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养伤已有些时日,那天姐姐来看我,带来两本书,除了上次要的《人类简史》,还带来了一本《十二城味》。
“图书馆借的。捞不着出去吃饭了,就看看美食书吧。”姐姐说。
未曾去过的远方和还没尝过的美食——读《贝太厨房·十二城味》随笔(拆书)书的封面是白色的,设计的很素。里面却是彩色印刷,翻页时的纸张手感不错。喜欢翻书时的声音。
书的魅力,在于书中有一个和现实如此相似又如此不同的世界。无论你是想拥抱生活,还是想逃离世事,在阅读中都会得到满足。
未曾去过的远方和还没尝过的美食——读《贝太厨房·十二城味》随笔(拆书) 未曾去过的远方和还没尝过的美食——读《贝太厨房·十二城味》随笔(拆书)这类美食休闲的书,我喜欢当做杂志来读。什么时候无聊了就拿起来翻两页,有事情做就放在一边,全然不用动脑子和花费大块的时间。
未曾去过的远方和还没尝过的美食——读《贝太厨房·十二城味》随笔(拆书)这本书以当地美食家对家乡美食情怀和大量精美照片讲述了十二座城市的味道。既有上海香港这样的大都市,也有腾冲泉州那样的小城市。惭愧的是,中意轩这样的宅男,除了十年前浮光掠影的去过杭州开过几天会,其他11座全然没有去过。
温州
未曾去过的远方和还没尝过的美食——读《贝太厨房·十二城味》随笔(拆书)温州的味道对中意轩而言是陌生的,除了前几年的温州炒房团和电视剧《温州一家人》《温州两家人》之外便再没有其他印象。
原来温州人的饮食文化比经商历史还要长远的多。温州是中国山水诗发源地,还是中国戏曲的发源地。“过时灯火后,萧鼓下喧阁。三十六坊月,一般今夜圆。”描写的便是北宋时的温州市井小吃景象。
温州靠海有山“七山二水一分地”,口味清淡,轻油轻芡,注重本味,吃的是海味和山味。
未曾去过的远方和还没尝过的美食——读《贝太厨房·十二城味》随笔(拆书)书中最让我垂涎欲滴的是温州米粉干,不同于北方的馒头和南方的米粉,书中写到:
温州人多以粉干为主食。温州粉干是直接水磨米粉,而后煮粉,二次煮熟后再扎制成贴,放到竹帘上晾晒干。因为温州粉干本身是全熟的,可以直接吃,更易烹调,久煮轻焯皆可食。
温州摊档上的小吃最有名的便是猪脏粉,猪脏既猪大肠,卖时文火热着锅,猪大肠、小肠和猪血在锅里慢悠悠的翻滚,四边油晃晃的汤上就是煮熟浸透的米粉,粗大滑溜,米粉是温州特有的,虽说熟烂,但筷子挑起来不断,放到嘴里不糟。
看得好想吃。
泉州
未曾去过的远方和还没尝过的美食——读《贝太厨房·十二城味》随笔(拆书)除了前几年经常接到泉州的诈骗电话之外,对泉州便再无印象。书中说:
泉州,因为古时城市形状像一条鲤鱼又叫鲤城,唐朝时是世界四大口岸之一,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现在的泉州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海外关系,故又叫侨乡。
泉州还被称作宗教博物馆,全世界的宗教几乎都可以在这个小小的城市里找到。除了佛石庙, 道观,还有清真寺、妈祖庙、关帝庙等,景教、印度教、摩尼教、基督教夫、天主教等在泉州都有信徒,真可谓五花八门。浓浓的宗教气氛中不同信仰混居杂处,形成一种奇异的包容感。
(看到这段,中意轩想起中世纪的西方宗教战争,如果他们有这种包容性,就不会有那么多生灵涂炭了。)
未曾去过的远方和还没尝过的美食——读《贝太厨房·十二城味》随笔(拆书)这座城市里,中意轩最想吃的是泉州的面线糊,书中写到:
凌晨到鱼市上收刚刚捕撈上来的杂鱼小虾,熬成海鲜汤,用来下面线。面线是一种极细的面条,细到一个针眼里能穿过好几根。晒得干干的,捏碎在汤里。这一锅面线糊从早熬到晚,绝对不会加鸡精味精什么的。吃的时候盛一 碗面线糊,自己选择要添加的配料,比如油条、卤大肠、卤肉,卤蛋、猪肝、贝类等,店主光着膀子用一把大剪刀把你挑选的配料迅猛地剪碎,在碗里滴几滴白酒,胳膊一伸递给你。热乎乎的鲜美面线糊是我心中首选的早餐。
杭州
未曾去过的远方和还没尝过的美食——读《贝太厨房·十二城味》随笔(拆书)因为淘宝支付宝和诸多的电商以及金融P2P都在杭州,杭州在我印象里俨然已经成为南方的商业金融中心。十年前的那次杭州之行,至今依然记得路边是北方城市没有的那种笔直参天大树,夜色里绚丽的印象西湖,在路边吃饭添米饭不要钱,黑瓦白墙的农家院,茶园里的西湖龙井茶,家家户户风干晾晒的鸭子……
