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京津冀爆文职场方法集深度好文
改变你一生的命运:如何规划你的职业生涯

改变你一生的命运:如何规划你的职业生涯

作者: 第一职场网文馨 | 来源:发表于2017-08-30 14:43 被阅读3097次

    文/第一职场网 文馨

    路在我们每一个人脚下

    此文很长,内容较深,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在上一篇文章,《没有“职业规划”,你的人生到底要付出多少成本?》中,我从自己亲身经历以及这10来年的跋涉成长,指出了大多数普通人会深陷职业生涯困惑的泥潭以及要付出的成本,留言中有太多人深有感触,也有人抱怨种种,无论怎样,我们面临的整个现状就是这样!

    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因为抱怨没有任何意义!

    那该怎么解决?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方法与路径,如何改变困境,有没有实战性的参考内容?

    我想做一个特别的梳理,首先声明的是,我本人目前不是职业生涯规划师,而且我资历尚浅,所以我特别申请第一职场网创始人杨毅先生,结合他8年多一线生涯咨询过程中大量的实践经验积累与总结,同时也参考了彼得·德鲁克先生的著作《21世纪的管理挑战》,获得了最初灵感。

    我再次强调职业规划没有模板,鉴于每个人的认知观、世界观、幸福观不同,活法不同,职业生涯也不是绝对的事情,不是一条路走到黑,更不是走投无路时的救命稻草,但我还是真诚的希望,尽自己一点微薄之力,能给今天迷茫困惑像我一样无助的你,提出一些思路,抛砖引玉吧,愿你尽早找准方向,努力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1. 我们对“兴趣倾向”的严重误读!

    我看过很多职业生涯规划的文章,几乎清一色地都在第一条强调兴趣对于生涯规划发展的重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更是几乎被当成圣经一样,成为绝大部分人选择职业的行动指南和标准教条。

    我也读过那本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书中力图通过一系列历史上杰出人物的成才故事,像牛顿、毕加索、比尔·盖茨等成功人物生动案例,展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告诉我们青少年如何发展和培养兴趣,进而有所收获、最终成才。

    我不能全面否认兴趣在其中起得一定意义,但在跟杨毅及咨询团队交流沟通,通过他们长达8年多的生涯咨询实践中发现,兴趣绝对不能成为影响生涯发展的第一决策因素。

    有这样一个案例,相信有些人听过:美国杜克大学行为经济学教授、《不理性的力量》一书作者丹·艾瑞利(Dan Ariely)和他的同事进行了一个有趣的“乐高实验”。这个实验分AB两组,A组被告知将手上的积木组成一个标准的机器人,第一个成品完成可以获得2美金,第二个完成可得到1.89美金,总之每完成一个机器人都可以赚钱,但每次金额减少11美分,当参加者觉得不值得继续下去的时候可以随时喊停。

    至于B组的规则和A组几乎一样,唯一不同的是,A组完成的每一个机器人都会被收好保存起来(至少在实验过程中),但B组参加者开始组装第二个机器人时,实验人员会宣称积木不够用,就当着他们的面把刚刚完成的第一个机器人拆散。

    两组自愿者都宣称自己是乐高迷,但结果却大相径庭:A组平均每人组装10.6个机器人,赚取14.40元,他们在实验结束后的问卷中都表示这是个有趣的活动,有机会还想参加。但可怜的B组结果却平均每人只完成7.2个,赚11.52元,而且很多人在问卷中表示,这个活动不怎么样,不会有下次了。

    2. 问:为什么会有如此差距?

