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医养生中草药健康&养生
植物及中草药欣赏-龙眼: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植物及中草药欣赏-龙眼: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作者: 7a5497d49159 | 来源:发表于2019-02-19 22:29 被阅读2次
image.png

龙眼肉

本品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 的假种皮。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夏、秋二季采收成熟果实,干燥,除去壳、核,晒至干爽不黏。本品气微香,味甜。以肉厚、片大、色棕黄、味甜者为佳。生用。

【药性】甘,温。归心、脾经。
【功效】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应用】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虚萎黄 本品能补心脾、益气血、安神,既不滋腻,又不壅滞,为滋补良药。治疗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虚萎黄,常与人参、当归、酸枣仁等同用,如归脾汤(《济生方》)。用于年老体衰、产后、大病之后,气血亏虚,可单用本品,加白糖蒸熟,开水冲服,如玉灵膏(一名代参膏 龙眼肉{干}+西洋参{磨成粉比较好吸收},10:1的比例进行配备)。
【用法用量】煎服,9~15g。
【使用注意】湿盛中满及有停饮、痰、火者忌服。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主要含葡萄糖、果糖、蔗糖、腺嘌呤和胆碱等。还含蛋白质、有机酸、脂肪以及维生素B 1 、B 2 、P、C等成分。
2.药理作用 本品可延长小鼠常压耐缺氧存活时间,减少低温下死亡率。此外,本品还有抗应激、抗焦虑、抗菌、抗衰老等作用。

image.png

龙眼花

性味微苦;甘;平

归经肺;肾经

功能主治通淋化浊。主淋证;白浊;白带;消渴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各家论述《泉州本草》:诸种淋症,龙眼花煎汤服;下消、小便如豆腐,龙眼花一两,合猪肉炖食,三至五次。

摘录《中华本草》

image.png

参考资料

《中药大辞典》:龙眼肉

拼音Lónɡ Yǎn Ròu

别名益智(《本经》),蜜脾(《纲目》),龙眼干(《泉州本草》)。

出处《开宝本草》·《本经》原作龙眼

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假种皮。7~10月果实成熟时采摘,烘干或晒干,剥去果皮,取其假种皮。或将果实入开水中煮10分钟,捞出摊放,使水分散失,再烤一昼夜,然后剥取假种皮,晒干。

原形态龙眼,又名:龙目(《蜀都赋》),比目(《吴普本草》),荔枝奴(《南方草木状》),绣木团、川弹子(《清异录》),亚荔枝(《开宝本草》),木弹、骊珠、燕卵、鲛泪、圆眼(《纲目》),海珠丛(《群芳谱》),桂圆(《药品化义》)。

常绿乔木,高达10米以上。幼枝被锈色柔毛。双数羽状复叶,互生,长15~20厘米;小叶2~5对,通常互生,革质,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6~15厘米。先端短尖或钝,基部偏斜,全缘或波浪形,暗绿色,嫩时褐色,下面通常粉绿色。花两性,或单性花与两性花共存;为顶生或腋生的圆锥花序;花小,黄白色,直径4~5毫米,被锈色星状小柔毛;花萼5深裂,裂片卵形;花瓣5,匙形,内面有毛;雄蕊通常8;子房2~3室,柱头2裂。核果球形,直径1.5~2厘米,外皮黄褐色,租糙,假种皮白色肉质,内有黑褐色种子1颗。花期3~4月。果期7~9月。

生境分部分布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主产广西、福建、广东、四川、台湾等地。

性状生药为由顶端纵向裂开的不规则块片,长约1.5厘米,宽1.5~3.5厘米,厚不及1毫米,表面黄棕色,半透明;靠近果皮的一面皱缩不平,粗糙;靠近种皮的一面光亮而有纵皱纹。质柔韧而微有粘性,常粘结呈块状。气香,味浓甜而特殊。以片大、肉厚、质细软、色棕黄、半透明、味浓甜者为佳。

化学成分含葡萄糖、酒石酸、蔗糖、维生素B1、B2、P、C。

药理作用龙眼水浸剂(1:2)在试管内对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有抑制作用。

性味甘,温,

①《本经》:"味甘,平。"

②《别录》:"无毒。"

③《唐本草》:"味甘酸。"

