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光阴的故事我们爱写日记自由写
岁月如歌(十五)婆媳的爱恨情仇

岁月如歌(十五)婆媳的爱恨情仇

作者: 来时路过 | 来源:发表于2018-08-29 01:12 被阅读188次

2018年8月29日  星期三  雨

1

柳云的婆婆经常对柳云说,在我这里,媳妇跟自己的女儿是一样的。

柳云表面上给了婆婆一个笑脸,心里想的是,蒙谁呢?自古婆媳“故事多”,女儿就是女儿,媳妇就是媳妇,怎么可能一样,反正在自己心里,谁也代替不了自己的母亲。

柳云的婆婆那一年67岁,她150厘米的个子,身体微胖。她头上常年顶着一头银灰色时髦的短卷发,窄长的小脸上长着一双小眼睛,鼻是小巧的“大蒜”鼻,嘴是薄而小的樱桃小嘴。

婆婆性格开朗,柳云即使是关着门在房间里,也常能听到婆婆在楼下“哈哈哈哈”的大笑声。那一定是她与邻居们聊到了开心的事情了。

婆婆“很懂得吃”。她喜荤菜厌蔬菜,饭桌上餐餐有肉,不是鸡、鸭就是鱼、肉。她特别喜欢吃猪脚,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三天不吃猪脚就想得慌”。婆婆特别喜欢在炖猪脚的时候,放入“风药”,就是一种植物的根,据说能治风湿骨痛,吃了对身体有益无害。

起初,每次吃饭的时候,柳云看着只有荤菜没有蔬菜的饭桌,不知道筷子该往哪一碗菜里去夹菜。而且柳云感觉菜里的味精放的太多了,多的就像打翻了味精罐。菜不合柳云的口味,饭自然难以下咽。

还有,灰黑色的大块猪脚和灰黑色的汤,再怎么“有益无害”,柳云都不敢动筷子。

婆婆于是认为柳云挑食,她逢人就讲,柳云这个媳妇,这也不吃那也不吃,好难伺候。

出于客套,婆婆问柳云,喜欢吃什么菜,柳云说,荤素搭配才健康,买点蔬菜吧。

婆婆说,我买不来,你跟我一起去菜市场,自己挑吧。

早上,柳云跟着婆婆来到菜市场,婆婆让柳云自己挑蔬菜。柳云拿起一棵包心菜,婆婆马上说,这个不好吃。柳云于是放下,换了一种蔬菜,婆婆又是说,这个也不好吃。柳云再换,婆婆还是说“不好吃”……

柳云没辙了,就对婆婆说,那你随便买吧。婆婆说,今天没有什么好蔬菜,就不买了吧。

柳云心里愕然,嘴上却无语。原来所谓的“你自己去挑”,还是她在做主。

婆婆要教柳云炒菜,在她的观念里,媳妇是不可以不会烧饭的。她对柳云说,今天你来烧菜,我教你。

柳云走近灶台,按照婆婆的指示,在锅里倒了适量的油,锅里的油大概有七、八成热了,柳云要让菜下锅,婆婆说,要先放盐。柳云不解,问,盐不是后面放的吗?

婆婆说,我就是这个时候放的。柳云照做,舀了一小勺盐放入锅里。婆婆说,搅动一下。柳云就搅动了一下。婆婆突然失去了耐心,她说柳云搅拌的手势不对,她从柳云手中要去了锅铲,一边示范一边说,是这个样子的呢,算了,还是我自己来更干脆……

2

婆婆的大儿子海平,是个四十多岁的光棍。柳云结婚的时候没见过他,因为他在监狱里。柳云来w市生活的这一年,他刚好刑满释放回家。

对于海平,海华家的人对柳云有所隐瞒。柳云曾经问海华,他家有几个兄弟姐妹,海华说过自己有个哥哥,但是,有关他的这个哥哥,海华不愿提及,柳云再问,他就会转移话题。

海华一家人瞒着柳云,是担心海平坐牢的情况会影响海华娶媳妇。海平的事暴露之后,海华的二姐支支吾吾的解释说,她的哥哥爱酗酒,哥哥的建筑公司里有人陷害他,在他醉酒后,栽赃陷害,说她哥哥偷了金项链,哥哥因此入狱……

偷窃一条项链判刑不会入狱那么多年。事情是否如此,柳云并不在意。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柳云学过三年的法律,知道许多人会因为不懂法而触犯法律,犯法入狱的人并非都是十恶不赦的坏人。

