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有很多人会认为,产品经理就是个抄竞品、画原型的,这么简单的工作谁都会做,为什么要花钱去聘请一个人人都能替代的岗位呢?
但往往,人们只看到表象,却不知道那些原型的背后,经历了多少次的研究分析,又经历了多少次的推翻重来。
需求分析是产品经理或交互设计师最基本的技能之一,可是有很多刚入门的产品新人不知道怎么分析,只是盲目的接受了业务部门提过来的需求,然后按照需求直接开始梳理业务流程、画原型图,再交给设计师进行视觉美化,最后交给程序员进行代码实现。当产品上线后,市场的反馈有时候是血淋淋的。
那么,怎样可以有效的进行需求分析呢?这里分享一个比较实用的方法。
设计需求分析方法一、需求分析的“五大提问”
作为产品经理,一定要记住,三思而后行。
当接到某个需求时,不管这个需求是来自业务部门,还是用户,还是领导,每次行动前,请你都要思考:
- 为什么要做这个功能?(业务目的)
- 产品期望得到怎样的成果?(业务目标)
- 谁来使用这个功能?(目标用户)
- 他们为什么要使用这个功能?(用户需求)
- 如何让他们都来使用这个功能?(将业务目标转化为用户行为)
1、为什么要做这个功能?
每增加一个功能,都是有理由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功能是为了满足什么业务目的而存在,你怎么去准确的输出设计方案,怎么去把控产品的迭代路径?
万一,对方提出的这个需求偏离了产品的总体方向,上线后才发现这是个坑,期间浪费的资源又该由谁来承担?
所以,在设计方案之前,一定要分析清楚,需求方提出的这个功能,到底想要完成什么业务目的。
2、产品期望得到怎样的成果?
明确了业务目的之后,将目的分解成可衡量的业务目标是关键。只有知道了产品上线后想要达到的效果,才能有针对性的对功能进行优化和设计。
举个例子。
当你接到“注册”这样一个业务需求时,你会了解到,这个功能并不是用户提出的,没有一个用户使用产品前愿意填写一堆资料。这个功能是业务上的需求,它的业务目的是“通过登记用户信息,方便进行用户管理”。
那么,怎样通过产品设计来实现这样一个目的呢?为了让更多的用户输入信息,我们要做的是通过设计“提高注册页面的转化率”,这个转化率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业务目标了。
3、谁来使用这个功能?
也就是产品的目标用户是谁。
一个产品,可能会有很多用户角色,而同一角色下,还会有更多的细分角色。面对一个明确的功能,我们要时刻站在目标用户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些用户的基本信息有哪些,性格特征是怎么样的,喜欢什么又讨厌什么。
4、他们为什么要使用这个功能?
了解了用户的基本情况,还要深入分析他们的使用目的。
他们是在什么场景下,抱着怎样的期待来使用这个功能的?他们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他们的动机是什么,需求是什么?他们的目标又是什么?
5、如何让他们都来使用这个功能?
有一些功能是业务上的需求,用户没有使用动机。那么,我们如何通过设计方案,将业务需求有效的转化成用户行为呢?
如果用户没有发现这个功能,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如何激发他们的需求呢?
二、需求分析的“四个步骤”
通过以上五个问题的思考,面对需求,我们将不再生搬硬套,束手无策。明确分析方向后,我们再来分解一下具体的操作步骤。
Step1: 分析业务需求
业务需求=业务目的+业务目标
什么是业务需求?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们经常会接到这样的需求:
- “把购买流程优化一下”
- “课程页面加一个分享到微信的功能”
- “讨论区帖子要支持顶和踩”
- “在消息中心提供清空操作”
- ......
其实,这样的需求,往往已经包括了解决问题的手段,即解决方案。在接到这类需求时,我们更要深度思考一下,做这些事情,需求方希望得到的什么样的结果?
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就是在思考做这个需求的目的和目标是什么。
如何区分目的和目标?
简而言之,目的是达到某个目标之后想要做的事情,也就是实现目标的真正动机。目的比较概括和抽象,通常指某一种行为的终极追求;目标比较具体,是某一种行为的阶段性成果。
比如,“提供用户注册功能”是一个业务需求,“提高注册转化率”是它的业务目标。当我们提高了注册转化率,获得更多的注册用户数,从而实现“有效进行用户管理”这一目的。
如果没有目标会怎么样?
如果没有目标,我们在设计方案的时候,会做很多没有用处的功能或过度设计,做多错多;我们没办法帮助团队做出准确的判断,到底哪个方案更好;没有目标就没有明确的交付和验收标准,产品在上线后无法衡量效果。
总结一下,没有目标导致的结果就是:
- 方案的讨论容易发散
- 方案的评估缺乏评判标准
- 方案的效果无法衡量
所以,只有搞清楚了业务目的和业务目标,我们才能说已经理解到了一个完整的业务需求。
这里再推荐一个实用的表格分析法:
当接到一个业务需求时,进一步沟通挖掘出这个需求对应的业务目的和业务目标,然后根据这个业务目标,制定衡量指标,再针对这个衡量指标,设计用户路径及用户行为。这样一步步推演,才能将抽象的需求转化成具象的产品。
业务需求 | 业务目的 | 业务目标 | 衡量指标 | 用户行为 |
---|---|---|---|---|
- | - | - | - | - |
样例:
Step2:分析用户需求
用户需求=目标用户(特征、经验)+用户场景+用户行为+用户体验目标
什么是用户需求?