④《本草汇言》:"味甘,气温。"

归经入心、脾经。

①《本草经疏》:"入足大阴、手少阴经。"

②《药品化义》:"入肝、心、脾三经。"

③《本草再新》:"入心、肾二经。"

功能主治益心脾,补气血,安神。治虚劳羸弱,失眠,健忘,惊悸,怔忡。

①《本经》:"主五脏邪气,安志、厌食,久服强魂魄,聪明。"

②《别录》:"除虫,去毒。"

③《开宝本草》:"归脾而能益智。"

④《日用本草》:"益智宁心。"

⑤《滇南本草》:"养血安神,长智敛汗,开胃益脾。"

⑥《本草通玄》:"润肺止咳。"

⑦《得配本草》:"益脾胃,葆心血,润五脏,治怔忡。"

⑧《泉州本草》:"壮阳益气,补脾胃。治妇人产后浮肿,气虚水肿,脾虚泄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熬膏、浸酒或入丸剂。

注意内有痰火及湿滞停饮者忌服。

①《本草汇言》:"甘温而润,恐有滞气,如胃热有痰有火者;肺受风热,咳嗽有痰有血者,又非所宜。"

②《药品化义》:"甘甜助火,亦能作痛,若心肺火盛,中满呕吐及气膈郁结者,皆宜忌用。"

复方①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白术、茯苓(去木)、黄芪(去芦)、龙眼肉、酸枣仁(炒,去壳)各一两,人参、木香(不见火)各半两,甘草(炙)二钱半。上细切,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济生方》归脾汤)

②大补气血:以剥好龙眼肉,盛竹筒式瓷碗内,每肉一两,入白糖一钱,素体多火者,再加入西洋参片一钱,碗口罩以丝绵一层,日日于饭锅上蒸之,蒸至多次。凡衰羸老弱,别无痰火便滑之病者,每以开水瀹服一匙,大补气血,力胜参芪,产妇临盆,服之尤妙。(《随息居饮食谱》玉灵膏,一名代参膏)

③温补脾胃,助精神:龙眼肉不拘多少,上好烧酒内浸百日,常饮数杯。(《万氏家抄方》龙眼酒)

④治脾虚泄泻:龙眼干十四粒,生姜三片。煎汤服。(《泉州本草》)

⑤治妇人产后浮肿:龙眼干、生姜、大枣。煎汤服。(《泉州本草》)

摘录《中药大辞典》

image.png

《中药大辞典》:龙眼根

拼音Lónɡ Yǎn Gēn

出处《泉州本草》

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根或根皮的韧皮部。

性味《泉州本草》:"苦涩。"

功能主治治丝虫病,白带。

性味苦;涩;平

归经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利湿热;化浊蠲痹。主乳糜尿;白带;流火;湿热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或熬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者2~3两;或熬膏。

复方①治流火(丝虫病):龙眼树根四两,土牛膝、枸骨根各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处方》)

②治脾肾虚,小便如米泔,冷则凝结如豆腐浆:龙眼树根二重皮,每次二两,焙干喷洒,连续制二次,合苡仁一两煎服;第二、三次加茯苓三钱再煎服,三次效。(《泉州本草》)

③治妇女白带:龙眼根二重皮(焙焦喷酒,再焙再喷,连续三次)二两,合猪肉(半肥半瘦)炖服。(《泉州本草》)

临床应用试治丝虫病:取鲜须根100斤,切碎,加水250斤,煎煮8~10小时,去渣过滤,浓缩至12斤。每次30毫升,每日2次,连服2天,治疗225人,3日后复查血片,有220人转阴。

摘录《中药大辞典》

image.png

《中华本草》:龙眼核

性味苦;涩;平

归经肝;脾;膀胱经

功能主治行气散结;止血;燥湿。主疝气;瘰疬;创伤出血;腋臭;疥癣;湿疮

①《滇南本草图说》:"治瘿疾。’

②《医学入门》:"烧烟熏鼻,治流涕不止。"

③《纲目》:"治狐臭,龙眼核六枚同胡椒二七枚研,遇汗出即擦之。"

④《本草再新》:"治瘰疬,消肿排脓拔毒。并治目痰。"

