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健康&养生十月怀胎婚姻育儿
宝宝的成长奥秘10--“新生儿黄疸”可能致脑瘫?

宝宝的成长奥秘10--“新生儿黄疸”可能致脑瘫?

作者: 小十一娘 | 来源:发表于2018-01-22 16:58 被阅读232次
图片来自网络

十一还没出生的时候,我就特别担心她出生后黄疸会不会高,这种担心并非胡思乱想,是因为十一的爷爷是因为肝病去世的,所以才担心十一会不会被隔代遗传。

很幸运,十一出生后身体很健康,黄疸一直正常,没有出现异常。

但是,我国新生儿出现黄疸的比例在足月儿大概60%,早产儿大概百分之80%,这个比例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的。

家长最担心的就是由于新生儿黄疸处理不好,导致宝宝脑瘫。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得先和大家分享下“新生儿黄疸”的相关常识。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医学上把出生28天内的新生儿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是新生儿中最常见的问题。

胆红素是人体内自然产生的黄色色素样的物质,是正常的代谢物。胎儿出生之前,胎盘负责排除这种废物。出生后,由肝脏将血液中的胆红素转移到肠道,再经由大便排出体外。

新生儿黄疸又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出现黄疸的最常见原因是什么?

1.生理性黄疸

在我国,60%足月儿和80%早产儿在生后第1周可出现肉眼可见的暂时性黄疸。

普遍新生儿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

生理性黄疸的出现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有关,包括:

1.胆红素生成相对较多;

2.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能力不足;

3.血浆白蛋白联结胆红素的能力差;

4.胆红素排泄能力缺陷;

5.肠肝循环增加。


2.病理性黄疸

若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超过5mg/dl或每小时>0.5mg/dl;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出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常见原因有:

1.过多的红细胞的破坏及肠肝循环增加,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

2.由于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的功能低下,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

3.胆汁排泄障碍。肝细胞排泄结合胆红素障碍或胆管受阻,可致高结合胆红素血症,但如同时伴肝细胞功能受损,也可有未结合胆红素的升高。


新生儿黄疸有那些特点?

1.生理性黄疸

轻者呈浅黄色局限于面颈部,或波及躯干,巩膜亦可黄染2~3日后消退,至第5~6日皮色恢复正常。

严重的宝宝黄染从头开始,再到脚,再遍及全身,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黄染。时间长达1周以上,特别是个别早产儿可持续至4周,大便呈黄色,尿中无胆红素。


2.病理性黄疸

出现早,生后24小时之内出现。

程度重,足月儿大于12.9mg/dl,早产儿大于15mg/dl。

进展快,血清胆红素每天上升超过5mg/dl。

持续时间长,消退后又出现。

严重的时候,新生儿反应差、精神萎靡、厌食。肌张力低,继而易激惹、高声尖叫、呼吸困难、惊厥或角弓反张、肌张力增高等。


为何说新生儿黄疸可能带来小儿脑瘫?

因为新生儿黄疸严重会造成胆红素脑病并发症。

当血清胆红素重度升高或同时存在高危因素时,可使未结合胆红素透过血脑屏障入脑,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神经核,引起胆红素脑病从而导致脑瘫。

如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G6PD、新生儿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围产期疾病等,既可造成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脑病,又可造成贫血、缺氧和缺氧缺血性脑病。这些疾病及病理改变均可导致胎儿和新生儿脑损伤,继而导致小儿脑瘫。

图片来自网络

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呢?

对于轻度黄疸的新生儿来说,去除体内过多胆红素的最佳方法就是排便。排便越多,黄疸消退越快。

因此,对于已经出现黄疸的母乳喂养的宝宝应该尽可能地多次进行母乳喂养。

图片来自网络

其次,多带宝宝晒太阳,有助于黄疸的消退。

对于严重黄疸的婴儿,医生最常建议是添加配方粉。

如果不是轻度黄疸,胆红素测定值高于某一水平时,医生会建议家长让婴儿接受光线疗法。

图片来自《0-12月宝贝健康从头到脚》 图片来自网络

总之,有问题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听从医生指导治疗,就没错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宝宝的成长奥秘10--“新生儿黄疸”可能致脑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sxr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