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老人喜欢去市场买菜,不喜欢去超市买菜?这个问题,我觉得在我母亲身上就能找到答案。
我之前居住的地方,一下楼转个弯便是菜市场,我们在这个地方住了有三十年,可以说,这个市场里几乎每一个摊位都是熟面孔了。
后来,我们搬家了,离之前的家有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家的外面也有大的超市。超市鱼肉禽蛋海鲜呀的什么都有,也已经洗得干干净净,回来过一过水就能下锅,比之前在菜市场买菜回来还要挑挑拣拣半天,不知道要省下多少功夫。可是母亲却不喜欢,一个星期还是要回原来的菜市场两次,一次就买上几天的菜回家储备着吃。
母亲说,超市的菜比市场的菜是干净一点,但是贵很多。乍看上去价格跟市场一斤的份量的差不多,但实际上一份的份量根本不够一斤。
母亲认为市场的菜比超市的菜更新鲜便宜一些。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情味。
在超市里什么话也不用讲,买个鱼呀肉呀都是分割好放在那,买的时候不用交流,交钱的时候也不用交流,对于本来就觉得没什么人跟她交流的老人家而言,就会不喜欢这种方式了。
菜市场就不一样,这里有喧闹的讨价还价声,互相的招呼声,还有试吃的“吧唧吧唧”声,它们的声音就这样此起彼伏的交织在一起。
这里有看得见,闻得出,摸得着,吃得着的真切。这样的地方,连接着人间的真味。难怪有人说,一个城市的灵魂就在她的菜市场里。
在菜市场卖菜的,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远远的人没有走近,便大声的招呼:“美女,今天吃什么菜?”又或者“阿姨,今天的菜心很甜,快过来看看。”路过听见的,还没买那心里就已经舒服了一半,肯定会过去看看。
等到有主顾了,小贩就手脚麻利地帮你挑拣,有时还会掰下一点菜梗,验证过是甜的一点儿也不苦之后,才把菜上的水甩掉,再上秤。如果发现你没拿购物袋,还会贴心地拿出大袋子,帮你把全部东西装好。
在卖肉的摊子只要挑好部位,问清价钱,手起刀落,要十块的,还会多出一点点,也只收十块钱,这个虽然看上去是不起眼的小操作,却肯定让买的人心情愉悦。
最重要的是还会有一大堆婆婆阿姨们跟你一起交流食谱。有时候还会扯起家长里短,说得欢声笑语,就算有什么不开心,在你一句我一句的交流中,也能暂时忘掉了。
很多时候,一个菜市场就是婆婆和妈妈们群体交流的场所。这样的群体交流,在超市里又怎么会出现?
古龙的《多情剑客无情剑》里有过一个桥段:“走投无路的铁传甲无意中走到了菜市场,抱着孩子的妇人,带着枴杖的老妪,满身油腻的厨子,各式各样的人提着菜篮在他身旁挤来挤去,和卖菜的村妇、卖肉的屠夫为了一文钱争得面红耳赤,鲜明而生动,他的心情突然明朗开来。”
古龙写道,一个人如果走投无路,心一窄想寻短见,就放他去菜市场。逛菜市场可以忘忧呀,叫人如何不爱逛菜市场?
无戒学堂日更第175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