⑤《岭南采药录》:"疗疝气,敷疮癣,又止金疮出血。"

用法用量外用:煅存性研末调敷或干撒。内服:煎汤,1~3钱;或研末。

复方①治刀刃跌打诸伤,止血定痛:龙眼核研敷,(《重庆堂随笔》骊珠散)

②治疝气偏坠,小肠气痛:荔枝核(炒)、龙眼核(炒),小茴香(炒)各等分.为细末,空心服一钱,用升麻一钱,水酒熏,送下。(《内经类编试效方》偏坠散)

③治一切疮疥:龙眼核煅存性,麻油调敷。(《高世元传世方》)

④治癣:龙眼核,去外黑壳,用内核,米醋磨涂。(《医方集听》)

⑤治脑漏:广东圆眼核,入铜炉内烧烟起,将筒熏入患鼻孔内。(《黄贩翁医抄》)

⑥治小便不通:龙眼核,去外黑壳,打碎,水煎服。如通后欲脱者,以圆肉汤饮之。(《纲目拾遗》)

⑦治足指痒烂:桂圆核烧灰掺之。(《药镜》)

《中药大辞典》:龙眼树皮

性味苦;平

归经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杀虫消积;解毒敛疮。主疳积;疳疮;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煎水洗;或煅存性研末撒。

①消肿解毒,治疔疮发炎:龙眼树二层皮三钱,冲开水炖服。(福建)

②治睾丸炎:龙眼树皮(去外层粗皮,用二层皮)刮如竹茹状,每次用四至五钱,煎水去滓,临服时冲白酒半茶杯饮下,日服二次。(《江西中医药》(8):49,1958)

《中药大辞典》:龙眼壳

①治汤泡伤:圆眼壳煅存性为未,桐油调涂患处,即止痛,愈后又无瘢痕。(《行箧检秘》)

②治痈疽久不愈合:龙跟壳烧灰研细,调茶浊敷。(《泉州本草》)

性味甘;温

归经肺经

功能主治祛风;解毒;敛疮;生肌。主眩晕耳聋;痈疽久溃不敛;烫伤

龙眼叶

①防治流感,感冒:龙眼叶三至五钱,煎水代茶饮。(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②治疟疾:龙眼叶七叶,芝麻一酒盏。清水二杯,煎-杯,在疟疾发作前二小时内服。(《泉州本草》)

③治孕妇胎动腹痛:龙眼叶十多叶,生米一盏,食盐少许。煎汤,内服。(《泉州本草》

性味甘淡;平

功能主治发表清热;解毒;燥湿。主感冒发热;疟疾;疔疮;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龙眼

性味甘、平温、无毒。

归经入心、脾、胃。

功能主治补心脾,益气血,健脾胃,养肌肉。思虑伤脾,头昏,失眠,心悸怔忡,虚赢,病后或产后体虚,及由于脾虚所致之下血失血症。

注意患有外感实邪,痰饮胀满者勿食龙眼肉。

复方①龙眼肉,每日嚼食30克,治心悸怔忡。

②龙眼肉,蒸熟每日食之,食至500多克后,即可治愈心悸怔忡、失眠、心脾血虚症者及大便下血数日不愈者。

③龙眼肉10克,莲子15克,糯米60克,煮粥每日早晚食,治贫血体弱,心悸失眠,精神不振。

④龙眼肉10克,花生米(连红衣)12克,水煎服,亦治贫血体弱。

⑤龙眼肉、炒酸枣仁各10克,芡实12克,煮汤睡前饮,治失眠、心悸。

⑥龙眼肉干七个,连核一起放火中煅炭存性,研细末,分四次服,一日两次,用锻赭石15克煎水送服,治呃逆。

⑦龙眼龙30克配白糖3克,若素体多火者再加入西洋参片,碗口加盖,每天在饭锅上蒸,蒸至百次,便成玉灵膏(亦称代参膏)。凡年老体衰赢弱病者,每次用开水送服一匙,大补气血,力胜参芪,产妇临产前服之尤佳。

