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271749/d22b7b9881abb0e7.jpg)
在景区的时候,奶奶给他买了一个小鸡造型的玩偶,小朋友特别喜欢,宝贝的不得了。整整一天随身携带,吃饭上洗手间都带着。
晚上兴趣班回来的路上,突然孩子在后座大喊一声“我的小鸡不见了”。随即,他在身上,口袋里一阵乱摸,确定找不着了,急得哭了起来,边哭边嚷嚷:我的小鸡找不着了。
我边开车边思考怎么对付,有点烦躁,也有点无奈。本想停下车来给他在车内找找,转念一想:既然孩子已经在哭了,就接受这个哭的情绪表达,静下心来告诉他接下来该怎么做。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直接帮他做了。
我:宝贝,你的小鸡找不着了,你很着急,也很难过?
儿: 嗯,不见了,妈妈.
我:怎么会不见的呢?你再想想有可能落在哪里了?
儿:到了车里就不见了……
孩子的哭声已经没有刚才那么剧烈了。
我:那你再想想,刚才画画的时候,小鸡还在吗?
儿:在的,画画的时候小鸡就在旁边,出来的时候也在的,不会掉在教室了。
我:宝贝,很好。你已经记得小鸡不见的时间了,确认是上车前就不见了。
儿:是的,妈妈。
我:那你再想想,你还去了其它什么地方?
儿:就上了厕所,洗了手啊,还有就是你给我穿上了外套。
我:有没有可能那时候不见了?
儿:我想起来了,你给我穿好衣服,到车里的时候好像不见了……
若有所思,努力回忆。
我:有可能,那接下去怎么办呢?
孩子认真的思考了下,有点犹豫:要不要问下老师?
我:可以啊,你自己问还是妈妈帮你问?
孩子已经完全停止了哭泣,还有点抽搭:妈妈,还是你问吧!
我:好的。
看到孩子情绪已经稳定下来,我见好就收,爽快地答应帮他问。
马上停车,给孩子画画辅导老师发了微信语音:
你好,老师,rui的小鸡玩偶上车的时候发现不见了,麻烦您在教室外面或走廊里帮忙看下,如果有的话麻烦收起来,没有的话也请告诉我下,谢谢。
因为当着孩子的面,又是请求老师帮忙,我比平时更多了几分客气,做到简洁明了的表达自己的需求,给孩子传达下次再遇到这样的事,如何请人帮忙。
之后,在等待老师的回复过程中,孩子又摸了摸连着衣服的帽子,以及两件衣服的中间,然后又在车里找了下确认。
期间询问了我两次:老师有没有回消息?
我继续开车,告诉他老师可能在忙,收到消息会回的。一边也试探他:如果确实找不着了,怎么办?
原以为孩子会抗拒“找不着”,会继续闹。没想到小朋友似乎有了心理准备:如果找不到了,那你就在淘宝上给我买一个,一模一样的。
连淘宝都知道了,看来我平时念叨的在某宝上买买买的光辉事迹,让他也耳熟能谙了。
看到孩子情绪平静,也能理性对待丢失事件。我也很开心,竟然也不觉得烦躁了,为自己的冷静点赞。
后来老师发来微信说,小鸡被一个工作人员捡到了,现在帮忙收起来了。
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孩子的时候,他明显松了一口气,开心地问我什么时候去拿。
失而复得的小鸡,从中让我学到了,比起拥抱情绪,更重要的是告诉孩子接下去怎么做。很多时候,作为孩子,情绪崩溃的起因是不能接受眼前的事实,而情绪崩溃的持续可能是不知道要怎么办。作为妈妈,我承认自己是个情绪先行的家长,大多数时候,随着孩子的大哭,闹脾气,我的情绪也会被点燃,不是瞬间就是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后,做不到书中所说的“温和”待之.
学了那么多情绪管理,还是管不好自己的情绪,说的就是我这种的人。也许是一点一滴的育儿经历和日积月累育儿知识的渗透,我也在努力改变着自己,才有了今天的冷静对待。
第一、接受孩子当下的情绪,即拥抱情绪。无论孩子哭得多大声,闹得多突然,仍然可以从他断断续续地诉说中获得消息。没有孩子会无缘无故的哭。这里的直接原因是孩子找不到他心爱的小玩偶,也有一些不明所以的原因或者我们没有陪在身边没有发现的原因。
拥抱情绪,不仅要拥抱孩子的情绪,也要拥抱自己的情绪。比如一听到孩子哭闹就心烦,原因也很简单:本来就很累了,横加一杠“又哭又闹”,无论是大脑还是耳朵都受不了。心里一遍遍默念“孩子是亲生的、亲生的”。承认自己的情绪,接受当下的情绪:我是普通人,我也累、也烦,也有不喜欢孩子的时候。这些都需要反复操练,练到听到自己孩子哭闹,就像是出题人给自己出了一道题目来考查自己。那么先要静下心来审题。
第二、很重要的一点是,当孩子哭闹的时候,告诉孩子怎么办。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像这次东西找不着了,无非是三种结果:马上能找到;找了也很快找到了;最差的情况是找了也没找到。当东西找不到的时候,孩子会着急,会难过,这时候除了安抚情绪,还要思考东西会丢在哪,引导他如何去寻找,同时还要经受住哭泣的考验。
有了这样的想法,我自己也突然变得冷静起来,想着如何循循善诱孩子,问他“发生什么事了?”“接下去要怎么做"然后一点点启发他“有没有可能掉在哪里?”按时间顺序,结合逻辑思考。这个过程可能会很久,因为首先得让孩子能听的进你说的话,好处是可以分散孩子全神贯注哭泣的精力,转而为他丢失的小玩意寻找办法。
第三、告知具体的方法后,回顾整个过程,复盘整个事件。让孩子理清思路,能举一反三,下次再遇到类似的东西不见了的事要怎么做。并且要教他几种可能的结果,或找到,或找不到,找不到又要怎么对待。是坦然接受,吸取教训还是陷入“不知所措”的哭泣中。
我们知道东西找不到了,要么继续找,要么停止找。找是思路,从哪些地方寻找,用什么办法寻找,都是孩子需要思考的,我们需要引导的。要郑重地告诉孩子东西找不到了都会着急会难受,但是更重要的是怎么去试着找回来。经过努力后还是没有找到,那么就要接受这个事实,下次就要保管好自己的东西。没有了就是没有了,再买了的也不是原来那个东西了。
孩子是幸运的,这次找回了小鸡玩偶。通过这件事,我想让他明白,办法总比问题多,哭解决不了问题。
同时也让我更加坚信:真正有力的父母,一定内心强大,外表柔和,语言温和,行动坚定的人。作为家长,在思考解决孩子问题的时候,切入点应该是如何改变自己的教养方式。
有幸成为母子,孩子,有你相伴,真好。
齐悦梦想社群第二十五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