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你和孩子发生激烈冲突,双方互不相让,“对决”已进入了白恶化阶段,你和孩子的情绪都已经处在崩溃的边缘,并且就在你即将放弃的时候……你会不会特别希望自己能马上得到打破僵局的灵丹妙药?
心理学家Vanessa Lapointe博士总结的这份“实用训导图”可能会带来一些启发。建议家长仔细研读,少说些没营养又伤感情的气话,多学学如何用温和的言语攻破孩子叛逆的防护墙。
但是!
首先需要说明,即使你盯着这张表看几个小时,就像准备高考一样一遍遍地去背,想要牢牢记住,但最终你能用到它们的机会却非常渺茫。当你头脑发热犯冲动的时候,什么温柔、礼貌、亲善,早就被抛到外太空了。
这张图表的目的是希望我们成为和气、善良的父母。在理想的情况下,我不会因为对孩子说了很多次让她刷牙,但她依然纹丝不动就朝她翻白眼的;但有时候,孩子需要看到家长的“另一副”面孔,这会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哪些行为会让家长失去耐心,处于爆发的边缘。孩子需要看到我们生气时的样子,也需要明白往往他们的行为才是造成我们愤怒的原因。否则他们如何才能学会成长呢?
老实说,这么多的短语是孩子们真的需要听到的东西,有时。如果我的儿子在逛书店时学放屁的声音,那我肯定要告诉他,他的这种行为让我很尴尬——尤其如果这是他第五次或第六次这样做的话。如果我们不在孩子犯错的时候直截了当地提出来,他们怎么才能知道自己在公众场合时,哪些行为合适,哪些行为不合适呢?我根本不需要带他到一个安静的地方,担心自己的批评会不会让他留下心理阴影,我只需要他马上停止在公共场合假装放屁!
同样,有些情况下,如果孩子确实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情,那家长确实应该命令他们回房间去反省。当然,有些情况下,他们只是太累了或者太沮丧了,这时家长应该给他们大大的拥抱,而非惩罚;但有时,孩子就是会故意表现不好。千真万确,孩子们并不总是需要被爱包围;有时,他们只是需要受到惩罚。
如果我们想养育品行良好的孩子,就必须让他们知道什么行为是可以做的,什么行为是不可以做的;一旦他们越了界,家长便不能总是一味地去“拥抱”他们。虽然,在理论上“拥抱孩子,拥抱错误”是一个可爱的概念,但如果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样的错误,那么让他们自己回房间反省也完全合乎情理;如果你觉得自己马上要控制不住情绪了,退后一步也并非是一个坏主意——也许你们都需要空间和机会让自己冷静下来。
很多家长都心知肚明,有时候我们可能在教育孩子方面确实不够有耐心;上面这张图表中的想法也确实能起到某些积极的作用。但舍与得是要讲度的,有时候舍的度过大,也会适得其反。如果你的孩子并不是因为累了或饿了才闹别扭,就是故意犯浑,惹你生气,你怎么办?我认为,好家长应如同好的管理者,懂得该柔和的时候就柔和,该强硬的时候就强硬——这时,你完全可以直接夺走他/她手里的游戏机,或者直接对着他/她翻个大白眼!人非圣贤,谁还没有个脾气?我们不能对每种情况都做出完美的反应。
对于上面这类图表以及市面上形形色色的育儿书籍,可信,但不可尽信。这是因为,在社会上说的头头是道的教育专家,往往自己家里有难为人言的烦恼,小孩未必个个成才;反过来说,人生的赢家,父母却没几个是教育专家的,有些成功人士的父母恐怕还偏偏和流行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也未见得影响子女日后的成就。所以说,育儿是天下最容易也最困难的事情,没有固定的标准和模式。我们只有尽自己的努力做到最好,这才是我们所有人都能做到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