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徵寻鲜记‖远在闹市有美食,蒲城葫芦头最嘹!
当“爱吃”成为一个人的标签,
当“古徵寻鲜记”成为一个美食爱好者寻鲜路上的标签,
少不了的就是一场为美食而走的冲动……
一场旅行的记忆往往都是靠美食来温存的,
舌尖上的美味所带来的享受,
丝毫不逊于旅途中所看到的风景!
对于澄城美食,我相信经常看《古徵寻鲜记》的朋友都知道,可以说是如数家珍,比如澄城的一碗(水盆羊肉),一泡(麦子泡),一面(手撕面),一碟(酒碟子),一菜(酸黄汤),一汤(烧吊子),一品(辣子豆腐),一粉(韦庄铜刀凉粉)和更多的地方陕菜澄味,让四面八方的朋友记住了澄城,留下了乡愁!
寺前四宝今天给大家说的这个美食虽说不是澄城地方特色,但是也是澄城老哥喜闻乐见的美食,在西安和蒲城比较有名!一碗具有悠久历史的葫芦头来历有多少人知道?
葫芦头是陕西西安传统特色小吃。源于北宋街市食品中的“煎白肠”。因猪大肠油脂较厚,形状像葫芦,因此叫葫芦头。葫芦头的基本原料是猪大肠和猪肚。
相传,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将烹制猪肠肚的方法传授给长安一家饮食店店主,并将一个药葫芦赠给店主调味。店主按照孙思邈的指点改进制作方法,长安“葫芦头”从此有名,千年流传。
葫芦头的吃法
吃葫芦头之前,店主人会给食客一个老碗,两个馍(量随人定)。吃时顾客先把馍掰成碎块儿,厨师再把猪肠肚和鸡肉、海参、鱿鱼等排列在碎馍块儿上,用煮沸骨头原汤泡三四次,然后加熟猪油和青菜等。吃时佐以糖蒜、辣酱等,鲜香滑嫩,肥而不腻。
馍的做法也是有讲究滴,半发面八分熟,这样更具嚼劲。
“葫芦头”以味醇汤浓、馍筋肉嫩、肥而不腻为特点。其烹制工艺精细,合理搭配多种调料。最重要的是处理肠肚、熬汤、泡馍三道程序,其中原料肠肚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才能达到去污、去腥、去腻的要求,做出美味的“葫芦头”。
我吃过县城一家地道的“南院门葫芦头”,确实别有一番滋味。不过也有很长时间没有去吃了。
上周末,听好朋友说离县城外不远的雷庄有一家蒲城风味的葫芦头做的不错,而且早点经营澄城人喜爱的碗碗肉,小蒸碗,稀饭,农家手工馍等,适合澄城人的口味。
农家碗碗肉,绝对家的味道在陕西方言顺口溜中有这样一句话:刁蒲城,野渭南,不讲理的大荔县。金周至,银户县,杀人放火长安县。二球出在澄城县,土匪出在两华县,孟原的风,赤水的葱,武功县的烧鸡公,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碳,三原的媳妇不能看。这是民间根据各个县市的特点很早流传下来的谚语,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意思已经变得不是过去的意思了,但是我们可以从这句话里感受到蒲城在陕西的地位。
呼肉碗子
特别值得推荐的是这家的葫芦头,是具有蒲城风味特色的。除了葫芦头,还有鸡肉泡馍,丸子泡馍和精肉泡馍,满足不同人群的口味需求!蒲城的葫芦头也可以说是地方一绝。蒲城的葫芦头是把猪肠一节节剁掉,配以花椒等佐料调制的肉汤,色泽鲜艳,店家赠两个死面馍(应该是故意发酵未完全,吃起来有嚼劲却不易消化的饼子),掰碎放在陶瓷大碗里注以肉汤,汤的热气伴着香味扑鼻,馍浸着浓郁的汤入口便是一场对味蕾的挑逗。啧啧啧,美滴怕怕。
看着香不?指尖在打字,上次吃过的葫芦头的香味却在我味蕾无法走远,记忆深处还是忘不掉这一碗蒲城风味的葫芦头,这一周末有时间了再去咥一碗去!
记得老板娘给我们拿来大青花瓷碗,根据个人饭量给每人派发了饼子,饼子是自己掰,是那种比较软乎的饼子,半发面的,掰起来不费劲,掰的块也比较大。掰馍需耐着性子细细掰开来,然后喊一声“老板,馍好了”,老板把葫芦头拿到后厨,葫芦头经过厨师的手艺,反复揉洗和浸煮,没有一丝腥味,跟豆腐、肉丸子、木耳、粉丝等烩制,出锅前再淋上店里自制的熟油辣子,撒上一把翠绿的新鲜香菜,趁着热乎劲一口口的“刨”到嘴里,那滋味别提多美味了。
店内环境,远离闹市想吃的朋友记住这个地址:雷庄村摄像头北一百米路东,别说我没给你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