分析用户需求其实就是要明确目标用户是谁,他们的特征、经验有哪些?他们会在什么样的场景下,做出什么行为?他们的目标是什么?
如何明确目标用户?
目标用户是指使用某一产品或服务的典型群体。他们是群体,不是个体。我们不可能精确的描述每一个用户是怎么想的,更多的是关注某一群体的典型用户。
另外,用户不是客户。用户是产品或服务的直接接触对象,而客户是为这个产品或服务买单的人。这两者可以是同一个人,也有可以是两类人。比如K12的在线教育产品,实际使用者是孩子,但是付钱的是孩子的家长。
如何分析用户需求?
要明确目标用户的需求,这里可以通过一段固定语句去套用:作为xx(目标用户),每当xx(用户场景),想要xx(用户行为),就能xx(用户体验目标)。
例如:作为一个会骑马的人,每当要出远门时,就想要骑更快的马,这样就能更快速到达目的地。
再例如:作为一个酷爱跑步的人,每当在跑步途中口渴时,就想要喝水,这样就能马上解渴。
当然,这只是一个粗浅的描述。而且要注意,很多时候,用户描述的需求,只是外在表象。他们每个人的知识经验不同,一般不会去深入分析自己的真实需求到底是什么,也不会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所以在了解到用户的需求后,我们还要深度分析,挖掘出用户真正期望得到什么,也就是内在动机。
同样,我们可以使用表格来进行有条理的分析:
用户需求 | 目标用户 | 用户场景 | 用户行为 | 用户体验目标 | 衡量指标 |
---|---|---|---|---|---|
- | - | - | - | - | - |
样例:
Step3:分解关键因素
业务目标==>用户意愿==>动机+担忧
用户体验目标==>用户行为==>障碍
前面我们通过对业务需求和用户需求的分析,已经明确了两者各自的目标以及衡量指标是什么。事实上,要达成这些目标,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何通过分解这些关键因素,从中得到一些初步的解决方案呢?
什么是关键因素?
业务目标是公司希望达成的,而不是用户。如果用户不来用,那这个业务目标就永远达成不了。所以,在了解完业务目标之后,我们要尽快让自己从业务的视角转变为用户的视角,对用户的意愿层面进行分析,看看用户愿不愿意来使用产品。通常,影响用户意愿有两个因素:一是动机,用户是基于什么动机来使用产品的;二是担忧,用户在使用产品前会有哪些担忧?
用户体验目标本来就是用户视角,所以我们只需要进一步从用户行为层面思考,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会有哪些问题和障碍?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帮用户解决这些障碍,从而顺利达成用户体验目标。
所以,动机、担忧、障碍就是设计需求分析中的三个关键因素。
如何分解关键因素?
前面提到了,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遇到的动机、担忧、障碍都是影响用户体验目标达成的关键因素,所以,为了让用户和需求方都能够顺利的达成目标,我们就需要给用户创造动机,排除担忧,解决障碍。
首先,如何创造动机?比如那些电商平台中的团购、秒杀、限时特价、抽奖等功能,利用的就是人性中的“贪婪”,激发了用户的购买欲望。
其次,如何排除担忧?比如在面对一些理财产品时,用户在心里常常会打很多问号。这个平台靠不靠谱?我的钱能不能及时拿回?交易量怎么样?这个时候,如果平台罗列了产品的背后的投资方、品牌机构、优质案例,获取用户的信任感,也就排除了用户的担忧。
最后,如何解决障碍?在很多产品的注册环节,需要用户输入验证码,这些验证码中常常夹杂着一些不易辨认的字母,用户常常会输错。为了让用户尽快完成,验证码进行了实时验证反馈,及时提示用户错误情况,很好的解决了因为反复操作而产生的烦躁情绪。
其实,这些关键因素的解决方案,往往藏在人性的贪婪、虚荣、懒惰、从众、傲慢中,了解人性,也就能更好的设计出优秀的解决方案。
再一次,我们来使用表格进行结构化分析:
业务需求 | 业务目标 | 衡量指标 | 关键因素 | 对应解决方案 | |
---|---|---|---|---|---|
- | - | - | 动机 | - | - |
- | - | - | 担忧 | - | - |
用户需求 | 用户体验目标 | 衡量指标 | 关键因素 | 对应解决方案 | |
---|---|---|---|---|---|
- | - | - | 障碍 | - | - |
样例:
Step4:归纳设计需求,明确设计策略
最后一步,我们将上面得出关键因素和解决方案重新罗列出来,删除重复部分,重新归纳整理,提取出哪些是可以通过产品设计解决的问题,哪些又是需要其他部门协作解决的。
关键因素 | 对应解决方案 | |
---|---|---|
动机 | - | - |
担忧 | - | - |
障碍 | - | - |
样例:
经过以上四个步骤,我们从一个模糊的需求,分析得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像这样将分析过程和结果可视化的方法,我们可以随时应用到实际工作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方案说服力,也有利于信息共享与沉淀,提高工作效率。
方法论分享完了,但重要的还是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在使用过程中,如果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欢迎留言交流~
以上。感谢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