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探案 | 太平胡同一号》(第24场)
本文环环相扣,情节跌宕起伏,多次出现反转情节,令人读来感到意犹未尽、妙趣横生、直呼过瘾。
作者文笔细腻而富有文采,思维缜密而逻辑严密,语言生动而紧贴现实生活,能够紧紧地锁住读者的视线,让读者随着短篇小说的故事情节追踪而下,积极探寻故事的结局。作者成功地引入了明成化斗彩鸡缸杯这一收藏品元素作为全文穿针引线的重要线索,为故事的精彩增色不少。
故事中,作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部计划员的宋未然,即牵引出系列案件的第一个死者,他在公司内部可以接触和掌握到一部分秘密文件,这一情节设计是合情合理的。当他被境外间谍机构成功策反后,因为自己的贪欲膨胀而走上了不归路。正因为同住太平胡同一号的三楼邻居彭昊夫妇的儿子在美国某公司做着贩卖间谍情报的交易,使得策反工作的通道得以打通。
为了获取高额回报、谋取巨额利益,邻居成功策反了宋未然,成功通过获得大量秘密文件并由其儿子在美国倒卖,最终将所获钱财通过洗钱的形式进行分赃。而宋未然由于长期从事这种高危的间谍行为,在情绪上一直处于压抑的状态,终于在心理崩溃之际被走上腐化堕落道路的刑警队长徐西才谋杀。徐西才作为警队内部的骨干力量,自然是为了获取高额经济回报才会选择铤而走险。
同住一栋楼的陈迪作为断片酒吧里的调酒师,平素里与宋未然交往密切。当他得知宋未然手上有一只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时,便动起了歪心思,企图从他那里获得不义之财,以解燃眉之急。但他不知情的是,他拿到的斗彩鸡缸杯只不过是一个赝品,却因此白白搭上了自己的性命。随着故事情节的层层推进,警方抽丝剥茧,根据可疑的线索锁定了犯罪嫌疑人陈迪,但陈迪却很快在家中因为煤气中毒而死,并被徐西才制造了自杀现场。
作者未交代故事中的“我”是男是女,也未注明“我”是市公安局局长还是副局长(副局长也可能被下属称为局长)。“我”在案件侦破过程中统揽全局,思路清晰,一切从证据出发。通过一系列案件相关线索和疑点,“我”并没有被犯下两起故意杀人案的凶手布下的迷局牵着鼻子走,而是顺藤摸瓜,从中找到破绽,将计就计地把犯罪分子成功查获,还案件以真相大白。
“我”通过彭昊的妻子王思找到突破口,拿到了关键证据和口供信息,并将案件的全过程还原,成功锁定了徐西才正是案件中的神秘人——先后杀害宋未然和陈迪的幕后真凶,致使案件得以顺利侦破。
在整个故事中,作者一方面吊足了读者的胃口,另一方面通过严密的故事逻辑展现了刑警队长作为警队内部“蛀虫”伙同他人共同犯罪的全过程。
本文一方面站在维护国家安全的角度,弘扬正气,充分展现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国家机器力量,以及法治中国维护国家安全责无旁贷和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的坚定决心,正能量之充足、立意之高、行文之流畅、情节之跌宕起伏,都令人大饱眼福;另一方面,作者赋予风平浪静的“太平胡同一号”一起扑朔迷离的人命案,呈现在文学创作中,让人看到了不一样的精彩故事。
二、《邮筒走失事件》(第24场)
《邮筒走失事件》讲述了一个非常富有情怀和浪漫的,却也饱含了青春美好回忆和遗憾的与爱情有关的故事。这种爱情是建立在求学时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未曾戳破的“窗户纸”之上的互相猜测的尚处于萌芽状态中的感情。
男女主人公的感情基调充满着青春的气息,蕴含其中的人与人之间对爱情的美好向往与追求令人感到清纯美好。男主人公一阳是一个非常英俊而温暖的男人,在女主人公全寅寅的心目中几乎是完美的,二人一直在心中彼此牵挂着对方,但是由于全寅寅在学生时期毕业前夕收到了一阳的一张写着他家住址的纸条,却因为疑似被盗的邮筒而没有及时将自己写的回信寄给一阳,导致一阳误以为自己喜欢的全寅寅心中没有自己而放下这段可能开花结果的感情。而全寅寅却满心期待着能够表达出自己的对一阳的喜欢,但是事与愿违,走失的邮筒偏偏发生在男女主人公年少时学业即将结束的节骨眼上,当时他们所处的年代并没有除了书信以外更好的联络方式,相隔异地的人唯有通过书信往来表达彼此的挂念与情意。正是因为这走失的邮筒,二人从此断了联系,这一断就是20年。
20年后,正是因为得知同学聚会中有一阳的到场,全寅寅渴望着能有机会亲自寻找沉积在心中20年的疑惑的答案。好在天公作美,全寅寅找到了心中的答案,总算是让这一对曾经彼此有对方的人得以如愿以偿。原来在一阳的心中,当年给全寅寅那张纸条就是表达了自己心中对她的喜欢,而全寅寅最终未告知一阳自己有多么喜欢他,而是顺着他的发问提出了自己的问题……那一刻,在全寅寅心目中,她已经得到释怀。作者将全寅寅得到的答案通过她的一个梦展现出来,并通过她梦醒之后把20年前没有寄出去的信封撕碎的行为来表达女主人公的这份释怀。
