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生几何?遇见最美的文字品香书屋
观影断想碎片之《长江图》——诗集🧩黑鱼🧩高塔🧩故乡🧩

观影断想碎片之《长江图》——诗集🧩黑鱼🧩高塔🧩故乡🧩

作者: 悠悠予阳 | 来源:发表于2021-09-01 08:49 被阅读0次

    电影看得晦涩难懂,看完却异常兴奋。两人居然走在大街上,就旁若无人开始大声议论。虽然越论越湖涂,疑点越议越多,但兴致不减反增。甚至时隔多年,竟然二刷。再看,依然扑朔迷离,却也更加耐人寻味。

    年少生长在长江三峡边。最初选择观看《长江图》的电影,是因为这个片名吸引了我,我试图从电影中打捞沉入江底的故乡与岁月。

    看完第一遍,觉得既模糊又深刻。说它模糊是因为故事线不太理得清楚,主题复杂,寓意隐晦。或许是因为1989、诗集、长江、三峡这些时间、历史、背景等等承载的东西敏感、复杂、深邃,编导们有意为之也未可知。

    留下深刻印象,是因为它的画面感极强,让人沉静、沉醉、沉思,那种雾锁长江、灰暗迷蒙、悠远深长、富有诗意的调调实在打动人心;光与影的处理给人一种高级感,一种美的享受。记得曾有人说,电影是光与影的艺术,这样说来,它的确十分艺术;而音乐、音响与画面则配合得自然天成,和谐完美。

    虽然故事线、主题、暗喻似乎含混不清,但又隐隐约约能捕捉到什么,就像星星点点的萤火虫在眼前扑闪。

    通常在工作繁忙紧张的时候,我会选择观看比较轻松的电影,作为生活的调剂品。但那会儿突然碰到这么艺术的电影,反而觉得很喜欢,很兴奋,虽然当时没有即刻二刷和更进一步深究,但却一直记挂在心。

    这种艺术电影,想象的空间很大。作品是被他们整出来的,但是整出来之后,就因人而异了。经不同观众大脑的整合,这作品就会成为每个人心中不一样的作品。

    现在工作、生活轻松些了,我就更愿意费时费脑在这些无用而美好的事情上面。

    看完第二遍,约莫捕捉到几只萤火虫,当然,飞走的肯定更多。然而,我还是想看看捕捉到我瓶里的几只萤火虫究竟长啥样。

    一、诗集。在我眼里,它是整个故事最主要的线索之一,贯穿全片始终。

    男主高淳继承了父亲广德号货船,在从上海起航的那个晚上,透过望远镜,看到远方船只上,一位暗娼酷似曾经的恋人安陆。

    在货船启动前的维修时,他突然想起尘封多年的一本旧诗集,那是他年轻时随父亲的货船游历长江时,与安陆相恋而写下的诗作。

    他找到它,重新翻开它,泛黄的封面或扉页上,“宜宾/三码头/1989/长江图”的手写字样,反视觉常规呈现出来(想必这是编导有意为之,以此暗示观众,有关叙述是反向的吧,因为通常文本的顺序是标题、时间、地点。写作至此,我才发现这个细节)。

    而这时,货船居然魔幻般地不修自愈,发动起来。于是,在为生存开启货船航运的同时,也开始了他逆流而上的精神回忆之旅。

    按图索骥,每到一处他与安陆有故事的地方,货船就会停留,荧幕就会出现诗句,过去的画面或回忆就会展开,直到最终抵达宜宾,他们相恋开始的地方,也是诗作开始的地方。“1989年冬天/我第一次见到你的笑容/宜宾/二码头”。首尾呼应。

    在我看来,诗集又象征着80年代对精神、理想的追求。在当前物欲横流的世界(做非法交易的年轻船员武胜和某老板,便是影片中的代表),面对时过境迁的长江,高淳的精神回忆之旅必定是逆流而上的,必定是艰难矛盾的。

    所以当他经历了这趟精神回忆之旅、最终抵达目的地宜宾的时候,他把诗集撕毁了,“你不需要诗歌/你不需要再去经历/我所经历的一切”。理想破灭了,精神坍塌了,于是肉体(被某老板派来的人刺杀)也倒在血泊之中。

