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身体健康(一)

作者: 天棋如是 | 来源:发表于2018-09-05 21:37 被阅读20次

    我来谈这个问题其实有点口头禅,因为我身体不算健康。不过正是因为不算健康,才找了许多书来看,自己尝试了不少方法,总之,积累了一些经验教训和道理,就来扯扯这个问题。

    身体健康并不是单纯是身体的问题,也不是健身运动就能解决的问题。西方的健身是有相当作用的,但对有些本来有病的人来说,就不太好使。有没有不用去找医生,也不用吃药,也不用多少钱的健身途径呢?当然是有的,这不是在宣传什么功,让你去相信什么法能救你。该去看医生吃药的都照常,我说的是健身原则,不是治病原则。只是对一般的慢性疾病,效果是肯定有的。

    华夏文化是养生文化,因为上古圣贤重视生命,对一个人如何好好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一套完整的学术理论与实践指导。所以在《黄帝内经》里说: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中华民族,有圣人教下,所以文明得以传承几千年。而这一段的圣人教下,可以说是身体健康的总纲。一个人要想身体好,把这一段背烂熟,照着去做去体会,绝对却病延年不在话下。

    这里的几个关键问题看你是不是违反了:

    一、莫乱吹风

    所谓“虚邪贼风”的虽说的只有三种风,但内涵较广。虚是指的人身体虚的时候,不能吹风;邪是指的病,你病的时候别吹风,贼则是你不知道的风。

    这里说的三种风,一个是你身体较虚的时候,生孩子后、大病之后、出汗之后、大运动量活动后、长时间没睡觉、身体阴虚、阳虚、血虚……反正你觉得无力的时候,别吹风。第二是你病的时候,无论是什么病,都会让你的抵抗力大大减弱,这时别吹风。再就是你不知道的,比如你在做事,注意力都在事上,这时候别吹风。

    我们最容易违反的,就是最后这个贼风。因为现代普及了电风扇,从中医角度讲,这是最坏的发明,因为它的结果就是你一直在吹贼风。你会说,我知道在吹风啊。不是这样意思,是你的注意力不在风上的时候。你知道有风,你的皮肤毛孔会自动收缩,抵抗风的侵蚀。而你不注意的时候,在风中做事,那就出问题了。这时你的毛孔就会张开了,结果就是不知不觉之中,你中招了,中风了。

    那么对这几种风,都要及时的避开。说白了,你少吹风就是了,实在是热,手上一把羽扇,一杯热茶,慢慢静下来就凉快了。当然现在有空调,通常也不建议,但说起来,比吹风好,空调不能对着吹,但整体温度降低还是可以的。当然,夏天这么老是在空调房里,也是许多问题的。除非你夏天能够每天出足够的汗,特别在出汗之后,在不太冷的房间里慢慢让汗出完,身体静下来再进空调房要好一些。有人会说,哪有这样的条件?没办法,那就回家这么做,在路上尽量出汗吧。因为夏天出汗不够,热闷在身体里,暑湿也在身体里,到了秋冬就难过了。

    二、恬淡虚无

    所谓虚无,并不是变成白痴,只是说心里没有太多妄想。虚无就是我们前面总说的“知”的另一面,当杂念虚无了,“知”就呈现了,在那样空净的状态里呆着很舒服,虽然还在做事考虑问题,但心里是干净无杂的。这是说的心空。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这两者有因果关系。恬,是心与甜合起来的,用舌代替甜。心甜则安。所以恬淡,是安然而淡泊。这是一种心的状态,这样的状态下,身体的真气就会按它本来会走的路线而走得很顺。我们日常都有真气在身体里,只是我们不会感受到它,因为在平时我们的头脑注意力都在外面,身体还紧张,这时候真气就会走得偏,优先把血供应给头部和紧张的地方,其它的地方就会少了,比如我们情绪紧张甚至恐惧了,手脚就会冰凉。而在我们刚睡醒还不知道什么的时候,真气也是从之的状态,这时就会全身都走到,而且有充满的感觉,精神也好。当然这是指的身体健康者。如果你打坐,心静下来了,就会觉得手脚都有点胀胀的,气充满的状态。如果心很静,就会觉得身体慢慢充满,脊柱自然挺直。总之就是一条,你的心神会阻碍真气运行的顺畅,或者说,心与气是同步的,心散气散,心动气动,如果激烈的情绪下,心是偏执或者散乱的,那么真气运行就会偏执与散乱。当我们把心静下来,无欲无求的状态下,真气就开始遍而全身,循着天生自然的路径与方式运行着,不用你去管它,它能走得很好,能够把身体滋养得很好。而且当心进入很深的静的时候,如同深睡的那样时,真气就不仅是身体内的运行,还与身体外进行交换,那是最滋养人的了。