未曾去过的远方和还没尝过的美食——读《贝太厨房·十二城味》随笔(拆书)书中写到:
杭州菜历史上分为“湖上”和“城厢”两个流派,前者用料以鱼虾和禽类为主,擅长生炒、清炖、嫩熘等技法,讲究清、鲜、脆、嫩的口味,注重保留原汁原味。后者用料以肉类居多,烹调方法以蒸、烩、氽、烧为主,讲究轻油、轻浆、清淡鲜嫩的口味,注重鲜咸合一。
无论哪种流派 都少不了一个鲜字。鲜的代价就是等待。放慢你的脚步,珍惜时间给予自然的馈赠,细细品味才能尝到这种鲜。
乐山
未曾去过的远方和还没尝过的美食——读《贝太厨房·十二城味》随笔(拆书)乐山大佛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知道。川菜在中意轩往日的探店之中算是吃的最多的一个菜系了,这座城市除了“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的乐山大佛,还真不知道有什么特别想吃的。
太原
图片发自简书印象里几乎找不到任何交集的一座陌生城市。只因为那句“天下面食在山西,山西面食在太原”,这座城市里每天花样百出吃的各种面食,却是爱吃面食的中意轩的心头好。
未曾去过的远方和还没尝过的美食——读《贝太厨房·十二城味》随笔(拆书)晋人自古“专力农耕”,农耕文化直接造就了太原以杂粮为主的饮食结构。顿顿面食吃不够,昔日老舍先生在吃过猫耳朵拔鱼儿后写下了“驼峰熊掌岂堪夸,猫耳拔鱼实且华”的名句。
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这大抵是太原饮食与味道的精髓,也是黄土地是生活着的晋人们根植于生命深处的生活观吧。
上海
你喜欢的味道,上海都有。嗯,有生之年一定要去上海的。
未曾去过的远方和还没尝过的美食——读《贝太厨房·十二城味》随笔(拆书)书中写到:
未曾去过的远方和还没尝过的美食——读《贝太厨房·十二城味》随笔(拆书)清晨阳光撞开迷雾,有香气从雾的边缘慢慢渗透进窗户,那是楼下点心铺里葱花撒在生煎包上再淋一层水 “刺啦”一声随着冒出的叠叠热气而上的香味。你想请鲁马滋咖啡馆的中山先生手冲一杯咖啡来配,还是隔壁阿娘现磨的豆浆?都可以。
台南
未曾去过的远方和还没尝过的美食——读《贝太厨房·十二城味》随笔(拆书)因为之前参加过银座索菲特的台湾美食嘉年华,当时写的探店文。所以,对书中写到的美食不算太陌生。有时就在想台湾虽然不大,却因为复杂的历史原因,汇聚了南来北往中华大地的各色小吃,再融合当地口味,才造就了台湾美食的今天。
腾冲
未曾去过的远方和还没尝过的美食——读《贝太厨房·十二城味》随笔(拆书)对腾冲的印象便是抗战时期中国远征军在腾冲的那场血战,《我的团长我的团》里演绎的真好。
书中写到:
在以少数民族风情著称的云南,汉文化浓郁的腾冲 是个异数。腾冲县是著名的侨乡、文化之城和翡翠集散 地。腾冲是座具有独特气质的小城:宁静、淳朴,不见高 楼大厦,没有人潮汹涌,蓝天像一块倒扣在头顶的巨大 蓝水晶。街边的一草一木,都似乎会贴近你、关照你。脚下多是青蓝的火山石铺就的路,即便是雨天,走路也稳稳当当。
——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腾冲,真好。
未曾去过的远方和还没尝过的美食——读《贝太厨房·十二城味》随笔(拆书)绽放在舌尖上的腾冲同样让人难忘。在腾冲,你的味蕾恢复到了自然原始的状态,土豆的粉、竹笋的鲜、 茄子的韧、猪肉的香、四季豆的嫩、青菜的甜,这切都 回来了。你会觉得,好的食材,是自然的恩赏,让人心怀感激。食材的地道与否,经由食客检验,即可辨别。……
酸辣是腾冲 饮食的一大特色,在原味的基础上,加上树番茄、番茄、 腊腌菜等“酸菜”,糅进小米辣、千辣椒、青椒等辣味, 便是腾冲菜的特色。无论是火山热海一样的锅子、棕苞 炒肉,还是大薄片、烧腊,或是饵丝、稀豆粉、擦粉、撒撇, 卖相可能都不算好,但亲切温暖,像是家里人做出来的。
看到这段时,中意轩超级想吃一碗鹅油拌饭。书中写到:
