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育儿在路上亲子教育孩子,你慢慢来
论一个“不怕疼”体质孩子的养成

论一个“不怕疼”体质孩子的养成

作者: 谷治小姐 | 来源:发表于2018-05-29 15:43 被阅读462次

    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可以说是充满了磕磕绊绊,不小心被桌角撞到、被椅子绊倒或者压到手、踩到脚,无论再怎么事无巨细的照护,也无法保证孩子毫发无损。

    面对这些不可避免的情况,当孩子碰疼了哇哇大哭地时候,我们是怎么做的呢?立马发出惊讶的声音,然后冲过去抱起孩子,一边哄着“宝宝乖,不疼不疼”,一边故意举起手去打那个“肇事者”——“让你把宝宝撞了,是桌子不乖打桌子”。就这样“责怪”桌子为什么碰疼了了孩子。直到孩子看到大人滑稽的样子,破涕为笑为止。

    这样的场景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实际情况呢?孩子有被安慰好吗?可能并没有,反而是越大越爱哭,最后变成了大人口中所说的“爱哭包”。

    孩子被碰到疼吗?肯定疼。所以,说“不疼不疼”的大人,原来只是希望孩子在疼痛面前勇敢面对,却让孩子觉得大人不能感同身受地理解我。碰疼了是桌子的错吗?肯定不是。桌子好好的在那儿,动也没动,是孩子走过去撞到了,怎么能说是桌子的错呢?这样指责一个不会说话的东西,会让孩子产生“爱哭的孩子有糖吃”的错觉。

    论一个“不怕疼”体质孩子的养成

    面对若谷磕伤碰疼的时候,当我意识到自己体内正有一股升腾而起的强烈的母爱,一般都会先跟自己说:淡定。这既然是孩子必不可少的成长痛,就没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大人如果面带微笑、用温和的语气跟孩子说话,尽量保持愉悦,就不会再加剧的孩子疼痛和惊慌。

    妈妈的吻是最好的止疼药。我轻轻抱着若谷跟他说“妈妈知道你摔疼了”然后亲一亲、摸一摸他受伤的地方。我会一直耐心地陪着他,直到他情绪稳定下来。

    “那我们现在再去给小桌子也摸一摸、吹一吹吧。”我蹲下身来一边摸摸桌子,一边说“桌子也撞疼了”。在若谷模仿我照顾桌子的过程中,往往他都忘记了疼痛。同样,他也意识到碰撞是双方的事情,我也要对桌子负责。

    可不要小看孩子的“怜悯之心”,后来我发现,很多时候若谷跌倒了他会自己先爬起来,然后忘记疼痛地去摸摸地板,摸完地板再拍拍手上的灰尘,爬起来又跑去玩了,甚至不需要我的参与。

    而且有了“我也要负责任”的意识,若谷爬行、走路也会非常谨慎。印象中若谷会走路之后,就没怎么因为走路摔倒受过伤。值得一说的是,家里从来没贴过防碰撞的贴条,但他每次路过桌子都先伸手去挡住桌角,然后再小心翼翼地走过去。真正把孩子放在环境中,即使是陌生的环境,当孩子明白碰撞我也有责任的时候,他也要学会自我保护,让自己免受伤害。

    论一个“不怕疼”体质孩子的养成

    怕疼,除了“疼”还有因为“怕”而哭。

    有一次印象特别深刻,我带若谷在公园玩。我们坐在公园的小石凳上面,若谷笑得很开心,一个不小心重心失衡摔了下去。“哇~”的一声,若谷抱着头爬起来就一阵大哭。但是我又确定,石凳子特别矮,周围又都是草地,孩子摔下去不会特别疼。凭我对若谷的了解,我知道他不是疼而哭,而是突然从高处摔下来,吓了一大跳。(所以妈妈很没良心的第一反应是赶紧拍照,毕竟很少听到若谷这么哭……)

    于是,我抱起若谷,他委屈地在我肩膀上一直哭了好久,然后我看他缓和了一点,就说:“突然摔下来,吓了你一跳是吧,有点害怕。”若谷听到我这么说,停了下来说:嗯。我又说:“只是吓了一跳,我们没有受伤。”渐渐地,我感觉若谷趴在我身上变得柔软起来,哭了一会儿,挣脱我又坐回了石凳子上。

    前两天,若谷坐在鞋架上我给他穿鞋,他也是一激动身体一歪摔了下来。我在旁边看着还怕他有没有受伤,然而他却没有哭,爬起来又默默坐了回去……大概摔过一次,已经熟悉了那种“吓了一跳”的感觉而不需要害怕,所以也就不需要哭了。

    所以,在孩子跌倒的时候,我们需要判断是因为疼痛而哭泣,还是因为吓了一跳引发的恐惧情绪而哭泣。

    论一个“不怕疼”体质孩子的养成

    我本来不觉得若谷爱不爱哭是回事儿,直到有很多妈妈跟我说过这句话:为什么一天到晚听不到若谷哭——我才觉得这孩子是不太爱哭。

    不过我个人还是觉得,孩子爱哭不爱哭都只是他们表达的一种形式,爱哭的孩子不是就是“软弱”、“不勇敢”,不爱哭的孩子也不就是多“懂事”、“坚强”。最重要的是,如何帮助孩子梳理背后的情绪。

    如果非要问出我家孩子不爱哭的原因,好像也就是以上谈到的两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一个“不怕疼”体质孩子的养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xjw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