横刻,左起刻有一宝瓶,下设托儿,瓶内盛长如意兰草,紧接为一颗柿子树,树干壮硕此曲,树上部四丫分部,枝干硕果满挂,树下一鹿,呈回首奔跑状。鹿前站立一只鹤鸟,双足立地,柿树、鹿、鹤下满饰山石纹,石刻右边为一宝瓶,宝瓶敞口,鼓腹,置于托盏之上,宝瓶内插戟三支。此石刻是洪泽湖大堤石刻遗存中吉祥寓意最为丰富的一块,它有:“平生三级、事事如意、封禄、长寿、大堤坚固坚实"等寓意内容。
在洪泽湖大堤蒋坝预留段北首的二级防浪林台处还有一块民国年间修堤石刻。此石上从右起横排刻有四行仿宋字,内容为:“江苏省.江北运河工程局. 淮邢段工程事务所. 民国二十五年重修(1 936 年)”。该条石长5 米,宽3米,石质青白。这是大堤上发现的两块民国时期石刻之一,该石刻时间虽晚,但是记录了民国政府曾对大堤进行过维修加固的史实,难得一见。
古银杏树在蒋坝老街邮电局院内(原为蔡家祠堂),此树现高约20米,为清道光年间河营守备蔡天禄亲手栽植,树龄已有300 多年,至今仍苍翠荫郁,1986 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洪泽湖千年堰首古镇蒋坝(上)
蒋坝古迹,除了以上现有留存可见的,还有很多毁灭后正在修复和准备修复可供回味的门楼、庙宇。
古老的蒋坝镇,作为南来北往的淮河下游主要入口要道,这里不仅留有关卡和军事防守设施,而且因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庙宇很多,香火旺盛。
清代在蒋坝镇设有大小营门,大营门在现蒋坝街道北侧湖滨浴场处,小营门在街道南面。大小营门原为皖东收税关卡,后用作防匪屏障,两座营门隔清水沟平列对峙,二者造型结构相同,为古城门式,大门拱形,铁门两扇,定时开关,城墙上有樵楼,有卫士日夜轮流把守,两翼城墙延伸入湖水和清水沟中,均用长条石砌成。
大小营门各有一座炮台,是清代蒋坝镇的主要防卫设施,起初为咸丰年间(1850 年前后)拒守捻军所用。到了民国时又增加了几门火炮,用于防备匪患,火炮均为生铁铸造,1938 年后在日寇侵犯中被毁。
清代蒋坝街道上还建有圈门,又叫过街楼,是大街上的装饰建筑,呈拱型,有东、南、西北4座圈门。南圈门在蒋坝老街最南端,西圈门在后来的织布厂大门西边,东圈门在现电信局处,北圈门在蒋坝街北大堤坡脚处。四门均嵌有匾额,南门曰“益寿南天”,西门曰“海宴河清”,东门曰“紫气东来”,北门曰“风调雨顺”。
蒋坝老街北首的洪泽湖大堤坡下,还建有魁星楼,为跨街亭阁式建筑,楼中供魁星神像,逢年过节时,百姓前往烧香燃烛,青年学生到此顶礼膜拜者甚众。
洪泽湖千年堰首古镇蒋坝(上)蒋坝的古宇庙有兴隆寺、彤化宫、七公祠、东岳庙、财神庙和城煌庙等,另有茶蓭。
兴隆寺,又名大王庙,原址在蒋坝镇酱醋食品厂内。该庙建于清代康熙年间,建有3个拱型大门(山门)和耳门(旁门),庙前建造坐南面北的古式戏台一座,台高约1 丈。造型古朴,飞檐跷角,三进院落。前殿塑“四大金刚”,威武雄姿,身高盈丈,中部建有串楼,画栋雕梁,供金龙四大王贴金像。五开间的后大殿,内塑“三官”神像,文武判官站立两侧,三官者即“天地水三官大帝”,配建东西两廊,西廊塑有“眼光菩萨”、“送子娘娘”、“疙瘩菩萨”和造型各异的十八罗汉。东廊为一列长廊,供僧侣坐禅歇宿。当年寺宙里窗明几净,郊区还有专供僧侣生活开支的庄田。