    当兴趣没有成为工作的时候,你之所以对它爱不释手,仅仅是因为所带给你的是精神上的愉悦和心理上的满足,而这对于你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我记得刚毕业那会儿,写博客特别火,我们经常组队跑去当时特别著名的文学网榕树下,弄了丁香社团,组织写手写个稿子,互相评论,彼此串门,特别有满足感。觉得自己还算有点小才华,于是我也认为我对文字挺感兴趣,也算是自己的小优势吧。

    于是当年折腾了几份工作无果后,抱着试一试心情,我面试上了地产文案工作,在熟悉了房地产各个环节之后,在具体写各种宣传软文、楼书、折页、硬广、主题语等文案工作时,也就是在我文案工作的头两年里,我越来越体会到一种痛苦。

    这种痛苦来源,第一,我觉得非常不错的文案,被开发商无情地改来改去,删改的面目全非,最终以粗暴型定稿,毫无底蕴,那一刻,很绝望,就好像别人拆毁了我千辛万苦淬炼的作品,失望之极,进而痛苦。

    第二,当一个案名、主题语或者一段宣传文本,被要求写出10条、20条版本时,当你真的绞尽脑汁想得到词穷之时,领导还是不满意之时,你扪心而问已尽了200%的力量还要怎样,此刻,你的内心会燃气隐隐的愤怒与无奈,但这是工作,这是饭碗,所以你得咬着牙坚持走下去。

    所以,如果兴趣一旦成了工作,你所要考虑的就不止是这些了,还包括“成就感”,因为这是推动你前进的内在动力。就跟上面搭积木,A组既能看到作品,又能赚钱,内外双重刺激下,动力十足;而B组的人因为组装好的积木被立刻拆掉,这让他们成就动机大大降低,动力下降很明显。

    因此,在兴趣明确的情况下,假如这份工作不能够给你带来足够的成就感,你也依然没有前进的意愿。

    而且,从现实的角度来说,我们长期所处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方法,实则也对我们的兴趣培养产生了负面影响,你像很多孩子喜欢画画、音乐,又有多少家长为了升学成绩而抹杀了兴趣,把我们所谓的兴趣当成不务正业,久而久之,很多人长大后甚至根本就没有兴趣。

    当然,也有这样的一类人,会对很多东西都感兴趣,但每种兴趣往往都是3分钟热度,这种情况,如何确定兴趣呢?

    其次,兴趣的形成是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之上。见识得多了,比较得多了,才会知道对哪一个更感兴趣,哪一个不感兴趣。而在现实中,太多从农村走来的只会埋头读书的“好学生”,他们除了读书,完全不知道自己感兴趣的是什么。

    再次,我们经常对于自己得不到或不具备的东西感兴趣。之前遇到过内向的人说对销售感兴趣,因为他们觉得销售人才的口才很好,而自己又不具备,因而对销售产生兴趣。而这种情况下所产生的兴趣,根本就不具备参照性,因为这是一种典型的“伪兴趣”。

    正因如此,以“性格特质”作为决策选择的依据,其显然要比“兴趣倾向”更具科学性,因为性格特质则往往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保持稳定,并因此而产生固定的行为模式,而行为又决定结果。

    但是,如果以此对具有相同性格特质的人进行模式化解读,则是步入了另外一种极端。

    对于“性格特质”的过分解读,也是生涯规划中的误区之一。我们毫不否认性格在生涯决策中的重要作用,但我们反对对其进行过分解读(类似的言论如“性格决定命运”),或者是模式化解读,这也是一种有失严谨的做法。

    假如我们相信“性格决定命运”,那么,拥有相同性格特质的人是不是应该拥有相同的命运呢?从理论上来说,应该是这样的。而从现实的角度来说,这种说法却缺乏最基本的常识,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都不可能复制他人的命运。

    既然“兴趣倾向”和“性格特质”都不能作为生涯决策的核心关键因素,那么,我们应该关注的到底是什么?

    答案就是:优势!

    早在2009年第一职场网成立之初,就一直在重点关注人的优势!

    3.如何进行系统、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

    我们将通过第一职场网的“一核双驱”生涯管理模型来进行详细解读。

    所谓的“一核”,指一个核心,即:优势。

    【“双驱”】

    “内在自我驱动”=“性格特质+兴趣倾向+职业理念+专业技能”构成;

    “外在成长驱动”=“行业定位”+“企业匹配”+“路径设计”+“向上管理”构成

    优势、内在自我驱动、外在成长驱动,共同组成生涯管理生态系统。

    任何一个因素的缺位,都将导致这个系统出现问题。

    4. 那到底什么是“优势”?