    三、精神内守

    心空如洗是从一面讲的,精神内守是从另一面讲的。心空是静的这一面,精神内守则是指的平时动的状态里。时刻保持精神向内,而不是投向外。现代人为什么多病,身体一代不如一代,重要原因就是精神外投。五音五色……各种诱惑,都勾着我们的注意力放在它身上,把全部心神都投出去,一切围绕着那个对象去转。特别是现在的电子产品与相关媒体的运作方式,就是要吸引眼球,而我们也因为不耐空虚无聊而把心神投向它们,身体的精力也就在此中慢慢流逝,越来越虚,稍有动静就容易生病。

    精神内守,是时刻把注意力收回来,并不是一直注意自己,而是收回来就放开的,回到虚无的状态。用的时候用一下子,马上收回。禅宗里有一个偈子可以参考:“沿流不止问如何,真照无边说似它。离名离相人不禀,吹毛用了直须磨。”最后一句,吹毛用了直须磨,就是,你用过了注意力,就马上收回到,就像一把锋利的剑,用了马上要磨它,让它一直保持着锋利。那么在生活里,做事用了头脑和注意力,没事了,马上收回来,不再注意也不再想这些事,当下就休息。这是最高明的修行。如果能够这样做,怎么会得病呢?病从哪里进得来呢?这就好比,一个国家把军队都回到国内了,敌人就不容易打进来了,如果你把军队都派出国了,那就很容易被人趁虚而入。

    四、皆得所愿

    这是说很好地满足自己的愿望。别看现代科技发达,生活富足,比以前物资不丰富的时候好太多了,但说真的,满足自己的愿望方面,比过去可能还差。为什么呢?因为身体不好。享受是要本钱的,身体不好,享受度就不会高,现代人的享受越来越粗,没有过去的细腻与甜美。那么如何做到这些呢?就是后面说的话,“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这里说的是,按前面那样做之后,就会达到后面这些结果。

    志闲而少欲,志闲是一个人不是整天慌慌的,或者被一个个的志向目标所驱使,这不是说人不要大目标,而是指的日常里,心里很明确要做什么,就会显得闲,因为很清楚如何做,做起来也是行云流水一般的,当然就是“志闲”。志闲的同时,欲望也会少,反过来说,欲望多就会志不闲了。这里的欲望也不是说人不要欲望,而是指的平时,我们的欲望不要杂乱,要做什么非常明确。所以志闲而少欲,是指日常生活与工作都处于一种明快的身心状态。

    心安而不惧,是指身心不被驱使不受压力,就如《大学》里说的“正心”,心安于当下,而安于当下,是因为没有恐惧。人在恐惧紧张的状态下,心不安,而恐惧紧张的源头是前思后想,意不诚。这个我们前面在情绪管理里说过了。

    形劳而不倦,形劳是身体有劳累,但是没有疲倦。一个人阳气不足,就非常容易倦。比如老人,经常看电视看着睡着了,那就是阳气不足的表现。当然,阳气受阻也会显出不足,这是另说的了。那么要做到形劳而不倦,就要心神稳定不乱,才会只是身体劳累了一些,阳气并不会消耗太多。而心神杂乱,就会前思后想,犹豫冲动,一天下来,心比身还要累,这是我们现代人的通病了。

    气从而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这是一个人在健康的时候所享受的最美的生活状态。如同完全健康气满的婴儿或者儿童,是最快乐的时候。并不光是因为他们没有生活压力,而是他们气从而顺,身心圆满,这样就能各从其欲,气能够顺从地随着欲望而让人得到享受,各种愿望都能得到满足。


    上面说的,就是圣人所教导下来的,让百姓都知道而遵守的。可惜随着时代的变迁,圣人的教导已经被湮灭,或者是欲绝如缕。

    《黄帝内经》还提出了当时就已经出现的生活问题,现代人当然也是完全按这个来的。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喝酒如同喝水,头脑里妄想联翩还以为是正常的,喝醉了而进行房事,用满足欲望来竭尽自己的精气,用各种消耗的生活状态来耗散自己的真气。不懂得将身心保持在圆满的状态这种生活方式,也不能把握自己的心神入静,只求畅快自己的心意,用各种逆着身心健康的方式来寻找乐趣,起床与睡眠都没有节制,所以就会50岁左右就衰老了。

    对比一下,我们就知道了,要让身体健康并不是难事,难的是我们被虚妄的欲望所主宰,奔向早衰的道路。我在这个年龄,就深感现代人之积重难返,明知不对也不会改变的。就算身体罢工了,都不会珍惜,马上用最快的办法让自己迅速恢复继续折腾。而这个最快的办法,往往是最伤害自己本元的办法。

    所以又想身体好,又想各种欲望都满足,非常难啊。

    现代人追求的快乐,粗鄙而笨拙,远没有古人在淡泊的心境下欣赏曲径通幽的静美,也没有在淡味的境界里,享受丰富的味觉带来的触动。就连交响乐这样相对宏观而稍有繁复的音乐都无法享受,我们过着机械的生活而已,少病少灾已经是万幸了。

    所以身体健康,就是将上面的圣人之教遵守,将后面列举的生活方式改变,过简单而丰富的生活。最重要的一条,回到开始的,恬淡虚无,这是最快恢复健康的方法,也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心态。

    至于具体的方法,后面继续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才能身体健康(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pqz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