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申赋渔这位作家,是从他的小说《匠人》。听过匠人里的几个小故事,非常地喜欢,就找来他的书看。
第一本,就是《阿尔萨斯的一年》。这是申赋渔和他的女儿申杭之合写,由申赋渔的妻子在幕后指导,一家三口共同完成的一本书。他们一家三口在法国南部阿尔萨斯旅居一年,期间游历了法国,德国,荷兰,奥地利,比利时,匈牙利,瑞士,卢森堡等国家。
书中绿色的字,是申杭之所写,黑色的字,由申赋渔完成,父女俩交互写作。我看的时候觉得新奇,换一个颜色,就切换了一个视角,也换了一个心情,让文字展现出的世界更立体,更丰满,我也仿佛随同这父女俩在法国旅行,增长了不少见闻。
第二本,是《半夏河》。这是申赋渔回忆童年的散文集。这本集子以童年的申赋渔,一个十几岁小男孩的视角,再现申村的风俗乡情,用往昔生活的珍贵回忆,讲述了对过去美好的无限追忆,似乎读者在他的文字中也可以重温自己童年的经历和感触。
看《半夏河》时,常常一读下去就不想中断。简单的文字,吸引着我,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幅简笔素描,生动鲜活,亲切自然。
申赋渔的文字和严歌苓的不同。他很少有闪光的,或者让人感觉思想深刻的话,他有的,只是平实的文字。
我看严歌苓的《波西米亚楼》,常常惊叹她何以有如此睿智的思考,深度的解析,而且书中神来之笔俯仰皆是。
波西米亚楼是严歌苓现实生活的写照,真实展现了严歌苓生活的经历和见闻。书中对于画家陈川的一段话,我觉得也适合严歌苓。
她说,
现在他成年了,正在成长为有着独特画风的成熟画家,早年的坚韧、“吝惜”,以及那些隆冬和酷暑的跋涉,都潜藏于那些静极的画面中。
从波西米亚楼中可以看到严歌苓也曾经历过那许多的隆冬与酷暑,坚韧与吝惜,而她,把这些都变成了促使自己成长的养料,展现了没有白受的苦,没有枉受的累。
平实或深刻,是文字给人的直观印象。而文字所表达的思想,都是丰富温暖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