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IT·互联网工具癖大学生活
你和聪明人之间只差这个能力

你和聪明人之间只差这个能力

作者: 贤话多说 | 来源:发表于2017-05-05 18:41 被阅读140次

两千多年前,饱读诗书的苏格拉底,经常像一个老乞丐一样,穿着单衣,赤着双脚穿梭于街头闹市之中。他喜欢和各种人聊天,上至王公贵族,下到贩夫走卒,和他们聊战争,聊政治,聊友谊,聊艺术,聊道德等等,开始大家觉得这只是一个能说会道的老头,陪他解解闷无妨,久了大家渐渐发现,这个老头真不简单,知道的东西太多,每次跟他聊天,总能给人解答疑惑,带来新的认识,于是大家就奉他为智者,也就是聪明人的意思,然而他却总说 “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知道苏格拉底的人都知道,这是谦虚之语。今天我们很多人,也饱读了很多书,上过很多培训课,但确实依然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

苏格拉底

难道像苏格拉底这类人是天资比我们聪慧吗?

也不尽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些聪明之人比我们善于归纳总结,他们总能从杂乱无序的现象中,总结出一些普遍规律来,让你见了连连点头称是。也许就因为这一点,决定了我们与他们的差距这么大,韩愈说:“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好在归纳总结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能力,也都是普通人通过后天养成的。几千年来,也总有人修得了正果,比如几大宗教创始人,见证了人世有太多苦难后,悟出了超越现世的大道;又比如田间老农,躬耕几十年,若向他问稼穑之法,也总能说出个一二三来。他们原本也是普通人,因善于归纳总结成为了聪明人。有的总结出一套方法论后,还善于巩固科学成果,著书立传,开宗创派,把它发展成为专利。比如现在经常看到很多人的介绍中写有什么什么书作者,什么什么方法创始人,看上去让人得好厉害,感觉遥不可及。

要揭开这层神秘面纱,我们就有必要来了解聪明之人的归纳总结方式有哪些,其实就只有两种。

1、根据自己多年的经历总结为科学理论经验

在某个领域上摸爬滚打很多年的老司机们,见过牛在天上飞,见过母猪上树,他们可以结合自己几十年的经历,把经历固化为流程,可以总结出一些科学的方式、模型出来。

《倚天屠龙记》里面,赵敏带着数百人大闹武当山,危急之时,张三丰对弟子说,武当毁了不足惜,只是他新创了两套武学,若没有人传承下去才是他最遗憾的,故事的后面大家也都知道了,他最后传授给了张无忌。这两套武学就是张三丰根据平身所学,在垂垂老矣之际,把它总结成为更科学的方法论。

资深的个人可以如此,资深的团队也可以。麦肯锡是世界顶级的咨询公司,是咨询行业的标杆。通过几十年的咨询经验,麦肯锡总结出了一套解决问题模式,叫麦肯锡七步成诗法。这套方法后来成为很多咨询公司以及其它行业解决问题的标准公式。

麦肯锡七步成诗法

拆书帮的赵周老师,根据自己多年的读书学习经验,总结出了RIA阅读方法。

RIA阅读方法

2、主题阅读,总结他人的成果

第一种方式,有个前提是必须自己在某个领域精耕细作几十年,最后才悟出那么一点点道理,非白发苍苍老者才有经验可谈,青年人将难以有所作为。年轻人要想有所成就,必须得另辟蹊径。有一种好的办法就是,对某个领域进行主题研究,总结出规律。虽然自己没有全部去亲身实践,但站在多少前人的肩膀上,吸取他们的思想精华,比自己亲自走几十年路更有效果。

麦肯锡还有一个著名的方法叫金字塔原理,也很早地就被介绍入中国,但学习过这个方法的人都知道,它始终还有一种咨询领域上的味道,实际生活工作中用起来,还是会有种像是脚穿不了不合适的鞋子一样的感觉。直到李忠秋老师把它重新改造,加入中国元素,写了本书叫《结构思考力》,金字塔原理才开始变得更加通俗易懂,这时大家突然明白过来:原来工作生活中可以用到金字塔原理的地方这么多。

金字塔原理

专注于阅读和知识管理领域的彭小六,一个30岁出头的IT男,也是根据通过大量的主题阅读,对别人的读书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整理出一套更具有实用性的方法,帮助了更多人在这方面上有新的参考。关于彭小六的知识管理方法及阅读方法,大家可以参考我的另一篇文章《让未来现在就来,教会了我如何学习》

彭小六-知识管理体系

工作、生活、学习处处都有宝贵的信息,只是零碎的,如果一颗归纳总结的心,也能创立新的方法论出来。如果你有丰富的人生阅历,那就第一种方式,把宝贵的经验碎片整合起来,形成一套系统的方法;如果你还年轻,没经验可谈,那就用第二种方式,加强主题阅读,归纳总结他人成果,同样也可以形成一套新的方法论。

归纳总结的道路就这两条,任你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和聪明人之间只差这个能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sds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