彤华宫,又名都天庙,当时与兴隆寺并称,内塑都天大帝、牛猛将军等诸神,像是蒋坝民众专塑的驱蝗神牛锰。坐北面南的3间为正殿,西侧建有一列宽敞廊房,院内古树参天,是市民休憩之地,富有林园风味。
七公庙,又名耿七公祠。该庙修于清康熙年间,为纪念耿七公所建。耿七公名遇德,在家兄弟中排行第七,生于宋代,辞官后做一朴实渔民,专门在河湖里拯救落水者,在一次救人时受冻病死于湖滩,后被封为水神,建庙祀之。耿公庙为一方形院落,置东、南两门,庙门前有石狮一对,大门通道处建一戏台。院内有左右廊,正殿坐北面南,内塑耿七公坐像,院内古柏森郁,环境幽静,因年久失修毁于19世纪40 年代。现仍有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 )重修耿公祠碑存于三河闸管理处,碑方首抹角,方座。碑高1.4米、阔0 . 71 米、厚0. 12 米,碑文楷书坚写,满行45 字,计13行。记述南宋平郡耿七公(敕封为康泽候),为航行于老三河的行船设航标的事迹及重建祠堂内容。
东岳庙位于蒋坝镇东郊的东园村北边,建于清代,两进院落,拱型大门,前殿塑有“四大金刚像”,正殿为东岳大帝黄飞虎雕像,东西有两廊房,东廊房为僧侣颂经处,西廊房另辟一院落,陈设典,供游人休憩。每逢市民集会,将东岳神驾,用轿抬到长街巡游,农历三月二十九日为东岳寿诞,百姓敬香膜拜,救封号为“协天大帝东岳天齐王”。
财神庙原址在蒋坝中学校园内,该庙坐北面南,分前后两殿,原殿内塑文武财神像两尊,一为赵公元帅(赵公明),另一尊骑黑虎,手持降虎鞭,名黑虎玄坛。建有东西廊房,通道珠联璧合。民国以前为商界聚会、议事处所,修庙费用均由商界提供。抗日战争时期,该庙曾为新四军兵工厂临时枪支修械所。
城煌庙建于清代同治年间,旧址在蒋坝粮油管理所院内。两进院落,拱型大门和旁门各一,前殿内塑“急报司”、“建报司”鬼神像,正殿为城煌像,名曰“敕封忠佑候邑主城隆”。两侧分列判官,鬼使造型恶煞,观者生畏。后殿为楼宇,是城隆娘娘寝宫,室内设精致的床帐、家具。后殿院内有古树一片,环境优雅。抗日战争时期,该庙先后苏鲁第五游击区司令部、江苏常备旅旅部、长淮总队部等军政机关。该庙在1939年被日军毁于大火。
茶庵是清代为纪念卢贞女而建,位于老街21号西南角,两进院落,前殿莲台上是高达丈余的贴金观音大士塑像,后堂为“卢仙殿”供卢氏女。夫杨育才康熙51年卒,卢氏年方十五,矢志贞守夫家孝敬公婆,竭力营葬。平日纺织自给,夏日为行人施茶,持之不倦,96岁无疾而终,里人以缸葬之,三年开祝,遗容如生。经漕督张之万奏请,赐封贞女,建祠于湖滨,名曰茶庵。现有清道光六年(1826)重修翟坝茶庵碑存于三河闸管理处院内,碑高1.2 米,宽0.57 米,厚0.2 米,碑文竖写,满行40字,计11 行。碑文记述:“特授安徽泅洲吁胎县正堂加十级记录十次记大功五次”等,碑原在蒋坝镇茶庵。
洪泽湖千年堰首古镇蒋坝(上)如今,当你走近蒋坝,这座古镇正在恢复它古老庄朴的容颜,那些损毁的古老建筑大多已经复制出它当初的辉煌,让人再次联想起这座古镇当初异常繁华热闹的场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