遗憾的是,几年的牢狱生活,并没有改掉海平酗酒的恶习。据说他早已落下酒精中毒的毛病,只要一沾酒,就会醉倒。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婆婆和海华对海平失望透顶,婆婆经常恶语相向,用她的方言斥责海平,海华也很过分,他以和海平同桌吃饭为耻,海平在饭桌上,他绝不上桌吃饭。

手心手背都是肉,婆婆于是与海华和柳云两夫妻分了家。婆婆带着她刚上小学的外甥女和海平,在一楼原来的厨房煮饭,海华和柳云则在二楼弄了个桌子,用了几块木板,搭了个临时的灶台,洗碗池也是临时做起来的。

柳云终究是个外人,对于婆婆的安排,她没有发言权,自始至终她都保持沉默。不过这样一来,倒成全了柳云,自此,柳云自己买菜做饭,想吃什么就买什么,想怎么烧就怎么烧。买回来的菜,照着菜谱做,味道也不错。她在孕期里,过了一段惬意的生活。

海平酗酒的恶性后来变本加厉,他经常去外面的小店偷买酒喝,有时候醉熏熏的还知道回家,但更多的时候,他是醉倒在哪里就在哪里过夜。

柳云满了月子以后,经常早起,早早的就会抱着女儿去外面呼吸新鲜空气。她经常看见,海平躺在家门口附近的水泥地上,还在睡大觉,身下则是一大滩难闻的尿液。

海平醉酒后大概是想回家的,可能因为无法打开门,只能倒地便睡。

海平成了全村人的笑柄,不光在移民行政村,就连原本地居民,都知道某某人家,有海平这个酒鬼。

村里有好事者告诉柳云,海平之所以变成这个样子,是因为婆婆势利,毁了海平的一桩好姻缘,海平失去了自己心爱的女人和孩子,借酒浇愁,才一步一步的走到了今天。

柳云生完女儿满百天以后,婆婆又要柳云自己煮饭吃。

海华对海平越来越看不惯,做为弟弟的他,也会大声责备海平。婆婆心里难受,眼不见为净,她带着外甥女,搬到海华三姐的房子里去烧饭和居住。

海华三姐的房子与海华的房子隔着一条马路,三姐早已离异,她的女儿没有要前夫一分钱的抚养费,她一个人在S市开店做生意,女儿自打会扶着凳子站立起,就交给了婆婆。

海华要海平也搬到马路那边去与妈妈同住,海平不去,他担心自己一旦搬离,海华再也不会让自己搬回来住。

婆婆过来发表了一番“言论”,她说,我搬走了是不怕回不来的,谁敢不让我回来?!这个房子是我盖的,三姐也帮忙出了不少钱,说起来这房子海华还没分呢……

婆婆的这番话,当然是说给柳云听的。柳云听了很震惊,她问海华是否属实。海华只是告诉柳云,老家建的房子有他出钱,政府给的房屋补贴,怎么算,也有自己的一份。

柳云用开玩笑的口吻说,海华,你妈妈够牛啊,如今这个年代,哪个父母不给儿子准备房子啊,你看隔壁的邻居,他和你差不多的时候结婚,他的父母将房子从上到下,从里到外,装修的好好的给他娶媳妇。你好可怜哦,就这个毛坯房,还不是你的。最搞笑的是,你妈妈居然还好意思大声嚷嚷出来……

自此,“房子没分”这几个字,深深的烙在了柳云的脑海里,多年以来,柳云对这个家始终没有归属感。

没有归属感的原因,还在于,婆婆一直当着家,即使后来因附近建了个工业区,有了房间出租的收入,也没有柳云什么事。

柳云花的钱,都是自己打工赚的钱,她的钱还得交生活费,因为海华没有收入,早年房租租金低,房租费不够婆婆买一家人吃的菜。

而女儿好像也只是柳云一个人的孩子,交了孩子的学费,再给孩子买了些衣物后,柳云每每辛苦一年下来,也没有一分钱可以剩下来。

其实,海平大可不必担心自己搬不回来,公公在去世之前为他留了后路。房子的整个四楼及以上,都属于海平,也就是说,如果海平以后有本事加层在四楼上面再建房子的话,也都是属于他的。

柳云在某次整理衣柜底层的抽屉时,发现了一张文书。文书是用黑色墨水手写的,里面有海华的大姐、二姐、三姐、海华以及海华的父母,还有见证人、书写人的签名,签名上面还按有指纹印。

