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教育」的真相是什么?为什么说学习很辛苦,但不能很痛苦?
有段时间大家都在提倡‘快乐教育’,但最近有一股思潮,有点像阴谋论。说是倡导‘快乐教育’,其实是国外上流社会的人实现社会分层的一种方式:他们害怕普通家庭的孩子大部分赶上他们,所以他们声称,比如他们的孩子三点放学后会玩得很开心。事实上,国外上流家庭的孩子都很努力。放学后,他们要参加各种辅导班,学习非常努力。事实上,西方的教育已经通过一个松散的过程,暗中完成了社会分层。
比尔·盖茨的父母为了他的教育搬回了一所好学校。我女儿的一个同学,他的父亲曾经是世界500强公司的创始CEO,有一栋非常大的房子。每天晚上,他都要把所有的孩子集中在一个自习室里自习,努力把孩子都培养成高尔夫球手。大儿子连当年泰格·伍兹的战绩,都去斯坦福读书了。
关于我们是否应该快乐学习,其实读书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但是努力学习和不喜欢被强迫学习是两回事。一个孩子可能学习很努力,但不代表他会很惨
强迫孩子痛苦地学习会有什么结果?即使你让你的孩子看起来很成功,他最终也不会成为一流的人才。美国音乐界曾经评价过一个中国非常有名的音乐人。他小时候被迫学习乐器的故事家喻户晓。虽然他现在看起来很成功,但他并不被音乐界高度重视。
批评家认为他演奏的乐器毫无美感可言,所以他只是个艺人,而不是艺术家。为什么?因为小时候学这个乐器很痛苦,所以从小就很讨厌。在艺术家看来,不真正喜欢这个乐器,是无法表达音乐的美感的。
几乎在每个行业,最成功的前5%的人都是因为兴趣而被激励的,因为他们喜欢。而那些从利益出发的人,只能做到前20%到前5%之间的水平,还不是最好的。当然,如果你非要争辩说能进前20%就很好,那我也没什么好说的。
美国上流社会的父母在孩子身上花了很多时间。孩子学习和参加课外活动可能会很辛苦,但不要让孩子苦不堪言。辛苦和痛苦是两回事。必须区分它们。所以我们常说的“快乐教育”,是为了避免孩子学习中的“痛苦”,而不是为了孩子“辛苦”。很多人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都转变了观念。
作为父母,第一重要的是陪伴孩子。做事只有一个前提,就是不影响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
对于女生来说,父亲的存在会给她们带来安全感,这是母亲做不到的。另外,在家里,父亲经常陪伴孩子,会让孩子更大气。
对孩子来说什么最重要?做一个好人。能不能上好大学不重要,关键是做个好孩子。
为什么这么看重做个好孩子?因为太多家长为了让孩子“成才”而强迫孩子做这做那,最后适得其反。有些家长让孩子一直对读书没有兴趣,即使孩子上了好大学,也会草草学习,最后拿个毕业证。有的父母把孩子逼得很叛逆,后来很不开心,很后悔。对于每一个孩子,上帝都给了他们一些礼物,有了这些天赋,他们应该能够过上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人类有善良的天性,每个孩子都有好奇的天性,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教育的目的是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内心的欲望,让他们自觉学习,自觉进步。
当然,对于每个孩子的天赋,我们需要不断努力去发现它,并帮助它不断壮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