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职场菜鸟成长记@IT·互联网
小川叔拆解:北漂大叔如何“熬”成畅销书作家?

小川叔拆解:北漂大叔如何“熬”成畅销书作家?

作者: 勾俊伟 | 来源:发表于2016-10-18 11:11 被阅读459次

上个月开始,我对彭小六、秋叶大叔、萧秋水教主等进行了拆解,不少朋友表示对拆解很感兴趣。

我为什么要做拆解?

简单的说,就是要从牛人不牛的时候开始学起。

很多人喜欢研究与模仿牛人,这本身没什么错。但是一味地模仿大咖现在的玩法,通常会让你很受伤——人家发图片,你也发图片;人家做活动,你也照猫画虎去模仿;结果你自己依然没什么粉丝、也没什么互动。

为什么?因为大咖拥有的资源是草根所不具备的。同样一个话题,哪怕是你的文章写得比大咖还要好,但对方有百万级粉丝而你没有,因此最后的结果可能是:你努力推广才让文章阅读量超过100,而对方在几小时之内轻松破万。

所以,研究大咖如何从草根一步一步成为牛人,研究他们早期“还不牛”的时候所用过的方法和套路,对于我们更有借鉴的意义

这次为什么是小川叔?

看过网上很多的80后、90后斜杠青年的故事,不少小伙伴会感到焦虑:

人家怎么下班后还有时间去学习插画?我TMD连续三个礼拜都要加班到凌晨了!

人家怎么上班时间还可以做ppt练习?我每天都要跟领导开会5个小时!

……

实际上,看一看小川叔的书或者文字,你的焦虑也许会好一些。

小川叔北漂十二年,做过服装设计、动漫编辑、电视编导、时尚记者、作家、主持人、品牌经理等,在他的文字里,多次出现“熬”“抗”等字眼,实际上这才是大多数上班族的真实写照。

小川叔

近期,我翻阅了小川叔的《扛得住,世界就是你的》《替这个残酷世界给你的一记温柔耳光》《努力,才配有未来》以及约4657条微博、300余篇文章(主要来自豆瓣、公众号)、同时收听了150期音频节目,将拆解结果分享给大家。

1、先拿到一个标签,占位之后迅速延展势能

小川叔是从哪火起来的?是豆瓣。在此之前他也做过不少尝试,包括“FM简单调频”、“十分动听”、豆瓣写爱情故事等,但这些只是为他积累了一些初步的粉丝。小川叔真正受人关注,是从2013年底撰写《你被领导骂过么》《如果你是我的下属》等职场文章开始的。

在发布职场文章之前,小川叔的豆瓣文章平均回应数约20;而在此之后,文章的互动量经常上百。

成为豆瓣红人之后,接下来小川叔的动作是出书、演讲,不断提升品牌势能。

对于这一系列的动作,小川叔也分享过:

标签化、产品化、品牌化是一个过程;

最开始标签化是最好的方式,容易有差异性;

之后是尝试产品化,讲逻辑干货,出咨询和产品;

品牌化其实是去标签化。

这对于我们很有借鉴意义——在个人品牌没有建立起来之前,你需要先想方设法在某个平台打造爆款、制造标签;随后,以此为背书,迅速延展到其他平台,打造产品、制造品牌,让你不止停留在某个固定的标签上,而是持续发力。

这一点,实际上我们拆解彭小六的时候也发现了——彭小六从简书成名,但现在简书只是彭小六的一个输出渠道而已。

2、没什么捷径,需要持续积累

小川叔2006-2015里程碑

上图是小川叔2006至2015年的重要里程碑路径。2013年后他出书、开公众号、入驻今日头条等,基本都是作家或者自媒体人的“标配”,读者想必也都知道。

上图的关键点是前3个方块:2006年到2013年之间,关于小川叔的大事件很少。他在做什么?

①上班、换工作

②“简单生活”“十分动听”等录制近150期节目

③豆瓣写文100余篇(但是回应者不多)

...

现在很多20出头的年轻人,不停地去分答、去知乎找大牛,想知道“如何快速成为大咖”或“如何快速实现财富自由”,但是很遗憾,大牛给出的建议几乎清一色是“你需要积累,你需要练习一万小时”。

我们从小川叔的轨迹也不难看出,所谓“两年内出3本书”“迅速抢位公众平台与头条号”等,也是通过至少十余年的努力和六七年针对性地耕耘,才有可能找到机会、迅速爆发。

3、一鱼多吃,好文章可以反复刷

在我研究小川叔的微信公众号的时候,经常会纳闷:

《清清吧!那些点赞之交》这篇文章怎么微信发了很久,今日头条又发出来了?

《人生到底应不应该有一场说走就走的,裸辞》不是很早以前在豆瓣上就有吗?在公众号又发出来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

...

我的第一反应是“川叔可能偷懒了,没什么发的就翻旧账”。但是很快我发现,每一篇“曾经发过的文章”,几乎都有粉丝的点赞与好评:

网友评价

好的文章是值得反复咀嚼的,中国网友上亿,而看过你的某篇文章的充其量上万。只要你的内容有价值,依然可以推荐给新平台的读者。

不少公众号运营者都有“更新癖”——如果你能每天出品优质文章,那当然更好;但如果同样一个话题,你已经用心写过,再次拿出来又何妨?

4、温度账号的机会

国内职场与成长类书籍众多,凭什么小川叔有不少死忠粉,从电台跟到豆瓣、再到公众号?

虽然每一个公众号都有自我介绍,但这只是运营者一厢情愿的定位;公众号在网友心目中的位置,需要从留言区找到。在小川叔的留言区,出现频次最多的三个字是:

叔、信、谢

不少干货类的职场账号,会教大家职场技巧、告诉大家职场经验,但绝大多数都停留在了“我教你”的层面;而小川叔的粉丝,不只是来听小川叔讲职场技巧,更像是围坐在大叔旁边,听他的故事、看他的生活、听他的吐槽、等他的回信。

现阶段微信公众号超过2500万,不少人抱怨“没有机会了”,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阻碍阅读量低、粉丝增长放缓、粉丝注意力转移。怎么破?

在9月份拆解秋叶大叔的时候我们也谈过,秋叶大叔之所以近期开始重新做公众号,是因为他认为“做一个有温度的活人帐号易成功”,接下来的机会,很有可能就是小川叔这样有温度的人格化账号。

5、后记

对小川叔的拆解,我本打算找到小川叔从草根到大咖的运作轨迹与技巧,想看看他如何有针对性地去打造个人品牌、一步一步走到现在。

但是很抱歉,拆解后我发现没什么套路——小川叔不是人生导师,也没有“一眼看到N年后的趋势”的马云式眼光,他能做到的就是:

凭着兴趣去做电台节目→有了想法就去豆瓣分享→看到更好的机会就过去尝试→找到突破口后就趁热打铁→成名之后继续奔跑

多面积累、方向摸索、保持温度、习惯分享”,这也许小川叔走到现在的原因,也是焦虑中的白领关注小川叔的理由。

版权信息:文章由勾俊伟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川叔拆解:北漂大叔如何“熬”成畅销书作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lzz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