    没有理想与精神的人必定是站不住的。我更愿意按照编导的魔幻逻辑,将撕毁诗集与倒在血泊中两件不相干的事件联系在一起,一如编导把找出诗集与发动机自愈联系起来一样。

    二、黑鱼。不知真是长江边的习俗,还是导演的故意编排,说是长辈死后,孝子要去江里捞一条黑鱼,象征亡者的灵魂。

    然后将黑鱼放进鱼缸供奉在灵位旁,不给吃不换水,直至它自然死亡,那么就意味着亡者的灵魂得到安息。

    高淳这样做了,把象征父亲灵魂的黑鱼供奉在了货船上。武胜认为不吉利。高淳妥协,便将黑鱼放进鱼网,挂在船边一同随行。

    有一天,货船又抛锚了。武胜不满高淳,发生激烈争执,怒气中一不小心从甲板上滑落水中。而这时,货船又魔幻般突然不修自愈,恢复了螺旋桨的转动,结果要了武胜的命。

    老船工祥叔在为武胜的不幸哀痛之时,镜头切换到高淳,他正检查挂在船边一同随行的黑鱼,捞起鱼网,看见一个大洞,黑鱼不见了。

    是黑鱼自己咬断鱼网逃掉了?还是江中大鱼吞掉了它?不得而知。总之,黑鱼没了。那么,亡父的灵魂是否安息也成了一个问号。

    如果是黑鱼自己逃掉,那么它还活着,就意味着亡父的灵魂暂且没有得到安息;如果它被大鱼吃掉,虽然已死,但属于不自然死亡,那么亡父的灵魂可以算作安息吗?

    年少在江边常听得大人吵架、或骂小孩心不在焉时,说,“你的魂儿被狗吃了”。想来,被鱼吃掉也不是一件好事吧。

    一个暴怒的人导致的行为,如同这个年轻船员失足落水,他会追悔莫及吗?他会心安理得吗?他的灵魂是否也如这条黑鱼一般成为未解之谜?我依然采用编导的魔幻逻辑来思维。而巧就巧在,编导把这位年轻船员的名字叫做“武胜”。

    三、高塔。在狄岗万寿塔,安陆,一个修行者,与和尚,关于教义,有三问三答。其中一个如下。

    “有没有可能一个罪人,却有着高贵的信仰?”

    “可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手握屠刀就不能成佛吗?”

    “能。”

    我不是佛教徒,也没有深入研习佛教佛学,所以大脑就会将这段对话自然转换成凡夫俗语:手握屠刀的罪人依然可以不改伟大形象。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秦始皇,长城是他犯下滔天罪行中的一个有力证据,然而,长城又成为我们中华民族最伟大的象征之一。

    也许你要说,那是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血肉筑成的,但若没有他的一统天下和强迫压制,恐怕也难以促成。这大概又是我按编导的魔幻逻辑,推演出来的一个想法吧。

    高淳在高塔内寻找安陆时,与和尚对话,其中有一段也挺有意思。

    高淳问,为什么在塔中听到的声音,好像是从上面传下来的。

    和尚答:“除非你在顶层说话,其他任何地方说话都像是从上面传下来的,这就是所说的‘如是我闻’。”

    这话一出,立即让我想起北京的有些出租车司机,沿途唠家常似地跟你讲“皇亲国戚”的家长里短,一切都像是他的亲身经历,或是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大话连篇。

    还让我联想到如今社会,有人在传达高层领导指令时,好像自己就是高层领导。又或者,在对一些新闻事件还没弄清真相之前,便四处传播,胡乱评论… …。这一句“如是我闻”的讽刺意味让人会心一笑。

    四、故乡。我并不认为安陆就是长江的化身,但有几个画面却给人以儿时长江的意像。

    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画面就是,过江安涩岗后,安陆在黑色的山崖间独自穿行,船灯聚焦并跟随着她的背影和前行的路,直至她消失在远山的黑暗中。随后便听见年轻时的安陆嬉笑着念高淳写的诗句。

    “我理应热爱

    江中巨大的鱼型生物

    恢弘如同命运(安陆笑)

    当他将你

    吞入腹中(高淳:不许糟蹋我的诗)

    不要哭泣 而要理解(安陆笑)

    不要哭泣(高淳:给我)

    而要理解(安陆:没法理解,笑)”

    再随后就来到了宜宾。高淳被刺后,他仿佛看见安陆的微笑在江水中荡漾,一页长江图在其上空相伴飘移。李谷一那首久远的《乡恋》之歌在我的内心响起。

    “你的身影/你的歌声/永远印在我的心中/昨天虽已消失/分别难相逢/怎能忘记你的一片深情/我的情爱/我的美梦/永远留在你的怀中/明天就要来临/却难得和你相逢/只有风儿送去我的深情… …”

    这两个画面便是我从影片里打捞出来的我的故乡与岁月,故乡微笑着在江水中荡漾,过去的岁月在视线里越走越远… …。

    与我一同看这部电影的朋友,后来也二刷了。她读完我写的这个东西后,笑称,“哈哈,我抓到的萤火虫跟你的不太一样喔。”

    我也笑了,说,“那当然,任何人只要打开《长江图》,漫天飞舞的萤火虫就会在他眼前闪烁,但每个人都不会抓到同一个萤火虫。”

    2016年9月9日观影《长江图》

    2021年6月19日二刷并完稿

    ———————————————

    注:文章和图片均为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片为手机所拍,2016年11月13日巴东长江边,老城所在地(已没入江中)的高山上仅存的一点残留遗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观影断想碎片之《长江图》——诗集🧩黑鱼🧩高塔🧩故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ttoe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