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今日看点
批判性思维不是要“关上窗”,相反,它是为了“打开门”!

批判性思维不是要“关上窗”,相反,它是为了“打开门”!

作者: 鼹鼠的土豆 | 来源:发表于2016-07-01 19:28 被阅读387次

    我以前负责证券自动化交易专栏的时候,有次写国内程序员做个自动化交易系统被外国基金买了。有位读者把电话打到杂志社说“我也是程序员,也懂金融,比他还大好几岁,我都没做到,他怎么可能做到?你们不要写这种鸡汤。”老师回复说“孩子!如果再不看看人家的源代码,会有更多比你年轻的人做到的。”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流行,批判性思维,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批判”当成“批判性思维”,这让我很疑惑,批判性思维的特点“淘金式思维”不就是虚心接受不同的观点,理性的吸收知识吗?为什么这么多人把否定别人的观点,然后加以抨击当成“批判性思维”呢?

    批判性思维不是要“关上窗”,相反,它是为了“打开门”。批判性思考不是圣经,它建立在自主、好奇和理性的价值观上。并不比信赖、沉静和感性等价值观更高明。批判试图塑造我们虚心接受各种不同观点、用理性对这些观点进行评价、再根据评价结果决定自己相信什么以及采取哪些行动。

    我引用美国必修课教材,著名批判性思维著作《走出思维的误区: 批判性思维指南(修订第9版)》原文:

    应该特别强调的是,我们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受到了大量个人因素的影响——如经验,梦想,价值观,训练,以及文化习惯。

    然而,如果你想进步,就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些情感的存在,再尽可能把它们搁置在一旁,摒除它们的影响。当他人的观点威胁或是侵犯了你当前的想法时,只有这样做才能让你保持冷静,做到仔细地聆听。这种开放的心态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目前我们持有的很多观点,并不是特别合情合理,它们不过是别人灌输给我们的观点,经年日久,我们却对它们发展出了情感依恋。确实,当有人提出一个结论与我们的观点针锋相对时,我们经常会觉得遭到了人身攻击。在情感上卷入某一论题是相当危险的,这可能会让我们忽视可能会使其他立场成立的恰当理由。而如果你去聆听它们,这些理由可能足以让你改变主意。

    如果你想成为有思想的人,吸收信息固然为之提供了有效的开端,但这种海绵式思维存在着一个致命缺陷。它无法提供方法让我们确定哪些信息与见解值得相信,哪些需要反对。要是一个人始终用海绵式思维来读书的话,那么他相信的就是任何他最后读到的东西。随便遇到一个什么人,就做了他的精神傀儡,这对个人和集体来讲都是十分可怕的。在这里决策变成了偶然因素的集合,而不是深思熟虑后的判断。

    我们觉得,你最好自己选择要去吸收什么、忽略什么。要想做出这样的选择,你阅读时得带着一种特殊的态度——那就是提问的态度。这种思维方式,要求你主动地参与其中。作者在试图跟你讲话,你就得尝试做出回应——虽然他根本不在你身边。

    我们就把这种互动的思维方式叫做淘金式思维。淘金的过程,为那些积极的读者与听众判断事物的价值提供了一个示范模型。淘金的工作颇有挑战性,有时还相当冗长烦人——不过,其褒奖也会十分丰富。要想在对话当中的砂石里淘出黄金,需要你频繁提问,思考答案。

    【请注意】这种思考方式的重点是【需要你频繁提问,思考答案】你需要频繁提问,不是提问完了等别人解答,而是自己去思考,是去思考而不是单纯否定。

    常见谬误整理汇总:

    1)人身攻击:不直接阐明原因,而是对一个人进行攻击或者侮辱。

    2)滑坡谬误:做出这样一个假设:当存在一些方法能够阻止一连串不可控的、不必要的事件发生时,采取某一措施会引发这些事件。(做了A,是否意味着就必须去做B)

    3)妄求完美:错误地假定,如果使用一种方法不能使该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就不采用这种方法。

    4)移花接木:一个关键词在一个论据中被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一旦意义被确定转变了,这一论证就没有意义了。

    5)诉诸公众:试图通过偏爱多数人一致赞成的观点使某个观点合理化,错误地认为多数人支持的就是合理的。

    6)诉诸权威:通过引入一个在问题上缺少第一手专业知识的权威来支持结论。

    7)稻草人:歪曲对方的观点,使之易于攻击,因而,我们攻击的是一种事实上并不存在的观点。

    8)虚假的两难困境:当可能存在不止两个选择时,就假定仅存在两个选择。

    9)一厢情愿:做出错误的假设,即因为我们希望X是真实的或者错误的,那么X就是真实的或错误的。

    10)命名解释:错误地假定因为你已经给某个事件或行为提供了一个名称,就认为你已经充分地解释了此事。(爸爸的“中年危机”)

    11)晕轮效应:使用模糊的、情绪化的美德词汇来迫使我们没有仔细考察原因就支持某种观点。

    12)偷梁换柱:提出一个不相关的主题使读者的注意离开原来的论题,读者的注意离开当前的论证而转移到另一个论题上,有助于“赢得”辩论。这个谬误的过程如下:i)A是正在讨论的主题。ii)主题B被引入进讨论中,尽管它与A相关,但不是要讨论的。iii)主题A被放弃。

    13)窃取论点:在论证中,结论在推理中是一个假设。

    14)概括草率:仅仅根据群体中少数几个人的经历,就得出关于整个群体的结论。

    15)错误类比:当进行类比的两个事物存在重要的、与论题有关的差异时,会出现此类谬误。

    16)因果关系过度单纯化:根据一些不够充分的因素来解释某事件,过分强调某一个或某几个因素对事件的作用。

    17)混淆原因和结果:将原因与结果混淆在一起或没有认识到两件事可能是相互影响的。

    18)对共同原因的疏忽:没有认识到两件事可能因为另一个共同因素的影响而相互联系。

    19)在此之后、由此引起的错误:仅仅因为事件B在时间上晚于事件A发生,就认为事件B是由事件A引起的。

    我自己在思考时会反复提醒自己的思维误区:

    【幸存者偏见Survivor Bias】是个著名而有趣的逻辑错误,即人们倾向于只看到少数案例,而忽略大量相反的案例。匈牙利数学家Abraham Wald在二战中统计轰炸机损失时指出,与直觉相反,轰炸机身上中弹最少的、而不是最多的部位,是最致命的部位,因为回不来的飞机不会说话。在投资学和医学中它尤其重要。

    一篇文章评论里很多读者误解,这没关系,因为大多数理解了的人没有发言。一本书的评价区差评,也是这个原理,那些读了受益的人,可能直接默认好评了。

    批判性思维:一本书,对我有用的知识我仔细记忆、理解、消化,我有疑问的地方,查阅其他资料,然后思考后找到正确的答案,实在是个极快乐的过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批判性思维不是要“关上窗”,相反,它是为了“打开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vxq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