柳云看到文书的日期,是在自己与海华结婚以后,那一年,柳云还在N市上班,公公还健在,文书应该是在公公摔跤病倒以后写的。

柳云这个媳妇,海华以及他的家人,一开始就把她当外人。这么大的事,他们就连通知柳云都觉得没有必要,更别说是商量了。

海华的无能,婆婆的强势,文书中赤裸裸的排斥,让柳云觉得,自己就是这个家的一个过客,自己不属于这个家,这个家也不属于自己。

隔三差五酗酒的海平,后来精神上出来问题。

一开始,他还只是说些别人听不懂的话。比如,他会很认真的跟人说,他在某某地方看到了好多很长很长的虫子。当别人以为他说的是真实的事情的时候,他又会指着地上瞎说,你看,就是这样的,这里也有,好可怕哦……

有一天晚上,柳云听到楼上的海平,在四楼的两个房间里来回的走动,还听到了他含糊不清的骂人声,还有他往楼下丢东西,东西撞击水泥地面的声音。

第二天,大家才知道,海平丢下楼的,是自己的衣服、刷牙杯、洗脸盆等等东西。

他说,有个穿白衣服的女人叫他这样做的。

一个台风过后的早晨,暑气尽消,冷风吹来,凉嗖嗖的。

海平穿了一身秋衣,他先是在自家房子门前胡言乱语,嘴里喊着,舅爹,你来啦!舅爹,来啊来啊,进来喝杯酒……

然后他向移民村外走去,路上,他遇见了谁,就和谁热情地打招呼——✘✘哥,我平时喝醉了酒,不知道说过些什么,有出言不逊的地方,你莫怪哦,跟你说声对不起了;✘✘,和你一起做事,很开心的,以后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一起做事了……

晚上,海平没有回家睡觉。柳云提醒了海华,并告诉了婆婆。第二天、第三天,海平还是没有回来。婆婆和海华都认为,海平可能躲在什么地方喝酒去了,也许是醉醒了又喝,反反复复,加上脑袋不清醒,所以没回家。

海华和婆婆嘴上都说,不用管他,但心里是担心的,他们跟周围的邻居说了海平好几天没回家的事情。移民村里的人都知道了海平失踪的事情。这才有了第四天的事情。

海平失踪后的第四天中午,好几个人在电视上看到了同一则新闻。

新闻里面说,某天,在A村的大棚蔬菜棚边的水塘边的树上,有个中年男人上吊身亡,派出所接到报案后,将该身亡男子安置在了殡仪馆,等待家属前来认尸,已经第四天了,望市民相互转告……

看到新闻的人马上想到海华的哥哥海平失踪的事情,他们找到海华和婆婆,说了这个新闻。海华在朋友的陪同下,去了派出所。

柳云的婆婆一直自欺欺人的说,不可能,说自己的儿子除了爱喝酒,还不至于走这条不归路。

傍晚,海华他们回来,证实了海平的死讯。

丧事从简,海华的姐姐出钱买了墓地,交了相关的费用后,海平在殡仪馆直接火化,然后直接送入了墓地。海华家的人又直接做主,把柳云的女儿直接“过继”给了海平,把她的名字刻在了海平的墓碑上。

中年丧子,婆婆奔溃。她三天没有走出家门,她躺在床上,一块白色的小毛巾不离手,不时擦着眼泪。与其说海平的死令婆婆伤心,还不如说,海平的死亡方式让婆婆接受不了。

接下来的三天,柳云一直陪着婆婆,听婆婆反反复复的说着海平的过往。婆婆从海平的出生讲起,说海平是个早产儿……

婆婆说的最多的,还是海平的那桩婚事。柳云从婆婆的描述中,知道了个大概。

原来,在建筑公司上班的海平,爱上了一个姑娘,他与姑娘谈恋爱并同居,后来,姑娘怀孕了,于是海平将姑娘领回家见父母,准备跟她结婚。

海平的父母也想答应他们的婚事,只是姑娘提出的彩礼钱以及自行车、缝纫机等等东西一时满足不了,没有及时答应,或者说,海平的母亲不是那么在意这个媳妇,她认为自己的儿子有个好工作,什么样的媳妇都能找得到。

也许是姑娘感受到了海平母亲的不屑,她要海平陪着自己,去医院做了流产。令海平没想到的是,姑娘拿掉了孩子之后,就与海平分了手。

柳云听得出来,关于海平的这桩婚事,婆婆认为,错不在自己,她觉得是海平傻,不该让姑娘把孩子流掉。

除了端茶送饭,柳云一直默默的陪着婆婆,她知道自己要做的就是倾听,她开导婆婆,说,命中注定她与海平的母子缘分就到此为止,让她想开点,保重身体要紧。除此之外,其它的话,柳云一句都没多说。