在生活节奏比缓慢还要缓慢的腾冲,有一碗鹅油拌饭给肚子一个完满的交代,最是幸福不过。我偏爱此口,常去那家清真食馆点一份。在大街树下 吃过小半碗黄黄的脆豌豆.就等着鹅油拌饭上桌:洁白的米、黄澄澄的腊鹅、一碟盐、一碟草果粉。
米是木蒸笼里蒸好的本地香软米,米粒小而细长,平时煮饭放水较少,煮出来的米饭清香有嚼劲。而’用水煮至六成熟,再上蒸笼蒸好的米饭,外形饱满,口感香中有甜。米饭是鹅』油拌饭的核心部分。 腊鹅也十分关键,进入冬日腊月,用一年中可以调和美味的阳光,顺应天时地利人和,用本地饲养的油肥肉多的鹅,以腊肉腊鱼之法制作腊鹅,吃鹅油拌饭时,老板娘将腊鹅切成小块,入锅用小火煎炒,出油炸黄,油香肉香扑鼻。
天津
未曾去过的远方和还没尝过的美食——读《贝太厨房·十二城味》随笔(拆书)什么狗不理包子,天津大麻花,耳朵眼炸糕……天津的各种小吃数不胜数。中意轩之前读一些关于民国历史的书,很多北洋政府的政治人物下台后就跑到天津去颐养天年,有钱没势,追求吃喝玩乐,也带动了天津的发展。
书中写到
因为天津沿海,开放时间早,老天津卫码头工人多,吃苦流汗无数,食物中热量和盐的需求量就大,导致天津本地菜肴普遍偏咸。
香港
未曾去过的远方和还没尝过的美食——读《贝太厨房·十二城味》随笔(拆书)我觉得无需多说,孕育出蔡澜、欧阳应霁、梁文韬的香港自然是美食天堂,济南的港式餐厅里的粤菜虽然没有香港的正宗,但至少也是不陌生的。
未曾去过的远方和还没尝过的美食——读《贝太厨房·十二城味》随笔(拆书)新会
未曾去过的远方和还没尝过的美食——读《贝太厨房·十二城味》随笔(拆书)新会,原来连名字都未曾听说过的地方,看过后居然产生了去那座城市生活的向往。
书中写到:
新会,是江门市的第一大区,在岭南占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地位。新会之名我们初听起来有些陌生.其实它距离广州1仅仅有一小时左右的车程,但景色却和广州全然不同。
新会是岭南数一数二的花圈式城区,无论是市内还是乡村,山坡上、池塘边、街巷里遍布绿油油的植物.芭蕉,芒果、莲雾.木瓜、菠萝蜜是这里栽种最多的树。 到了果实成熟的季节,一夜雨水过后满地水果,随手拾起一枚便是香气扑鼻的圣品。因为这些都是经过时间雕琢过的果实,因此无论是香气还是颜色都比商店里购买的好得多。
新会也是一个可以赏花的地方,东南亚的花木在这 里简直是隨栽随活,茂盛得好像到了植物园的溫室,鸡蛋花、 紫荆花、白玉兰花,遍布大街小巷更有意思的是,园林部将这些花木统一规划,一条街道都弥漫着同一种花草的气息。新会老城不大,街巷笔直,因此是有名侨乡,留下了不少带有南洋风格的建筑,翘起的房檐、充满欧罗巴风情的外窗以及楼宇间闪烁着的阳光,都好像让你置身于某个欧洲的小城,使你不禁自动放慢了脚步.调整了呼吸,开始打量起这个城市来。
——吸引中意轩的是新会的空气质量非常好,一些对生态要求很高的生物都可以在这里放肆生活。
未曾去过的远方和还没尝过的美食——读《贝太厨房·十二城味》随笔(拆书)新会的特产是陈皮和古井镇烧鹅,据说烧鹅是南宋灭亡时宫廷厨师逃难银洲湖西岸开的一家烧鹅店,来回厨师女儿长大嫁到银洲湖东岸古井镇,把父亲手艺带到这里,从此诞生,代代相传。直到今天,一到周末很多澳门香港的食客会专门直奔这里只为一顿烧鹅饭。
未曾去过的远方和还没尝过的美食——读《贝太厨房·十二城味》随笔(拆书)遵义
未曾去过的远方和还没尝过的美食——读《贝太厨房·十二城味》随笔(拆书)中意轩对遵义的印象就只有遵义会议了。
书中写到:
酸和辣是贵州人的心头好。
在遵义,寻常人家的每日餐桌上,除了炒菜、配菜、 拌菜的各种鲜辣椒、油辣椒、糊辣椒、筒筒辣椒之外,几乎每餐饭都单独有一碗辣椒蘸水。白水煮过的蔬菜,放到蘸水里一裹,两碗白米饭就可以下肚。一些比较油腻 的肉菜,比如扣肉、夹沙肉、回锅肉等,也都可以蘸上辣椒水吃,不仅可以去除一些油腻之感,还平添几分辛辣 风味。
——好吧,怕辣的中意轩,是不适合生活在遵义这座城市里的。
了解一座城市的历史,看这座城市的老建筑,品尝这座城市的食物。
读《十二城味》虽身不能至,却也通过这些城市故事里的烟火气息和人情味道,丰富的照片,让我在书中游走和品味了一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