    即内在自我驱动,解决的是“我适合干什么?”问题。

    盖洛普公司通过长达25年、对超过200万人进行了数据统计和调查,提出了著名的“优势理论”:只有充分发挥一个人的优势,才有可能在工作中达到持续完美的业绩表现。

    而与之相反的则是“木桶理论”。

    盖洛普认为,一个人的优势由才干(talent)、知识和技能组成。知识和技能可以学会,而才干则不能,因为它是受人的大脑神经思维支配的、天生就具备的一种本能的行为反应。

    如果你干一件事情,一是出于你的本能去做,二是违背本能、硬着头皮去做,哪一种情况更容易做出业绩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不仅如此,盖洛普的调查还发现,与那些不能发挥优势的人相比,那些有机会每天都能做擅长之事的人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可能性要高出5倍,认为自己整体生活质量较高的可能性会高出2倍还多。而盖洛普路径的切入点也在于“发现优势”,通过因材适用的管理理念,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增长。

    盖洛普优势总计有34项主题,每个人在测评时都会测出排列前5项的主题。从数学排列组合的角度来说,总计会有33000000种组合。这么庞大的组合数量,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这种测评才真正能够发现人的个性。

    同时,也正因为如此,在上文中才对“兴趣倾向”和“性格特质”的重要性放在次要位置,转而将优势放在核心首位。因为,从兴趣的角度来说,有兴趣并不意味着你就一定具备与兴趣相匹配的优势。

    同样,从性格的角度来说,即使久负盛名的MBTI测试,也只不过有常见的16种性格组合而已,你很容易找到一个与你拥有相同性格特质的人。这种测评是基于概率的统计而得出的结论,往往是反应某一类性格的“共性”,但对于其细微之处的“个性”差别却难以把握。

    DISC测评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比如,同样高I型性格的人,有的人的优势主题体现为“沟通”,而有的人体现为“取悦”。从性格分析的角度来看,这些主题之间的差别并不明显,都属于社交型性格的表现;但从盖洛普优势的角度来说,其间的差别有时候足以决定他们的生涯方向完全不同。

    既然“兴趣倾向”和“性格特质”不能成为影响生涯方向的关键决策因素,那么它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

    答案就是:辅助验证。

    在我不断学习咨询的核心理念,与多个生涯规划师深入沟通后,对“职业规划”这个名词,有了更深的学习与领悟。

    我们说虽然“优势”是核心因素,但在生涯方向决策的环节中,其也只占50%的权重,这个权重虽然足够大,但还达不到100%。这时候,你就需要再对其他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量,来辅助验证,以此达到对优势的进一步求证和确认。

    只有你通过不同层面的测评结果,在内在指向上达到一致性的时候,你才能肯定这种测评的效度。举个例子,比如你是完美型性格的人,不擅长外向型的人际关系开拓,而假如优势测评中出现了“取悦”这样的主题,那就需要考虑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你在生活中的真实表现是怎样的,到底哪一个测评才是可信的。

    在此,我特别提醒大家别走入误区,任何一个性格测试不等于职业规划也不等于职业选择。

    你也可以通过职业锚来确认自己的职业理念,以确认这种职业理念与优势特长、性格特质、兴趣倾向之间存在共性一致。通过这样层层验证,达到最准确分析和判断。

    即便到最后,优势、兴趣、性格、职业理念存在一致性、可以很肯定地确定方向的情况下,这个时候,也不能贸然选择方向。因为,此时的方向选择还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属于纸上谈兵,下一步你要考虑如何执行的问题。

    在目标设定的SMART五项原则中,最关心的、首当其冲的原则,就是A-Attainable,即可实现性。

    也就是你在确定定位,门槛之时,你的这个目标方向,是否存在硬性的学历、专业、经验要求?如果门槛太高,或可补充难度太大,那这个定位是没有意义的。

    在确定方向定位的过程中,“优势”所占的权重是50%,“兴趣倾向”、“性格特质”、“职业理念”、“专业技能”所占的权重是一样的,分别为12.5%。除非你的兴趣倾向十分明显,这时候所占的权重比例可以上升到20%,其余各项各占10%。

    以上关于“一核双驱”中,关于内核自我的解决,此时生涯方向的定位,全部是建立在以优势为核心之上,即解决“我适合干什么”的问题。

    5 .外在成长驱动4大因素,解决的是“我应该怎么干?”