3

海平去世后,海华和柳云“强迫”婆婆搬回来住。和他们吃住在一起,再加上一个小孙女在旁边叽叽喳喳,婆婆渐渐的忘记了伤痛。

婆婆把注意力又转移到了海华和柳云身上。她对自己唯一的儿子海华,宠爱有加,对柳云还是有诸多的不满。

此时的柳云已经在工作服厂上班,柳云因为“走了出去”,已经融入到了A村的环境中,大家在赞美柳云的同时都要说说海华的“不懂事”。

海华一心想赚“快钱”,每天做着“发财”梦。他背着家人去银行里贷了三万块钱,每天早出晚归,神神秘秘的,也不知道在干什么。柳云问他,他总是闭口不说,问急了,他就回答说,我在做“鸭”!

后来才知道,海华跟一群赌博的人混在一起。他变成了一个放“马刀”的人,他整天跟着那些赌徒进山,把自己的钱借给赌徒,借出去的钱利息很高,如果赌徒赢钱了,当场就会连本带利的还钱。他要赚的就是那份高额的利息钱。

“天真”的海华兴奋的做着自己的发财梦。他把钱全部“押”在了一个熟人身上。

没想到那个人赌输了,并且第二天就失踪了。那个人负债累累,他不止欠海华的三万块钱,还欠了其它人的钱。

于是,海华和他的“难友”门开始了追债之旅。

有消息说,那个人在某某地方出现了,他们就追到某某地方。总之,他们就是根据“眼线”的消息,今天追到这里,明天又追到那里,日子过得很“潇洒”。

他们追踪了近一个月,最终不了了之。

发财梦破灭,海华恢复“常态”,又开始了他吃饭、睡觉、搓麻将的“三部曲”。

柳云常常对婆婆说,妈,像海华这种人,在我们老家是娶不到媳妇的,就算娶到了媳妇,媳妇也会吓跑的。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方出来的人,他们必定有些共同的风俗、习惯、观念,并且他们想当然的认为,自己的观念、习惯是对的。

就比如,A村移民区的人,他们认为,没事干的时候,搓麻将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情。

所以,柳云的婆婆对柳云说的“海华这样的人娶不到媳妇”,不以为然。直到她发现柳云与海华已经分居了,她才意识到,柳云也许不是随便说说的。

婆婆开始对柳云好起来。不过,她不打自招地说,二姐三姐说,你从很远的地方嫁到这里,很可怜的,要我对你好一点……

原来,是海华的二姐三姐让她这样干的。

海华的二姐和三姐,不但会赚钱,而且有主见,她们两个见多识广,关键是她们对婆婆特别孝顺,逢年过节或者婆婆的生日,她们两姐妹,不是给钱,就买新衣、新鞋。

婆婆对这两个女儿非常信赖,可谓言听计从。婆婆也总会把海华和柳云的事情向这两个女儿“汇报”。婆婆常对柳云说的口头禅是,我好在有这两个女儿,要不然,跟着海华这个儿子都得饿死了……

有不少爱嚼舌根的人对婆婆说,海华之所以天天泡在麻将桌上,是因为他没有压力,就生个女儿,还被柳云养着,如果再生个孩子,尤其是儿子更好,生活所迫,不信他不出去赚钱。

于是,婆婆开始游说柳云生二胎。柳云断然拒绝。她说,孩子生下来谁养啊?我就这么大的本事,你自己的儿子你又不是不知道,再生一个,不仅自己苦,孩子也跟着苦。

柳云又私下里跟海华说,如果你想要个男孩,为你们海家传宗接代,你去找别的女人生,我随时都可以让出海太太的位子。

婆婆请和海华一起喝酒的一个邻居一起劝柳云生二胎,柳云对他说,你别劝我,你问问经常和你一起搓麻将一起喝小酒的海华,问问他是不是想生,我不要你们劝,我柳云天生就是穷苦命,我不怕吃苦,怕吃苦的是海华,不愿意生二胎的恐怕是他才对。

婆婆一问,果然,海华说,生什么生,我自己都养不活,还养什么孩子啊。

婆婆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就再也没提让柳云生二胎的事。柳云奇怪的问,你想通了?婆婆说,二姐三姐说了,海华不争气,还是不生二胎的好。