⑧龙眼肉15-30克,大红枣15克,水适量,同蒸熟食用。治妇女崩漏,贫血,血小板减少。

⑨龙眼干、大枣、生姜各适量,水煎服,治产后浮肿。

⑩龙眼肉、鸡蛋,蒸熟食用,治月经不调,产后虚弱。

⑾龙眼干14枚,生姜3片,水煎服,治脾虚泄泻。

⑿归元仙酒:龙眼肉、当归适量,用40度米酒浸泡半月后,每日少量饮之,有养血益颜之功效。

⒀龙眼肉15克,莲子、芡实各20克,同煮汤食用,可治贫血,心悸怔忡,自汗盗汗,神经衰弱等症。

⒁蜜饯姜枣龙眼:龙眼肉、大枣各250克,同煮至七成熟,加入鲜姜汁两汤匙和蜂蜜250克,调匀煮沸,冷却后装瓶。每次服用龙眼、大枣各6-8粒,每日三次。有补脾胃,益心血作用。适用于脾虚,血亏,食欲不振,心悸怔忡,面色萎黄,浮肿等症。

⒂糖渍鲜龙眼:鲜龙眼500克(去皮核),加白糖50克,反复蒸、晒数次,至使色泽变黑,最后拌入白糖少许装瓶,每次食龙眼肉4-5粒,每日两次。本品有"力胜人参、黄芪"之说。可养心血,补气力,安心神。适用于老人、病后、产前产后体虚,瘦弱,失眠,心悸,健忘等症。

⒃桂元醴:龙眼肉200克,浸泡于60度白酒(500亳升)内,半个月后即可饮用。有补心脾,助精神作用。适用于失眠,健忘,惊悸,虚劳衰弱等症。

附:龙眼核

①龙眼核三颗,烧炭存性研末,冲热酒服,治胃寒痛。

②龙眼核炒干研末,每次15克,开水冲服,治急性胃肠炎。

③龙眼核(去黑皮)研末,每日空腹时开水送服6克,治便血。

④龙眼核500克,洗净,放瓦上焙干研末,每次10克,用黄酒送服,治疝气疼痛。

备注龙眼肉有补心脾、益气血作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中药,但鲜龙眼肉多食却易生湿热及引起口干,入药治病多用干龙眼,又名桂圆肉。

摘录《中药大辞典》

相关文章

  • 植物及中草药欣赏-龙眼: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龙眼肉 本品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 的假种皮。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夏...

  • 快来看,绿叶美果

    龙眼又叫桂圆,味道清甜可口。 龙眼晒干,又叫桂圆肉,益脾养心。 龙眼是岭南著名佳果,补益心牌,养血安神。 这是什么...

  •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龙眼肉

    龙眼肉,是指鲜龙眼烘成干果后即成为中药里的桂圆。龙眼肉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作用。用于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

  • 龙眼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治心脾两伤

    龙眼肉味甘,性平,闻起来香香的,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功效。常常用于治疗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虚萎黄。 ...

  • 中药——贰佰扒拾柒:龙眼肉

    龙眼肉 别名:益智、蜜脾、龙眼干 部位:假种皮 性味:温;甘;归心、脾经 归经:归心、脾经 功效:补益心脾,养血安...

  • 龙眼肉

    中医认为,龙眼味甘、性温。入心、脾经。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宁神、健脾止泻、利尿消肿等用途。适用于病后体虚、血虚萎黄、...

  • 给大家介绍两个龙眼的食疗小方子

    春去秋来,又到了一年龙眼干上市的好时节 龙眼甘温,能补心益脾,养血安神[月亮] 今天给大家介绍两个龙眼的食疗小方子...

  • 养身(八)蜂蜜桂圆大枣茶

    蜂蜜桂圆大枣茶能补气养血,是很好的营养品,桂圆亦龙眼,性温味甘,益心脾,补气血;具有良好有滋养补益作用,可用于心脾...

  • 晨吃补脾、晚吃安神,没错,这是桂圆!

    桂圆营养价值高,然而不同时间、不同吃法功效又不同,中医认为,桂圆肉性味甘平,入脾、心经,能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是常...

  • 植物和野菜及中草药欣赏汇总

    植物及中草药欣赏-柳杉:解毒;杀虫;止痒 植物及中草药欣赏-楤木(鸟不宿):祛风除湿,利尿消肿,活血止痛 植物及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植物及中草药欣赏-龙眼: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vdq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