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发微信公号“老卢庸观”
数字信誉,事关个人、机构前途命运,并非小事儿。
伴随每日工作、生活、消费、娱乐、出行、交友、聚餐等活动,被智能手机、各式APP和微信小程序、公众号、iPad 、桌面电脑、CCTV系统、他人的随手拍照视频、储蓄信用卡资金来往、网约车与共享单车出行软件等记录的无数交易、文字、图片、视频等
数字足迹,经过各式渠道分发、转载等,分散存储于世界各地的互联网服务器、电子存储设备中,永久存在。
无论个人还是机构,无论是好还是坏,相关数据信息一旦被记录,便永久存在,即使个人、机构消亡了,也可能如同废弃的荒地矿山一样依然存在于世界的某个角落、犄角旮旯,等待后来者发现甚至利用。
官员与情人的甜言蜜语、强盗与雇主的黑幕交易、老板克扣员工的言行、员工店大欺客的做法、小孩妇女弱势群体被欺凌的记录,等等,一旦被采集、输入网络和电子存储设备,便可能对当事人构成终生的数字信誉污点,无法清洗。
而随着数字技术创新的不断深入发展,所有的数据,包括那些涉及人员、采集数据机构都完全消亡的数据,都有可能被有意或无意的创新技术挖掘出来,打开一段尘封的岁月通道,暴露真实的好与坏。
维护数字信誉,也因此日益成为人们的重大关切所在。
那如何才能够维护好数字信誉呢?
我们首先得树立一个深刻认知:无论人还是机构,一旦相关数据被记录在案,将永久保存,无法彻底清洗干净。
那么,我们管理个人、机构数字信誉的第一“板斧”就是:尽量减少电子记录,精确点讲是,尽量减少不良、不轨的数字记录。
比如,不要恶意透支银行信用卡;记得按时归还房贷按揭款、信用卡及互联网金融借款;骑共享单车不违规违法;遵守交通规则;不要在大型网络游戏中因为玩得不开心而大吵大闹,自以为虚拟空间可以肆意妄为,等等。
不过,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能知道并做到这第一“板斧”的人并不多。很多人在无知、智障甚至无所谓的情况下可能已然留下了诸多不利于自己的“数字足迹”。
对那些意识到严重性,并想在未来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数字信誉良好的人而言,此时可能需要修习数字信誉管理的“第二板斧” —— 在数字世界释放足够多的烟幕弹。
这一招,是因为人们查找数字信誉的一般方法大多通过搜索引擎进行。而搜索引擎的算法大多会在抓住主要矛盾哲学思想指导下忽略少数存在的。这就犹如一张捕捞大鱼的渔网,小鱼、小小鱼总会钻出渔网的孔洞继续逍遥,即使渔网足够细密打捞到了小鱼,但注意力也会被大鱼所吸引而忽略了小鱼的存在。
按照这一原理,你可以在各大主流门户网站、社交媒体平台、各类垂直社区等大肆实名登记注册,发表文章、上传图片视频、积极参与健康运动数据上传、参加各类公益活动等等,来树立自己网络世界的正面形象,日积月累,制造浓厚有效的烟幕弹,来遮掩以往无知岁月留下的“不良数字足迹”,规避大数据算法的“电子追踪”。
当然,如果你被大量先进科技锁定,“第二板斧”的效用会大打折扣,估计只有“第一板斧”做得足够好,才能避免数字信誉受损对就业、社交、投资、消费等方面造成的负面影响。
此时,若想维持数字信誉,就只能砍出“第三板斧”——公开道歉、忏悔,清零数字信誉,凤凰涅磐浴火重生了。
当然,这一招其实也是有个条件的,那就是:你不是十恶不赦之徒,数字信誉受损但不涉及犯罪,而社会舆论相对比较宽容。
这样,一个人的数字信誉才能在受损后因为个人的诚心道歉、悔过自新而萌发新枝芽,清零重新积累。
数字信誉积累不易,好则为你带来诸多好运,坏则也会让好运从你身旁溜走而不自知。
好在,当下的社会,诸多数据信息之间由于隶属不同的企业或利益集团而壁垒森严,政府相关数据也未曾全面开放,不曾出现数据大整合,而信息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也会在未来出台以避免“数字足迹”被滥用。
这给我们留下了诸多宝贵的时间来思考数字信誉及其维护管理,思考如何规范自身行为以减少“不良的数据足迹”,来维护、积累和打造优质数字信誉,为自己的未来凝聚好运气。
好信誉带来好运气,好运气使得你“芝麻开花节节高,步步高升日日顺!”
(完结)
封面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参考:[美] 迈克尔.费蒂克(Michael Fertik)/戴维.C.汤普森(David C.Thompson)著 王臻 译《信誉经济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