又是二姐和三姐,柳云想,婆婆心里是多么在意她这两个女儿的意见啊,她们在婆婆心里的位置远远超出了海华这个儿子在她心里的位置。

一次,海华挪用了三姐半年的房租收入7500元,拿去还给了一个邻居。婆婆气得吃不下饭,柳云不知道她为什么生气,因为柳云不知道海华挪用了三姐的钱。

婆婆整天板着个脸,好像全世界都欠了她的,柳问她为什么不高兴,她又什么都不肯说。

但是,她却看到柳云在家的时候,靠在门口,用她的家乡话跟邻居说,“……她天天在家带孩子,都没出去工作,自己都没钱用呢……”

海华的三姐,再婚后,嫁的是S市的老公,她又生了一个男孩。三姐在A村的房子,租给了一个眼镜厂老板,当工人宿舍用,房租费由海华或柳云代收并转交给她。

柳云虽然不会讲婆婆的老家话,但听懂个大概没问题。

柳云一脸认真地对婆婆说,我不明白你为什么生气,你问过海华,他拿了钱用到哪里去了吗?

婆婆答,海华说,拿去还给✘✘了。

柳云又问,那海华有没有告诉你,这个钱他是“拿”了不准备还,就是占为己有了呢?

婆婆说,那倒没有……

柳云平静的说,既然海华拿了钱既不是去赌又没说白拿了不还给三姐,你生哪门子气呢?他可是你自己的、亲的儿子啊!

柳云又对婆婆说,我教你处理这件事情的方法,那就是,你叫三姐记账,你自己也记账,写明某年某月某日,海华和柳云挪借了这7500元钱,你们不好意思问海华追讨,可以问我追讨,我柳云就是个外人……

柳云越说越激动,她说,妈,干脆你把笔和纸找来,我写一张借据给你,你再交给三姐……

柳云的婆婆说了句,那倒不必,然后走开,离的柳云远远的。

还是与这位三姐有关的事。那一年,整幢房子的主人商量好了,要统一加建一层楼。海华在银行里只有债务没有存款,加上了柳云参加了十一个人的“作汇”,所得的民间借贷的三万块钱,还是不够,海华想问自己的三姐借一万。

这一万块钱不用三姐转账,还是直接把三姐的房租收入挪过来用。

婆婆转动着她那双精明的如黄豆般大小的小眼珠,对柳云说,柳云,这个钱你亲自打电话问三姐借,海华是弟弟,他说的不作数的……

过了几年,三姐的房子也要加建一层。柳云的婆婆帮她预垫了两万元。过后,婆婆要三姐把钱转到柳云的银行卡里,再让柳云取出来还给她。

柳云一直记着自己欠着三姐的钱,奈何她有心无力,一直没钱还给三姐。对于海华来说,是“债多了不愁”,他欠三姐的钱具体有多少,柳云一直不知道,因为所有的人都瞒着她。

柳云想,何必转来转去,就当这两万块钱是自己家还给三姐的好了。

她把这个意思在饭桌上一说,没想到婆婆不但不同意,还很生气,她说,这是我的钱,怎么能拿给你去还债?!

柳云听了婆婆的话非常生气,她平时不吵、不争、不斤斤计较,并不代表她就是个傻子。

柳云忍住怒火,放下筷子,眼睛眨都不眨的盯着婆婆,一字一句一条一条摆给婆婆听。

她说:

首先,这个债不是我一个人的债,不是我柳云私自拿钱回我娘家形成的债,它是你们海家加层建五楼以及贴楼梯地砖形成的债务。

其次,我没有要拿你的钱去还债的意思,我是说,这个钱我还给你……

婆婆不等柳云说完,鄙视的说,你还!等你还,你什么时候还得清?!

柳云突然就忍不住笑了起来,她说,妈,你说说你这两万块钱是怎么来的,如果我没猜错,这两万块钱里,有你平时收的房租费里,买了菜米油盐煤气后剩下的,也有你女儿孝敬你,你攒下的私房钱,对吧?

婆婆说,是,有房租费也有我自己的钱。

柳云说,好,那么房租费算不算家里的共同收入?

婆婆没出声,算是默认。

柳云接着说,债是家里的债,用家里的收入来还,不过分吧?

一直在旁边保持沉默的海华,开口说话了。他问他妈妈,里面有房租费多少?