人与人之间的爱情是美好的,但是谁又能说走上另一条感情之路就一定是不好的呢?也许阴差阳错的两个人最终没有走在一起,这未必是最坏的结局,反而有可能成全了各自的美好未来。作者通过平实的语言和巧妙的故事构建将这个爱情故事呈现给读者,其中最可贵之处在于丰富而浓厚的人间烟火气和自然流露的对话式语言以及对于人物心理变化的特写,能够让我们看到男女主人公内心沉寂了20年的情感起伏变化,能够设身处地感受到故事中人物的那一段情感历程。故事中还有一些散文式的语言,应用得甚是精妙,让人读来感到甚为贴切、令人感动。
人世间的爱情是美好的,也是令人难忘甚至是刻骨铭心的,但每一个人都有必要和责任勇敢迈步前行,风物长宜放远量,不妨就把自己青春时最美好的记忆留在心底,学会放下,学会释怀,学会感恩,学会理智向前进。
感谢作者为我们如此用心地呈现了一个美好的故事,期待更多好作品新鲜出炉。
三、文学选美评审团点评官点评
彧其之:
第一篇《非·探案|太平胡同一号》——
一宗和平时代的间谍事件引发了一系列命案。
宋未然的死亡既有自作孽的成分,也有时代的悲剧特色,但是无论怎么说出卖国家总是不能让人民和国家认同的行为。
虽然如此,好在最后他在生命结束之前有所悔悟,即便没有达成实际目的,但总算是带着一颗平静的心离开了红尘。
彭氏夫妻就有点问题了,他们纯属为了利益而走上卖国的道路,即便是因为他们的儿子早一步失足,也不能用爱子之心来掩盖这种行为。爱子就需要教子有方,孩子有错,父母不给予教诲,竟然同流合污,这是耻辱,也是无道义。
若非彭氏夫妇的挑拨,那么宋未然不会走上这条不归路,更不会失去生命。即便国家有关部门当年有失误,也是比较久远的事情了。彭氏夫妇利用宋未然这一点(个人与国家的矛盾)挑起他的不良情绪,致使宋未然利用权利之便走上出卖国家牟取私利的道路。
但是这一切的重点不在这几个相对普通的人身上,那名警察徐西才方为关键之人。身为人民警察的人可以接触到普通人无法想象的内部资料,有普通人难以拥有的资源。人民警察是国家的安全屏障之一,如果间谍渗透进这个队伍及其所在的公安系统,那将是十分棘手的事情,所以权力要与德行相匹配。
通读整篇小说,我觉得最委屈的就是一楼的小调酒师陈迪。虽然他是因为经济问题而咎由自取,但是实在没有大奸大恶的行为。可是他的死亡原因却是间谍打算用来误导警方办案而失去的。想想偷盗也不过因为钱财的原因,最后偷到的竟然只是一件赝品!
但是我有个疑问,作者没有说明调酒师得手,只是说他藏到了床底,那个假的瓷器是不是徐西才故弄玄虚的手段?况且宋未然并没有因瓷器而得到利益,那些钱都是出卖内部情报得来的。可不可以认为真的瓷器是不存在的,纯属谣传,那么是否可以认为调酒师是死于一个莫须有的谣传?
最后我想说一下,即便你是一名人民警察,国家的执法手段也不是你可以尽知的。即便你知道很多也可能因为心理问题而忽略,这就应验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的寓意和道理,这些在这篇小说中有所提及,也是值得深思的部分。
第二篇《邮筒走失事件》——
这是一篇很常见的故事题材小说,故事中提及的内容是人生中很难回避的,尤其是漂亮的小伙子和小姑娘之间的那种感情。
时光匆匆,带走了稚嫩,也带走了最纯真的年代。它让我们成就了很多,也让我们失去了很多,可是情感是这许多失去中最为重要的存在。
青春萌动,情窦初开。真实的情感多为发自内心的爱恋,当然我说的是曾经的时代,现代社会就算是小孩子,心理澄澈的也不多了。孟子的老母亲要是活在如今的社会,或许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搬家才可以找到更好的环境。
这篇故事很简单,从记忆中的纠结到同学聚会再次相见,以及最后梦中的情形都说明了男主角在女主角心里的重要性,也展示了少年时代情感的特点。
即便女主角最后幸福地依偎于丈夫的怀里,心一样也不可能清静,她的行动也许只是她综合考虑当下生活现状后,做出的无可奈何的深埋而已。
有些读者可能觉得这些错过很遗憾,我也觉得挺遗憾的,可是在那个年龄段的男女之间又能如何,一点微不足道的坎就可以将美好击得粉碎。
不过两人在见面中的坦然与真诚是真的值得肯定的,心结与遗憾需要答案,否则就算埋得再深也会时不时翻腾到表面。没有波澜以后就可以把它安静地放置于一个角落了,那样才会有利于现实生活的平静,才可能有条件允许实现更好的人生结果。
人生在世,情路坎坷,所有的存在都是真实。你可以哭,也可以闹,可是之后都会想拥有一颗平静的心,否则幸福何处安放?
图片作者为壹品创作者联盟网文纵横公会学习委员“思之域_b01c” 图片作者为壹品创作者联盟网文纵横公会学习委员“思之域_b01c” 图片作者为壹品创作者联盟网文纵横公会学习委员“思之域_b01c”相关文章收录专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