    内在驱动解决了50%的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考虑外在成长驱动,即解决“我应该怎么干”的问题。这两个层面的因素相互影响,缺一不可。

    在“外在成长驱动”因素中,第一要考虑的是行业定位问题。

    相同的职位,在不同的行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会出现侧重和不同。

    比如,最常见的销售类岗,B2B行业的销售与B2C行业的销售模式完全不同,对于销售人员的素质要求也不一样;同样是做市场岗,工业领域的市场岗与消费品领域的市场岗在公司中所处的位置也完全不一样,面临的发展空间也大相径庭。

    同时,从发展趋势来看,不同行业的生命周期也是不一样的,对于职业发展的影响也需要从长远考虑。像房地产的10年黄金期已过,接下来的是优胜劣汰、稳定持续期。我们在求职时还需要对国家政策深度解读,关注资本市场动态,关注前沿发展趋势,才能避免在行业危机到来时被淘汰出局。

    这两年,比如制造业困境,银行业面临的困境,大量的实体经济面临的困境,传统传媒业面临的困境等等,会造成很多人失业。假如没有这种前瞻性思考,你很可能明天就会面临失业的威胁。

    第二是企业匹配。

    我应该怎样什么样的企业才是最合适的?

    一般情况,判断一家公司优劣有几种:

    1)公司规模大。譬如在许多年轻人看来,外企要比私企要好一些。

    2)公司福利待遇好。大公司常常能够提供更高的福利待遇,那些在纽约股票市场和纳斯达克股票市场挂牌上市的公司还提供股票和分红计划。

    3) 公司在行业的地位。该公司的产品和技术在行业处于前几名,那些排名靠前的公司肯定有吸引力、更有前途。

    这是我们通常觉得优秀的公司,但通过我这些年接触的一些排名前10大企业而言,真正的好公司是具有很强针对性,需要根据你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人生追求的不同阶段而应有所区别。

    举个例子,假如我的职业选择是成为一名高级职业经理,那么外企工作相对会更公平,更有利于提升职场地位。但是,如果你希望成为一个独立创业者,那么外企、国企可能成为一种障碍,在一种成熟的企业文化下容易养成一种按部就班的行事风格,过分职业化有时也会逐渐消磨个人的创造性,过分官僚化和组织结构的多层化会让人沉湎于公司内部政治中不能自拔。

    所以,建议:要经过多方分析后再决定最合适自己的公司,充分考虑个性、景气循环、产业前景等因素。

    我有个同学,个性积极富有冒险精神的人,当初他考虑小公司或高风险高机会的公司,但是对于个性稳健型的另一个同学,选择大公司优先,大公司即便在景气不好时,也较为沉稳。而小企业就会相对更敏感,像人力与福利就容易紧缩。但景气好了,小企业比大企业更有弹性和机会获得大步增长。

    因此,判断公司优劣的针对性很强,应该更多地从内在需要出发,而不是公司外在的规模和形态,以下是另外几种价值取向:与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否相互匹配,能否有利地提升个人的职业地位;是否能够提供更多的个人发展机会;公司文化气氛是否与个性相吻合等,即标准是个人的工作价值观、公司的价值观、公司发展现况、企业文化等相互构成之交集的多少。