婆婆答,一万三千块是房租费。

柳云对婆婆说,所以我要还给你的钱是七千块,你放心,我马上就发工资了,发了工资,我马上先还你给四千块,剩下的,我下次发工资马上还给你,绝不赖账……

婆婆给出去的是两万块钱,能收回来却变成了七千块,她心里很不爽。但柳云说的句句在理,她无法辩驳。自此,她不敢小瞧柳云这个“没用”的媳妇了。

关于婆婆的另一个“心头肉”,海华的二姐,她回娘家来,总会大包小包的,带不少东西来。她不像三姐,三姐回来除了去会朋友、逛街就是搓麻将,二姐则会帮婆婆干活,会帮婆婆整理房间。

就像婆婆不可能把柳云这个媳妇当女儿一样,海华的姐姐也不可能把柳云这个弟媳妇当妹妹。她心里为她妈妈在弟弟家的“操劳”而难受,觉得自己的妈妈在伺候柳云一家子。

家里的两餐饭,之所以一直是婆婆在做,并不是柳云压着她做的,婆婆这么强势的人,谁压得了她?是婆婆自己喜欢当家做主的感觉。再说,家里就三个大人一个小孩,做饭不会是什么“大工程”。

而且,婆婆做的菜都是按照她自己的口味做的,柳云其实并不爱吃,她每天吃饭的原则就是,好吃就多吃几口,不好吃就少吃几口,从不多嘴提意见。

柳云烧的饭菜,婆婆也不喜欢吃。柳云在心里是为了“顺”着婆婆,才任由她去烧饭的。柳云扪心自问,自己并没有要差使婆婆的意思和想法。

柳云也不知道,海华的姐姐会有这种想法。

直到有一次,柳云在厨房里跟自己的外甥女视频聊天,柳云说,不聊了,我得烧饭了。外甥女说,小姨你骗人,我知道你家的饭一直都是奶奶在烧的。柳云说,真的,今天是我烧饭……

某一天,海华的二姐回娘家来,婆婆把她听到的,有关柳云与她的外甥女的聊天内容,说给二姐听,婆婆说,柳云的外甥女都不相信柳云会做饭了,说一直都是奶奶在烧饭。

二姐听了,板着脸大声说,奶奶烧饭,奶奶烧饭,奶奶死了呢……

柳云听了,心里顿时堵得难受,她听出了二姐对自己的不满。从此,柳云落下了“毛病”,她变得非常啰嗦。

她经常问婆婆,你会不会不想烧饭?你不想烧就不要烧,我来烧,我真的没有要你为家里烧饭的意思。

或者,柳云会抢着烧饭洗碗,嘴里还会忍不住说,我来我来,我可不敢把你累着了,否则,你的宝贝女儿要怪罪了……

4

鉴于两个女儿总说海华“没用”、不争气,婆婆又把希望寄托在柳云身上,希望柳云把海华“管起来”。

婆婆对柳云说,你这个做老婆的,都不管海华,你不管他,他才天天去搓麻将。

柳云说,还要我怎么管,我麻将桌也去拍过,跟他吵架,说去离婚也说过,卫生间的玻璃门也因吵架被踢坏过,他的手机也被我砸过……奈何你儿子就是死性不改,我能怎么办?!

婆婆说,还是你不够厉害,就没有管不过来的老公,你看海燕,他原来就是个烂仔,脾气也坏得很,娶了小荷后,被小荷管得服服帖帖的,牌也不打,麻将也不搓了……

婆婆嘴里的海燕,指得是隔壁的隔壁邻居。据说在老家,海燕原来是“黑社会”的头目,他练过至少三年的散打,他的腹部曾经有八块腹肌,他在社会上很吃香,当地的小混混听到他的名字都会肃然起敬。

与海华同一个地方出来的海燕,当然也贪图安逸,闲来无事,也爱打打双扣,也爱搓搓麻将。

娶了小荷以后,小荷就“担起了”做妻子的责任。海燕若是去搓麻将,他前脚刚走,小荷后脚就跟了过来。海燕若是不离开,小荷就板着她那张圆脸,梨花带雨的站在旁边,不管是麻友还是海燕本人,都觉得扫兴,小荷也就成功的阻止了海燕的赌博行为。

不止如此,小荷至少还会“气”上三、四天,她不吃饭也不做饭,甚至不去赚钱。是真的生气,她本来身体就不好,可能还会犯病。

海燕去搓一次麻将,小荷的行为就重演一次。大家所认为的天经地义的搓麻将行为,带给海燕的后果“不堪设想”,不要说海燕自己不敢去搓麻将了,就是麻友见到了海燕,也不敢跟他一起搓麻将了。

小荷的“管教之术”,柳云自愧不如。小荷的那一套,有几个人能学得会?

