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闲话古诗词中国传统文化故事
诗书话千家诗2:他和杜甫一样都是拾遗,却和汪伦一样靠朋友的一首诗

诗书话千家诗2:他和杜甫一样都是拾遗,却和汪伦一样靠朋友的一首诗

作者: 电家小二 | 来源:发表于2021-06-23 21:53 被阅读0次

他和杜甫一样都是拾遗,却和汪伦一样靠朋友的一首诗留名

先说人:袁拾遗

       作者孟浩然在《春晓》那首诗里面已经说过了,这次我们说题目中的人袁拾遗。

       袁拾遗,拾遗既不是他的名也不是他的字,而是他的官职。古代经常用官职进行称谓,现在也继承了这个优良传统,比如在公司经常听到王总,张主任等等都是以职位进行称呼的。拾遗是什么职位呢,拾遗的意思是拾取他人遗失的财物,补充他人遗漏的事物,匡扶他人的过失或缺点。拾遗作为官职是武则天时期设立的当时在门下省设置左右拾遗两人,从八品,别看级别不高但直接向皇帝进谏的,其实从拾遗的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拾遗本质就是谏官员。谏官不好当,即使你掌握了再先进的说话艺术得罪人也只是时间问题,要么得罪大臣要么得罪皇帝。杜甫杜拾遗就是在进谏的道路上被皇帝撤职回家的,袁拾遗也不含糊在拾遗的道路上被流放到江岭。

       袁拾遗 名叫袁瓘也是襄阳人和孟浩然是老乡,《全唐诗》里面还收录了他两首诗,但是仍然没有知道袁拾遗这个人。由于《千家诗》五言绝句第二首就是《访袁拾遗不遇》,所以读过《千家诗》的都知道孟浩然有个好友叫袁拾遗了,就像汪伦一样蹭着李白的热度出名了,只不过汪伦出的名比袁拾遗要大很多,主要是李白的热度太大了。其实靠朋友的诗出名的名单很长,不光是汪伦,袁拾遗,还有《别董大》中的董大,《芙蓉楼送辛渐》中的辛渐…… 聪明如你一定可以写更多人名来,可见交朋友很重要。

再说诗:                                        访袁拾遗不遇

                                                                  唐 孟浩然

                                                      洛阳访才子,

                                                      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

                                                     何如此地春。

        去洛阳访问我的老乡大才子袁拾遗,我长途跋涉期待着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真情时刻,盼望着和大才子一起谈论诗歌畅叙幽情。可是等到了洛阳才知道老乡大才子袁拾遗被流放到江岭去了。哎!听说江岭那边的梅花开的早,袁拾遗是不是在江岭那边欣赏梅花呢?那边梅花再早,毕竟彼地非此地,哪有洛阳的春天美呀?

       初读这首诗感觉平平,再读这首诗感觉情感丰富,越读越有味道。这首诗短短四句,包含了丰富的情感,既充满了对好友的赞扬与惋惜,又包含了自己的伤感与不平。两次转折使整首诗波澜起伏,又在波澜起伏中宣泄了自己的情感。前两句“才子”和“流人”对应,才子就是人才,人才即使放到现在也最稀缺的,可是一转“才子”变成了“流人”,流人是什么?“流”是古代笞、杖、死罪、徙、流五刑之一,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流放充军。“才子”怎么会变成“流人”呢?用“才子”和“流人”的对比,突出了自己对袁拾遗的惋惜和对当朝政治的不满。“闻说梅花早”和“何如此地春”两句,“梅花早”为什么还不如“此地春”,用景色来反衬袁拾遗不幸的遭遇。

      《访袁拾遗不遇》整首诗虽然情感丰富,但是写的还是很含蓄的。可惜艺术高不代表觉悟高,《千家诗》里面还真有艺术高,觉悟高的诗,比如像高适的《送郑侍御谪闽中》开头就说“谪去君无恨”上来就明确告诉郑侍御皇帝贬谪你,但你不能有怨恨。哇塞这是多么高的觉悟、多么妙的开头,皇帝读到这首诗都会夸高适写的好写的妙,结尾又说“自当奉雨露”,人话就是皇恩浩荡。孟浩然为什么做不了官,而高适却能做到刑部侍郎, 主要是孟浩然的觉悟比高适差太多,后面遇到高适的诗的时候我们在好好谈高适的觉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书话千家诗2:他和杜甫一样都是拾遗,却和汪伦一样靠朋友的一首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lriy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