    假如你在企业中,选择了一个在产业链当中比较没有价值的位置,这也会直接影响你后续的生涯发展和成长。

    第三是成长路径设计。

    我周围遇到的很多人,对于职业的长期发展和成长路径没有深入考虑,不知道应该是什么阶段达到什么目标,在不同的阶段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又应该怎样才能达到,这导致他们在工作中很被动,往往是走一步看一步。工作3、5年之后,回头一看,忽然发现自己这几年处于原地踏步、甚至倒退。

    也就是职业发展一个危险期:能力与年龄的成长不匹配。而这将导致他们在以后的生涯选择当中更加被动,始终处于一个不上不下的尴尬位置。所以你的成长路径必须是设定好远、近、中,可执行的目标,一方面专业技能、你的核心竞争力深耕,一方面就是业余时间的多项能力充电。

    尤其是在30岁到35岁这个阶段,一定要为自己多积累厚度,真的太重要了——警惕,你正处在“35岁现象”的高发区

    第四是向上管理。

    向上管理,它在“外在成长驱动”因素中所占的权重是40%(其余各项各占20%),但却有95%的人都将其忽略了。

    什么是向上管理?就是通过更有效的方法,处理好你与上司之间的关系,以最大程度获取上司的信任,在工作上获得重用,以便将来获得更大的成长和晋升空间。

    在我教向上管理课程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人,踏实能做事,但是就是不知道如何表现自己、如何在上司面前争取更多的资源,甚至因为自己传统观念里的谦和、低调、不要出风头,让自己丧失了最佳的升职、加薪机会。导致抱怨很多,“为什么我做了那么多事,领导却都看不到?”

    一心奢望着自己的辛苦上司能看到心中,却不会主动沟通,一旦受到不公平待遇,就想着跳槽远走,再遇好的伯乐,实则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

    向上管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我也会在后期推文中去写,在我三次大的离职跳槽中,集团老板都给了极大支持,你可以看看真实故事|辞职那年,老板送我一部苹果6立杆见影!说对6句话,上司一定最器重你!


    以上,就是全部关于“一核双驱”生涯规划模型的深入解读。

    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体系,要考虑的5个内部因素,以及4个外部因素。而这些不同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缺任何一环节,都将导致未来的生涯发展缺乏种种问题。

    比如,忽略了对于“优势”因素的考量,你可能发现工作没有成就感;忽略了对于“职业理念”的考量,你可能发现工作不符合你的价值观;忽略了“行业定位”,你可能发现这个行业干几年就没前途了;忽略了“向上管理”,你可能就会发现自己只是一个卖苦力的角色却无重用。

    对于上述因素的考量,是建立在对于自身、企业、人力资源环境的综合认知和衡量之上而产生的一种综合性的判断。


    最后我想说,你可能也读完了,也了解了这个模型,却依然很迷茫,抱歉,职业规划不是一篇文章能彻底解决的,但很有可能因为这篇文章给了你更深的启发,用行动改变了命运。

    如果你的认知水平、经历阅历有限,或者只能分析出皮毛,我建议你找更专业的咨询师来透过现象彻底解决问题,总之能解决问题,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就好。让自己工作得更充实、更有意义、更快乐,这是我真心所期盼的,也真诚祝福你的青春更精彩!


