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作为中国古代的一位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一生不是在漫游,就是在漫游的路上。而生性喜欢自由,散漫的生活的他更像是现在天性解放的90后,即使是得到了玄宗的赏识,最终也是不愿趋炎附势而不被权贵容纳,便甩手离去。虽然说李白的仕途之路并不是很顺,但是这并不妨碍李白交友广泛。
而在同时代的诗人中,李白可以说是对这个男人用“爱”来形容了。而这个人就是孟浩然。这可不是道听途说,胡说八道,这是李白自己亲口说的:“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这首诗在但是的诗圈中也是传开了啊。
不过这首诗并不是送给孟浩然的最经典的那首诗,《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才是李白送别诗中的一绝,世人不仅被诗中那种大气磅礴的诗风所折服,更是对李白所提到的那个“广陵”趋之若鹜。
这首诗是在李白送别孟浩然去广陵的时候所作的。而当时的李白正是意气风发之时,因此,即使是送别诗,也不是那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伤感的诗风。接下来就来看一下这首充满着天地豪情的送别诗吧。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歌的开头,“故人西辞黄鹤楼”便表明了整首诗创作的背景,由题目便可知这个故人便是“孟浩然”了,“西辞”也道明了孟浩然接下来要出发前往的方向。不过这个并不是重点,“黄鹤楼”这个地点才是开头第一句的重点。黄鹤楼位于武昌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有无数的文人墨客为止折腰。而这个地方似乎也成为了那些骚客的不约而同的聚散之地。就在李白和杜甫之前,就有一首出自崔颢的名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描写的也是送别之情。接下来,王维也过来打过卡: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因此,就第一句一出,就能引起不少人的围观了。而李白作为当时以为浪漫主义诗派的代表人,此诗一出,便又无数的文人骚客赶来这黄鹤楼来感受一下所谓这浩荡江水之上的不一样的离别之情,为自己的诗作找点灵感。
接下来的“烟花三月下扬州”更是将所谓的浪漫主义发挥到了极致。贺知章在描写春色的时候也仅仅是用“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已经算是浪漫主义化了。而李白则是大胆用词,“烟花”一词,足以比拟任何的形容词。这烟花般的三月,鸟语花香,柳叶飘摇,即使是遇上下雨的江南,也是一种烟雨朦胧,繁花似锦的景象。所以,烟花无论是从哪个角度看,都是春一样的形状。
而就是这样美好的三月,江南的可去之地就因这首诗首先和“扬州”联系在了一起。而“下”字更是突出了一种磅礴的气势,一种势不可挡,一往无前的气势。试问那种送别之情有如此的厚重大气,丝毫感受不到一点伤感之前,感受到的都是那种支持好友为自己所追求的的情感。
不过既然是扬州,为什么题目写的是“广陵”呢?其实这两个地方是一块地方,只是叫法不一样。公元前319年,楚怀王在邗城基础上筑广陵城,广陵之名始于此。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广陵县。到了隋朝,隋改吴州为扬州,后改为邗州。公元626年,唐复称扬州;公元742年,改称广陵郡。
总之,不管是广陵还是扬州,扬州这个地方因为李白的这一句诗着实是火了一把。就连现在人们流传下来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一句之后都会加上扬州一地。
在诗的后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净,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诗的后两句,则是描绘了一幅江面宽阔无垠,水天一色的画面。“孤帆远影”也是说明了李白驻守在原地看了孟浩然许久,直到看到船只变成了点点湖面的星光之后才肯罢休。而此时看到的此时如同镜面一样干净的天空以及远处地平线上流入天空中的长江。这两句看似是那样的阔达,其实却是全诗的诗眼所在,表达了李白对孟浩然浓厚的情谊。
而《全唐诗》中唐汝询对此诗也有评价::“孤影尽,则目力已极;江水长,则离思无涯。怅望之情,俱在言外。”这也难怪为什么后来这么多人要来黄鹤楼极目远眺,望断江水。可能也是想去看看那种从黄鹤楼眺望烟花扬州的样子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