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美文共赏推文上热门(千万赞三)
Jun.2 《物性论》卷1-上 | 谁说诗歌只能抒情?

Jun.2 《物性论》卷1-上 | 谁说诗歌只能抒情?

作者: 北京杜豆豆 | 来源:发表于2020-06-02 05:00 被阅读0次

文/杜豆豆


《物性论》解读系列:《物性论》卷1-卷1(上)

00 引言

诗歌只能用来抒情吗?

小时以为,诗歌只是拿来抒情言志的。后来读了荷马史诗,才知道诗歌也可以用来写历史。不过读完《物性论》,又让我长了见识,原来诗歌还可以用来写科学!

乍看《物性论》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会误以为它是一本枯燥难懂的物理书。其实不然,这是一首6卷长诗,它的语言异常优美,读起来一点都不晦涩。

作者卢克莱修(Lucretius,Carus约前99~前55)是著名的古罗马诗人、哲学家。在《物性论》中,他重点阐述了伊壁鸠鲁的哲学观点:

物质永恒存在,“无物能由无中生,无物能归于无”;无限的宇宙不是神创的,而是有自然发展过程,人们了解了自然现象的真正原因,也就会消除对宗教的错误崇拜;世界是可知的,感觉是事物影像到人类感官的结果,人类靠感觉来认识世界;只要摆脱了对神和死亡的恐惧,达到了精神的安宁,就能得到幸福。

百度上是这么描述这本书的:

“《物性论》(《De Rerum Natura》)(《on the nature of things》),是卢克莱修的哲学长诗。1473年整理出版。是现存唯一系统阐述古希腊罗马的原子唯物论的著作。全书依据德谟克利特开创的原子唯物论,以大量事例阐明了伊壁鸠鲁的学说,批判了灵魂不死和灵魂轮回说及神创论,将朴素唯物主义的观念贯彻于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在与唯心主义学说的斗争中丰富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 。”

在我看来,如果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与其说这是一本讲原子唯物论的书,不如说它是在宣传形而上学思想,期待通过希腊神话的美妙,结合罗马当时的现实给大家洗脑,进行自然哲学的启蒙。

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一起从第一卷开始,读读经典的自然哲学启蒙书吧。

我们先来看第一卷的重点。这一卷,主要讲述了原子和虚空,同时指出了宗教对人们的蒙蔽。那么他是如何讲述的呢?

第一卷被分成了7个小标题,以下就让我们按照每个小标题来梳理一下其中的逻辑思路吧。

01 序诗(1-145)

一开篇,诗人卢克莱修就以浪漫美妙的诗句,将我们代入了对女神维娜丝的的祈求。维娜丝是古罗马的园地与春之女神,在这里象征“自然的创造力”。他祈求维娜丝和他一起合作这诗篇,用诗来论说自然,献给伊壁鸠鲁的信徒明米佑,为罗马人争取和平。他说:

”我将为你证明关于神和天的最高定律,我将为你揭示事物的始基,自然用它们来创造一切,用它们来繁殖和养育一切,而当一件东西终于被颠覆的时候,她又使它分解为这些始基。在我的论说中,我想把这些东西叫做质料、产生事物的物体、事物的种子或原初物体。因为万物以它们为起点而获得存在。“

但是,诗人也认识到,这很可能会是宗教上的亵渎行为。于是,他讲到了阿伽门农的女儿被牺牲祭神的故事,他认为这是宗教遭致的罪恶。诗人说道:

“因为只要人们认识不幸有它一定的止境,他们就能用一些方法坚强不屈地抵抗各种宗教和预言者的威胁;但现在他们却没有什么技能和武器,因为人们据说应该害怕死后永恒的痛苦。”

所以,诗人要在这本书里面讨论这些问题。

“我们就必须去说明天上各种现象,和那包含在日月运行里面的规律,以及那吹出地上一切生命的力量,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以锐利的推理去看精神和灵魂是由什么所构成,去看什么东西这样可怕地袭击睡眠中的我们,痛苦中醒着的我们,使得我们就像看见和听见,在我们面前有着那些早已被大地,怀藏了白骨的死人。”

02 物质是永恒的(146-328)

那么自然的面貌和规律是什么样的呢?诗人认为,首先我们要知道一般原理。

第一个规律是“无物能由无中生。”

他是怎么证明的呢?他说,一切东西都需要一定的种子,所有的物质 :1. 有一定的实体;2.有一定的节季;3、需要一定时间来增长;4、需要固定的营养;5、也有一定的发展的限制;6、需要耕耘让土地更肥沃;如此,才能生长出来。

第二个规律是“无物能归于无。”

他认为,如果物能归于无,那么 1、一切东西都会立刻毁灭;2、失去也不会再被充满;3、同样的力量会把一切毁灭;4、但事实上,一物的损失等于另一物的增加,一切可见的东西都不会绝对消灭。

不可见的威力的存在,还可以由其他的不可见的东西的存在来佐证,比如风、气味、热、冷、声音、湿气。还有,那些我们身边被磨损的东西,也会由于岁月的增长而损耗。

03 虚空(329-417)

虚空存在于物体里面。没有虚空就不能有运动。

任何东西不管看来如何结实,仍然是由物质和虚空混合而成,虚空说明了看来坚实的东西的可透性。虚空解释了为什么在物与物之间我们能看见有些东西更重,虽然它体积不够大,也就是相同体积的东西却有不同重量的问题,比如棉花和铁,一样大小,铁却比棉花重得多。

无虚空而有运动的理论是错误的:试想,没有空间怎能运动?即便在两个突然彼此离开的物体之间,也有一个瞬间的虚空。

关于空气凝缩的理论也是错误的:没有虚空就不可能有凝缩。循着这一思想的足迹,你就可以进一步发展,把真理找出来。

04 除原子和虚空外,无物自存(418-482)

独立存在的全部自然是由两种东西所构成:物质和虚空。

这也就意味着,没有第三种东西在自然中存在:具有可触性的必定是物质,凡是不可触的表明是虚空;物体能运动或承受动作,虚空是动作的场所。

所有的创造物,不过是物质和虚空的特质或者这两种东西所产生的偶然事件:特质完全不能够从事物割裂分开而不引起致命的解体;即便时间,也不是一种独立的存在而是物的偶性,因为离开了事物的动静,人们不能感觉到时间本身。

这里,我们可以来看一些错误的论证,比如特洛伊战争和海伦的传说,许多过去的事情中的人物已经不存在,但我们仍说“有”这样的事,所以他们不是那些人物的偶性,而是独立的。但是,这些事件可以称为尚存在着的地方的偶性;如果没有物质和空间,事情也不会发生。

(未完待续)

倾一生之力,读经典好书,写有厚度的文字,过有深度的人生。我是杜豆豆,感谢您的关注。

作者简介:杜豆豆,IT从业20余年,曾先后研修英语、计算机、美学和心理学专业。早年创过业,后就职多家全球知名IT外企,现工作于某研究院。书痴一枚,闲时码码字。兼任多家平台签约作者,简书会员合伙人,万卷好书工作室、万卷好书读书会创立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Jun.2 《物性论》卷1-上 | 谁说诗歌只能抒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mytz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