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是非黑白颠倒的混沌世界,然而也正是我们生存的现实世界。我们既是读者,又是看客,看着看着,却发现里面那个人成了我们自己。
小说封面李雪莲是个农村妇女,为了逃避计划生育的惩罚,和丈夫假离婚,好给意外怀上的女儿上户口。然而事情也正是出在这里:想复婚的时候,却发现丈夫和别的女人结了婚还生了孩子。
这一下假离婚变成了真离婚。要是换作别人,可能这口气就咽下了,怎么办呢?虽然离婚是假的,可离婚证是真的呀,除了两个人,谁又能证明当初这离婚是假的呢?
但是李雪莲不服气,气不过丈夫这样侮辱她、对不起她,便想到了去法院上告,判这离婚是假的,把婚结回来,再离一次婚。
冯小刚导演同名电影剧照李雪莲实际上是不占理的,因为在法律上,离婚就是离婚;然而事实上,李雪莲要的不是这个,而是法律背后的那个情理,那个事理,是站在她这一边的。于是便有了小说中的第一重颠倒:明明是假的,变成了真的;明明是真的,它还就变不成真的。
这也正是作者的巧妙之处:没写申冤诉苦,没写群体暴动,没写拖欠工资,或者是不能写,或者本来就没打算这么写——而是来了这么个荒唐的由头。他用一个匪夷所思、荒诞得让人想笑又笑不出来的故事,作为本书的基础和引线,将所有复杂的争斗,都扣在这个不一定能成立的核心上,它轻,却有独特的分量,从这里开始四两拨千斤。
李雪莲咽不下这口气,于是去了法院打官司。结果当然是败诉。她不服,告状变成了上访:法官,专委,院长,县长,市长……一直告到了人民大会堂,正好在开人代会,被中央首长知道了这件事。于是,从上到下好几个官员都被撤了职。
为了一桩芝麻绿豆大的离婚案子,害一连串官员撤职,不禁让人有种世道颠倒的感觉,这又是第二重颠倒。
宣传海报然而,就算撤了职,李雪莲的事情还是没有解决:所有人都只会劝她不要上告,而他们这么做无一不是为了自己的政治生命着想,害怕她捅了篓子弄丢自己的乌纱帽,没有人真的关心她,没有一个人想要为她解决问题。
无论是那一年还是二十年后,大小官员的做派皆一模一样,只是拉着她拦着她堵着她,甚至派了警察到她家门口日夜看着她,却没有人想过:倘使为她解决了问题,不也就真的不告了吗?
更颠倒的还在后面:第二章二十年后,和第一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开始是李雪莲为了告状,去找法官王公道攀关系拉交情,二十年后却变成了王公道找李雪莲,就连攀交情的话也一模一样:为了劝她今年不要去告状。
于是同样的颠倒在这里又出现了,这回围绕着告状。李雪莲本来打算今年真的不告了,然而从法院到政府,从县里到市里,大小官员还是没有一个人相信她的话。她老老实实说了一切,说了不打算再去告状的原因,被认为是故意羞辱人,还是没有一个人相信她的话。
从法院到市长,纡尊降贵,请她吃饭,同她好说歹说,把不告状说成了非告不可,这又是第三重颠倒。
剧照二十年前的窘境又出现了:假的成了真的,真的却变不成真的了。这时候,李雪莲的告状,早已经不是单纯地为了个人恩怨,为了自己的清白,更是为了咽不下各级官员苦苦相逼的这口气,这状又变成了非告不可的了。
因放跑了李雪莲,法院、公安,里三层外三层地在北京撒网找她:这又是一个颠倒,一个好笑:一群官员,竟然为了找一个农村妇女,急得火急火燎,累得死去活来。
她独自进京,染上重病,告状这件事,进一步上升为生死相搏的惊心动魄。就在读者心潮起伏,关心着李雪莲到底有没有告成状时,作者又轻轻放下了,一个意外让李雪莲的告状没有了根由,没有了意义,她再也告不成了。
作者举重若轻地,写了一出现代版的“官场现形记”。既讽刺了官员的嘴脸,又写出了民生的艰难。颠来倒去,内核却没有改变。他将沉重的内核包裹在调笑与戏谑的黑色幽默中,使人一望而知糖衣下面的苦涩。
宣传海报在全文的结构上,两个序章占掉了绝大部分的篇幅,而所谓的正文,只花一万多字讲了一个小故事:老史在过年时想要赶回老家打麻将,买不到票,装作上访申冤,在火车站一句话没说完,立刻被遣返,赶上了打麻将。
认真坐车的人坐不成车,假装告状却可以舒舒服服回到家。这也是一种颠倒:有了李雪莲的故事在前,读者轻易就明白了作者的用意。
在这一桩桩颠来倒去的浊流滚滚中,站着一个格外醒目的李雪莲:度过了一开始阅读的迷惑期,读者就会立即发现这个看似蒙昧无知的农村妇女身上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也为她的窝囊和憋屈而深感同情。
被污为潘金莲这件事,看起是小事,在人际关系密切的乡村世界来说,却是大事:没了清白,没了名声,生活难以为继,确实透着股性命攸关的意思。
这也本不是大事:或许一句两句公道话,一次两次调解,就能将这股郁结打消,让事情变成不是事,而不是芝麻拧巴成西瓜,蚂蚁拧巴成大象。耗费一个人二十多年的青春,和一干人等无数的财力物力心力。
这让我们看到,普普通通的人想要为自己申冤,讨一个说法,是多么的艰难和无能为力。
借用一句话作为结尾:
从冤屈程度上说,李雪莲不是小白菜儿不是窦娥,但从有冤无处伸这个角度说,她比小白菜儿和窦娥还要冤。而且从这个角度来说,在维权PK维稳这个平台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小白菜儿,都是窦娥。我们都是一万句不顶一句,而且说了也没人听。*
*:引自豆瓣书评《我们都不是潘金莲,我们都是窦娥》,作者庞二哥,https://book.douban.com/review/624619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