可柳云的婆婆偏偏认为,小荷是“女中豪杰”,天天拿她来激励柳云。

海燕的“改邪归正”,更是让婆婆大受鼓舞,她觉得自己的儿子还算听话,怎么就管不过来呢?问题一定出在柳云身上。

可柳云居然不承认问题出在自己身上,还说海华十几年养成的坏习惯,他的父母该负的责任更大……柳云的婆婆听了,很不爽。

没想到,柳云又对婆婆说,我每天要上班,我不可能像小荷一样,跟踪、守候、还“气”三天什么的什么都不顾。你觉得海华还有救,你就管管海华试试,刚好你有的是时间,你管你的儿子也天经地义。

婆婆本就不信“邪”,她不相信自己的儿子像柳云说的那么难管。第二天上午,她找到了海华搓麻将的地方,见到海华就咬牙切齿的训斥了起来。

海华在众麻友面前丢了面子,他板着脸从麻将室走了出来。婆婆还忍不住追在海华后面指着海华大声嚷嚷,说,柳云天天去赚钱,你却天天搓麻将赌钱……

海华忍无可忍,回过头来指着他妈妈说,你这个老太婆就是过得太舒服了,跑到这里闹什么,你有完没完啊……

说完,海华头也不回,直接去了公交车站。他这一走,三天没回家。

饭桌上,柳云“幸灾乐祸”的笑着对婆婆说,你现在知道你儿子有多难管了吧。你别总说你媳妇没用,要不,你再给你儿子另找一个老婆,找个像小荷那样有用的,能管住你儿子的……

婆婆尴尬的笑了笑,说,他这样的人谁会愿意嫁给他啊。

柳云看着婆婆,心里想,她终于承认,是自己的儿子不好了……

5

柳云的婆婆意识到,自己的儿子这么“没用”,媳妇还对他“不离不弃”,这样“仗义”的媳妇,是该好好对待了。

脑袋里想通了的她,就连叫柳云的名字,口吻都变得温柔起来。

柳云这个人向来是,有仇不记,有恩报恩,婆婆对她好,她自然也就会对婆婆好。

婆婆做饭,开始关心柳云喜欢吃什么,她知道柳云喜欢吃蔬菜,于是饭桌上每天都会有蔬菜。

婆婆觉得柳云上班辛苦,于是会炖西洋参或者桂圆红枣汤,并“逼着”柳云吃。

婆婆自己也懂得保养,很舍得吃。她感觉累了,就炖西洋参给自己喝。她每年还会炖两次猪心鹿茸给自己吃,一次是春季,一次是秋季。

猪心炖鹿茸,这样大补的东西,她也舍得给柳云吃。柳云在她的“逼迫”下,皱着眉头吃过一次,也许是很少吃补品的原因,柳云吃了鹿茸之后,昏昏欲睡,双脚跟灌了铅一样沉重,她被吓到了。

