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疏雨圆荷
潜意识——生命留给我们的彩蛋
一、知识点:
第一节 模糊:人生是一场消除模糊的比赛
1. 意识分层的副作用——模糊。模糊,正是人生困扰之源。
2. 我们需要终身学习,因为掌握的工具越多,认知能力越强,消除模糊的能力也越强。学习知识的目的是“消除模糊”,而获得知识的方法也是“消除模糊”。目的和方法相统一。
3. 提升思考能力的方法正式不断明确核心困难和心得感悟,并专注于此。
4. 具体时间一旦变得模糊,其边界就会无限扩大。
5. 要想不受痛苦困扰,唯一的办法就是正视它、看清它、拆解它、化解它,不给它进入潜意识的机会,不给它变模糊的机会。
6. 行动力不足的真正原因是选择模糊。
7. 当我们没有足够清晰的指令或者目标时,就很容易选择享乐,放弃那些本该坚持但比较烧脑的选项。
8. 在诸多可能性中建议一条单行通道,让自己始终处于“没得选”的状态。
第二节 感性:顶级的成长竟然是“凭感觉”
9. 《好好学习》一书作者成甲创的:熔断不读书法:
为什么刚才这个点让我有启发?
我能够把这个启发点用在3个不同的事情上吗?
这个启发点有没有其他类似的知识。
先用感性能力帮助自己选择,再用理性能力帮助自己思维。
![](https://img.haomeiwen.com/i27076898/a1391a3163b542bc.png)
10. 只取一个全书最触动自己的点,然后尽可能去实践、改变。这样读书不仅收获更大,而且也不会焦虑。
11. 如何捕捉感性:
① “最”字法 ② “总”字法 ③ 无意识第一反应 ④ 梦境 ⑤ 身体 ⑥ 直觉
描述经验:
周岭说:模糊,是人生困扰之源。
佛说:无明是因,烦恼是果。无明是一切烦恼的根源。所以要明心见性,打破无明。
两者的说法是不是有一定的相似性呢?
当然,普通人的见解 ,是无法和佛法相提并论的。但是,凡夫俗子也是未来佛,本性上和佛无二无别的。所以说,凡人写出来的书,会有和佛法相似或者相通的地方,这就很容易理解了。
确实,人呢?总会对自己无知的领域产生困惑,产生焦虑。比如我在解读一些作品时,不能更深刻地挖掘其内涵,或者不能做到旁征博引等,我会有一种焦虑无助的感觉。还有,我学诗词的时候,我会因为自己心中储备的古诗词内容太少,以及自己的诗心不足,灵感来源不够等,产生困惑或者痛苦,这些痛苦也是因为“模糊”,因为没有“悟道”而造成的。
行动:
熔断不读书法,确实是很高明的方法,其实,这也不是成甲独创的吧?
这种学习方法的过程就是先思考触动、启发自己的原因,其次进行融会贯通,思考其应用及相似的知识点,这样读书,将会更加通透。
以后写读书稿可以用上这条方法了,要牢记其中的3个窍诀啊:
1. 为什么这个点让我有启发?
2. 我可以把这个启发点用在3个不同的事情上吗?
2. 这个启发点有没有其他相类似的知识点?
另外,他提到的凡是被某件事情击中,“动了感情”了,就要有意识的追问原因,这个方法可以不断运用到以后的读书、写读书稿中去:
1. 为什么这个电影(作品)桥段会让我感动?发生了什么?
2. 为什么这个产品让我这么喜欢?是什么让它与众不同?
3. 为什么我不由自主的沉溺与这段剧情了?
我给这个读书法创造一个名字吧,就叫做“为何触动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