    我是文馨,一个努力活得更真实更自由的80后,感谢你与我共同成长!如果你觉得文章有启发,记得点赞,不用打赏。

    谢谢你一颗鼓励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6a5decd9132f:看完了感觉自己还是比较迷茫
        第一职场网文馨:@冰糖丫头 因为自身的能力以及阅历、经验限制,需要找专业机构更深入的解决,这篇文章只是提供思路策略
      • 倔强的小蜗牛:请问盖洛普优势测试必须要买吗?在百度文库上下载了一个是人家测试过的,自己测试了一遍,可是结果怎么看呢?把A和B还有居中的分数相加吗?
        倔强的小蜗牛: @第一职场网文馨 好的,谢谢😜
        第一职场网文馨:@倔强的小蜗牛 建议你去买一本正规的书或者也可以联系我们咨询部QQ271940172,只做盖洛普优势测评!
      • 叶祖言:谢谢😁
        第一职场网文馨:@叶祖言 感谢鼓励
      • 倔强的小蜗牛:毕业第二年,工科女一枚,最近正在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心底一直告诉自己要转行,却又没有一个系统的方法找到方向,总是感觉自己适合什么,却没法说服自己。我会按照您提供的方法好好试试,真的谢谢您这篇及时雨~
        第一职场网文馨:@倔强的小蜗牛 别客气的啊,愿意给你带来更大的价值
      • 夜的孩子:对于一个工科学生来说,觉得这篇文章思维逻辑简直完美,一直紧跟文章思路分析思考自身情况,但是知识有限,不是完全能懂。不过必须:+1:,喜欢。
        第一职场网文馨:@夜的孩子 谢谢对我们的鼓励,我本人也是:ideograph_advantage:️琢磨琢磨:stuck_out_tongue_winking_eye::stuck_out_tongue_winking_eye:
      • 1105e69ab8a0:很是受用,不仅可以收藏,这些真挚的文字组合是可以珍藏的!棒棒哒~:+1::+1::+1:
        第一职场网文馨:@方块儿熊 谢谢您对我的鼓励与支持!
      • 浪言经:醍醐灌顶之效!
        第一职场网文馨:@浪言经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感谢您的鼓励!
      • TWO女王:分析的很棒,很受用,漫漫的干货,目前我就处在这样一种情况中,很希望能得到指导呢
        TWO女王:@第一职场网文馨 恩恩
        第一职场网文馨:@乃馨小姐 谢谢对我们的鼓励与支持!你可以私信具体了解一下你的情况。:blush:
      • 58e16c77c0d0:谢谢对我们工作的深度解读,为更多的人提供价值与帮助😃😃
        第一职场网文馨:@第一职场网 一起努力!
      • 2d2f83dd0696:我在逐项对照着去提升自己,让我更加懂得了自己的优势,谢谢老师!:stuck_out_tongue_winking_eye::stuck_out_tongue_winking_eye::stuck_out_tongue_winking_eye:
      • 邓义福:文章有深度,很用心。对于我这个还在大学里折腾的毛头小子很受益处,兴趣一定程度上是可对个人个人职业选择产生影响,但绝不是盲目绝对的。职业的选择需要立足生活,先扎根,再考虑长远发展。让兴趣为生活,为职业服务。谢谢这么棒的分享。我们一起努力,向钱看,向前看!💪
        第一职场网文馨:@Fighter邓义福 谢谢对我的鼓励,我自己也是在不断升级学习的路上,感谢与你一路同行,共同努力,朝着财富自由之路进军!:smile::smile:
      • 帝天宇:特实用,收藏了。关于兴趣想说一点,把兴趣变成职业真的容易厌烦,而且兴趣是你做一件事做得越熟练越有兴趣。还有前几年迷信职业规划,别人说什么我就信什么特傻。
        第一职场网文馨:@帝天宇 感谢天宇总是第一时间支持。把兴趣变成职业会因为各种限制破坏对兴趣的热情。就好像今天我写职场类我就觉得是工作所需,但我随心所欲的写散文之类的文学类,我觉得那是真心的喜欢。哈哈。
      • 碎碎念_碎语:谢谢
        第一职场网文馨:@昵称未定 但是单单这一项显示你的思辨分析能力不错,也具备学习力。但是不能因为这一项就能指定职业生涯的定位。
        碎碎念_碎语:@昵称未定 前五项优势:审慎 思维 分析 专注 学习
        第一职场网文馨:@昵称未定 一起成长!
      • 2d2f83dd0696:好有深度的内容,特别感谢,让我更清晰这个概念,以前是糊里糊涂的,原来有这么多因素,我是得好好思考一下啦!再次感谢您!
        第一职场网文馨:@那墨 一起进步,奋斗路上谁还没有困惑的时候,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总会看到黎明曙光的!

      本文标题:改变你一生的命运:如何规划你的职业生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qgo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