第二年,婆婆还要弄猪心炖鹿茸给柳云吃,柳云撒谎说,自己子宫里面长东西了,医生交代不能吃大补的东西,婆婆这才“放过”了柳云。

柳云也很“欣赏”婆婆。

婆婆做了一大锅“泥鳅芋丝汤”,她招呼附近的喜欢吃的邻居过来吃,柳云就夸她乐善好施。

婆婆花了半天时间“吹”了一大块“九层糕”,要分给东家一小块,西家一小块,柳云也乐意帮她跑腿。

婆婆说,某某生病了,自己要买一只鸭子去慰问,柳云就“羡慕”她懂得为人处世之道,让她多教教自己。

婆婆喜欢听唱词,柳云就鼓励她买唱词机,婆婆喜欢看黄梅戏,柳云就告诉她哪个电视频道是戏剧频道。

婆婆买了新衣服,柳云会夸她有眼光,说她买的衣服好看,也会帮她修修剪剪,让她的衣服更合身。

渐渐的,婆婆更信赖的是柳云,而不是自己不靠谱的儿子。

她的私房钱多起来了,让柳云陪着自己去银行开了个户,并让柳云帮她记住密码。后面的私房钱只要攒到了一定的数目,就会让柳云帮她去存到自己的银行卡里。

婆婆风湿关节炎犯了,她的膝盖疼的走楼梯都困难,她不跟海华说,而是跟柳云说。

柳云于是请了假,陪婆婆去看了中医,拿了中药。

婆婆想要个电热水器,柳云并不会装,但婆婆就是找柳云“要”,因为她知道找柳云比找海华更有用,海华会拖拖拉拉的不管,跟柳云说了,柳云会催着海华去装。

婆婆高血压飙升,住院一星期,她更喜欢柳云在医院陪自己,而不是海华或其它人。

婆婆出院回家,柳云早晚给她量血压,并在她房间里,以沙发当床,在房间里陪了她一个星期。

婆婆不肯再吃医院里医生配的降压药,柳云就买了某个直销品牌的鱼油和纳豆,要她坚持吃起来。

在A村的移民区,婆婆和柳云的婆媳关系,令众多的婆婆媳妇们羡慕。做婆婆的羡慕柳云的婆婆有个好媳妇,做媳妇的羡慕柳云有个好婆婆。

不过,自古婆媳难相处,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柳云还是有不少的地方让婆婆看不惯,看不惯的地方,她还是喜欢向两个宝贝女儿汇报,也喜欢跟邻居们窃窃私语,“咬着耳朵”把自己对柳云的不满说了出去。

柳云面对别的小媳妇对自己的“羡慕”,也会“充满哲理”的说,凡事都有正反两方面的,你可能只看到了好的一面……

柳云就曾经做了一件破坏“祖孙亲密关系”形成的坏事情。

海华三姐的女儿、婆婆自小就把她带在身边的外甥女,在三姐再婚后,离开了婆婆,回到了三姐的身边。

婆婆一时不适应,心里空落落的,想拿自己的孙女、柳云自己带到了四岁的女儿来填补空虚,想让自己心里得到安慰。

女儿被婆婆要了去,躺在了婆婆的床上睡觉。

柳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思绪万千,难以入睡。

想到自己最困难的时候,婆婆拒绝帮自己照看孩子,现在却想让女儿来陪睡伴她入眠,柳云突然就“邪恶”起来,她要让婆婆曾经的拒绝“付出代价”……

柳云来到婆婆的房门口,敲了敲门,说,妈,开开门,我有事情。

婆婆开了门,柳云说,我得把孩子抱回去睡,她没睡在我身边,我睡不着,我睡不着会影响我第二天上班。你要照顾孩子也挺累的,要不了几天,你就会适应一个人睡觉的。

柳云的女儿和婆婆的关系至今不那么亲密,就是柳云没让她们睡在一起,“报复”的结果。

相关文章

  • 岁月如歌(十五)婆媳的爱恨情仇

    2018年8月29日 星期三 雨 1 那一年,柳云辞了职,离开N市回到w市,真正开始了她在夫家的生活。 柳云的婆婆...

  • 婆媳之间的“爱恨情仇”

    [合十] 深深的感恩周老师的无私分享,一切刚刚好,2022年的最后一天,直播间伙伴们幸运的听到了周老师聊,千古难题...

  • 双联《岁月》

    岁月如歌,唱一曲天长地久, 生活若戏,演不尽爱恨情仇。 名利莫纠,君子当家国并有, 清风盈袖,老来时畅写春秋。

  • 岁月如歌(十五)

    岁月如歌(十五) 晚饭后认认真真的看了一部电影。在“试看”和“购买”之间犹豫了一下,不知道儿子怎么弄的,他手机一扫...

  • 岁月如歌右江河双姝并蒂姐妹花童年趣事映鹅城挥之不去美心划

    岁月如歌右江河 双姝并蒂姐妹花 童年趣事映鹅城 挥之不去美心划 往事随风潜入夜 爱恨情仇梦如画 邕江河畔逐浪天 人...

  • 诗的字里行间 云的纯净洒脱

    诗的字里行间 云的纯净洒脱 歌的爱恨情仇 记得.前世

  • 这是一条什么样的路 我是怎样走出去的 我又该怎样走回来 爱恨情仇 岁月如愁

  • 谁之错

    文/周行不殆 爱恨情仇梦难回, 真假难辨理不清。 悠悠岁月雾中花, 朗朗乾坤心如镜。

  • 游戏人生,人生如戏

    游戏如恋人,爱恨情仇,依旧不离不弃;游戏如家庭,你你我我,真情付诸一生;游戏如人生,你方唱罢我登场,蹉跎岁月忧愁。...

  • 2017-07-03

    望苍穹 墨色浸染 月如勾 晚来风 拂面微凉 似闲愁 思经年 岁月悠悠 已白头 来时路 爱恨情仇 已随风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岁月如歌(十五)婆媳的爱恨情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ueh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