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辨清的义与利

作者: 雪柳 | 来源:发表于2021-11-29 21:48 被阅读0次

前不久,混在学生中听了一场题为《儒家的义利之辩》的讲座,主讲者为一名牌大学的教授,姓吴。

总的感觉,这可以算是一堂比较丰富详实的语文课,因为其中引用了很多《论语》中关于“义”与“利”的言论,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等等,并加以一一解释。

有些名言警句确实都可以成为高中生作文引用的素材,但是对吴先生传递出的某些观点不敢苟同。

吴教授说,西方人表面温文尔雅,文质彬彬,但一遇到切身利益,立马推卸责任,逃之夭夭。他举了一个亲身事例,一次在国外机场,一只宠物狗咬了吴的裤腿,狗的主人大惊失色,马上弃狗而逃,旁边还站着一名警察。 “二战”中,德国人战败,很多关于反对“二战”的德国电影中,得出的原因为:一是德国人没有战胜的把握;二是战争使很多普通人不能过上正常的生活,侵害了个人的利益。

由此,吴教授得出结论,西方人在“义”和“利”之间,“利”永远位于“义”之前。而根据《论语》中有关“义”“利”的记载中,自古以来,中国人总是推崇“义”,而摒弃“利”。从言辞中,明显可以看出吴先生是一位爱国主义者,但也有一种嫌疑,这与狭隘的民族主义者的区分何在?

我没有看过相关电影,更没有仔细分析,也没有海外旅游的经历,但据周围出过国的同事讲,他们接触到的西方人确实真诚善良,乐意尽力帮助困境中的人。例如,同事老卜去英国游学时,曾将一件包裹遗漏在公交车上,后来通过辗转联系,公交公司不但将之妥善保管,而且为了减少老卜的麻烦,愿意主动出资将包裹邮寄到中国。

我想,不管在哪个地区,人心都是相通的。例如,为了寻找精神寄托,摆脱人间苦难,世界很多民族创立了各种宗教,不管西方人信仰的基督教、阿拉伯人崇尚的伊斯兰教,还是东方人顶礼膜拜的佛教,其实都在宣扬,与人为善,学会忍受,一切都会过去,保持开阔的胸怀,乐观的心态。

我曾好奇地问一位佛教信徒,皈依佛教,有什么好处?她微笑着说,不再有烦恼,那是一种不得了的幸福。那抑制不住的喜悦深深感染了我,但是不禁困惑,一直保持同样的心境,真的幸福吗?

高低起伏的轨迹,就是生活的原生态,譬如人的心电图一样,上下波动才能迸发出新鲜血液,才会有新陈代谢。如果生活如一条笔直的线,那么就像直线的心电图,没有了生活的波动,那延伸的破折号就成了竖立的休止符。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期盼平安,还是希望远离烦恼。

然而,我们指导学生写作时,常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因为“山”才能体现生活的本质。不奢望走平坦大道,但也不希望剧烈的起落,如果能走在坡度稍稍平缓的丘陵地带,也就是顺心事只要占60%,也算得到老天的垂怜。

虽然经历很多不平事,不知为何,总坚信世上还是好心人多。在农村工作时,离家距离较远,一次母亲生病住院,夜间陪床,电瓶车无法充电。几次半路上,电瓶车电量不足,只好推至马路附近的修车行或小卖部。还真奇怪,只有一次,那是离城镇不远的小店,店主吱吱呜呜,面露难色。其余的店铺老板,都笑意融融,毫不犹豫地拿出插头。一个较偏远的小店老板娘,在我下班后去拿车时,还热情地招呼我吃午饭,真的令人感激不尽。

虽然事情很小,但是我却始终相信人性本善,只是人们要么总是戴着有色眼镜,要么人的善良本性没有被挖掘出来。不然,总是尔虞我诈,总在卖弄心机,仅仅为了表面的虚荣,所谓的面子,而绞尽心思,疲惫不堪,这么沉重的人生有何意义?

喜欢一种坦荡悠闲的生活,没有束缚,没有压力,把所有的精力放在自己喜欢的事上,无须套上别人设置的无形牢笼,像林语堂先生这样的生活方式是多么令人向往!

生活中,有时无须将“义”与“利”分得那么清,因为在特殊的情况下完全出于本能直觉的行为。

地震中面对即将倒塌的墙壁,将孩子保护在身下的老师考虑到“义”和“利”了吗?最美司机在心脏病突发的一刹那立即踩住刹车,他想到过“义”和“利”了吗?

同样,教师在晚上和节假日加班加点,权衡过“义”和“利”了吗?二十多年前,我的大姐毅然倾其所有,请一个月假在寒冷的冬季帮助娘家建房,可曾提出姐妹四人平摊费用?

我想,我们没有必要将事事分清是“义”还是“利”,其实有时真的无法说清,这无法说清的应是一份“情”,一份“缘”,从微观说来,师生情,同学情,手足情;从宏观说来,充满博爱的人文情怀。在人际关系中,如果过分仔细斟酌“义”与“利”,反而损伤了人与人之间纯洁的真情。

所以,从偶然的一个事例来否定西方人的重利轻义,我表示怀疑。任何一个群体,都存在相当一部分善良的有识之士,也不乏个别的自私的邪恶之徒,我们不能单凭某个事例来抹杀正面的主流。

相关文章

  • 无法辨清的义与利

    前不久,混在学生中听了一场题为《儒家的义利之辩》的讲座,主讲者为一名牌大学的教授,姓吴。 总的感觉,这可以算是一堂...

  • 利与义

    草原上那些美丽的花朵,在牛羊眼里那都是饲料

  • 利与义

    某饭店,一男子结完账走了出来。 男子四十多岁,浓密卷发,黝黑发亮,浓眉大眼,黝黑皮肤,右手握一紫砂保温杯,走...

  • 义与利

    非义不行,非义不居。 这里所说的“义”是指道义、原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利”则指利益、功利。对义与利及其关系的看法...

  • 利与义

    2018-6-3:利与义 早起,读《孟子.梁惠王章句上下》,再度对利与义这两个根本性的大原则大是大非问题深有...

  • 义与利

    慎在于畏小,智在于治大。 君子智于义,小人智于利。 义者,顶天立地,胸怀坦荡。正之为仁。仁者欲己欲人,爱人爱己。仁...

  • 利与义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花开于田埂,鹿涿于山野,蜂飞蝶舞,蛇兽出没。大自然演绎的弱肉强食表明...

  • 义与利

    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孝? 学习心得:义与利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义与利,是一个选择!选择大义,我...

  • 义与利

    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司马迁说:天下熙...

  • 义与利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释义:君子看重的是道义,而小人看重的却是利益。当遇到问题,或者面临选择,君...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法辨清的义与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qfrx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