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帮故事(三)

作者: 木春 | 来源:发表于2018-03-16 11:52 被阅读84次

我出生在大理弥渡坝子中部的下邑村。弥渡是滇西有名的鱼米之乡,素有“到了弥渡,不想媳妇”之说。为何?地方好人好呗!

我们这个村子人口很多,是方圆规模最大的村子,据说村民大部分是明朝时打战过来的兵士的后裔,所以民风比较彪悍。

村子里李姓人口最多,占了大部分。所以在村东出口有一个李家祠堂。祠堂不小,花园高楼,雕梁画栋,里面除了养得极好的几株山茶花以外,还有好几尊塑了金身的佛爷爷。不过家族重教育,这个祠堂除了重要日子作家族集体活动外,平时里给孩子们做课堂用的。

只是今天在祠堂前,我又要再一次告别小英,去走马帮了。

这一次,我并不想走。因为小英已经有了身孕。

从小青梅竹马,她家与我家只是一墙之隔。自从七岁时带四岁的她去村西荷花池里偷荷花,不小心把她推到池塘里倒栽葱,然后把泥猴一样的她背回家后,家里大人就一边笑嘻嘻的一边帮我们定了终身。

我是家里长子,小英是她家独女。除了有些娇气外,没什么不好。她二十岁那年,我们成了亲。

成亲之前,我已经有四五年走马帮的经历了,不过都是离家不算太远。有从景东到下关,也有从下关到丽江。这一带也算稍有历练。

小英恋我,舍不得让我走。

但打战的消息越传越近,抓壮丁的风声一天紧似一天。阿爹决定,让我带二弟走,说是如果不出去躲一下,被抓了就很难回来了。三弟太小还不到年龄抓不到,留在家里也有个照顾。

于是我们哥俩跟着本家的啊三爷(三叔)出去走马帮了。

这次路线比较长,会从西双版纳勐腊的易武一直到拉萨,主要运茶叶。战争一起,茶、盐、皮毛样样涨价,据说打起战来四川到拉萨的路不好走了,云南这边反而更热闹起来,虽然天险重重,但还是挡不住叮叮当当的马铃声在古道上回响。

小英泪眼朦胧,跺着三寸金莲一直跟着我走。

到了祠堂前,终于还是要分别了。她递过一个包裹来。“里面有香肠腊肉腌豆腐,你们路上吃,还有昨天我去寅街,买了两斤你最爱吃的谷花糖。”

我心疼地看着她:“你原本走路就不方便,跑那么远的路干嘛?谷花糖别的地方我也能买到的。”

“是罗成家的,你从小爱吃。”(对不起各位看官,罗成是作者爷爷的名字,爷爷和奶奶在寅街街里做糖卖,很有名!对,作者这么认为的。)

啊三爷和二弟在远处催我。我只好放开她的手,赶紧去追他们。

不忍回头望啊!这个春天的早晨,空气清新阳光晴好,远处的油菜花海雾气升腾,阡陌纵横的麦田延伸至无延。

我忍不住采了几朵紫色的迎春花,扎了一个小花束。赶紧往回追到小英,把花递给她。她笑了。

紧紧抱了一下,我急忙匆匆去追他们了。

相关文章

  • 马帮故事(三)

    我出生在大理弥渡坝子中部的下邑村。弥渡是滇西有名的鱼米之乡,素有“到了弥渡,不想媳妇”之说。为何?地方好人好呗! ...

  • 故事||马帮

    马帮一共有六匹马,主人是个五十多岁的瘦高男人。马帮的主人就靠这六匹马来运输重物来赚钱的。 那些人迹罕至,车道不通的...

  • 马帮故事(一)

    外婆离开我太久了,久到我有些想不起来她的脸,甚至已经忘了她的名字。这很可怕,说明有些东西正湮灭中。彻底消失后,就无...

  • 马帮故事(五)

    第二天,我们早早便起床了,和众人一起到了离街子不远的一座山上的茶祖庙。 茶祖庙里塑了一个神像,啊三爷跟我们说这个神...

  • 马帮故事(四)

    数日后,我们来到了易武老街。 易武是一个以茶叶而繁荣的镇子,在现在勐腊县(以前叫镇越县)的东北部山区,是一个少数民...

  • 马帮故事(二)

    我叫阿森,1918年生人。是的,我已经有100岁了。不过在非常漫长的时光里,我只是一个人待着的。这里没有光,也没有...

  • 走马帮的故事

    走马帮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马帮是为了贸易为了生存去做的一种冒险。马帮面对大自然的冒险而形成的一种对生死的...

  • 马帮

    叮铃铛啷……叮铃铛啷……青仓得莫阿热哦哦(藏语:家里好吗?)我拉着凶猛的藏狗,微笑着迎接疲惫的马帮叔叔们进屋里喝茶...

  • 马帮

    肩上扛着生活的琐碎 背上压着飘香的茶砖 双脚丈量着来回的路 铜铃把骡马牵引 潺潺流水 叠叠翠峰 崎岖小道 粗布麻衫...

  • 马帮

    在湘西永顺老司城,看到了马帮。由里于居住在山坡,寨子坡度大,短途运输还是靠马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马帮故事(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wml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