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过门前的小二仓(11)

作者: 大龙二 | 来源:发表于2019-02-06 04:35 被阅读16次

      一放暑假,这小二仓就成了两岸孩子们的乐园。

      从小到大,一到夏天,只要是天晴无雨,小男孩几乎每天都要下到河里,捉鲫鱼,捞籽虾,踩河蚌,摸蚬子,每个人都无师自通练就了一身好水性。

      那时候,村里小学基本上不布置作业,上面统一发下的暑假记事本,十六开大小,只有薄薄的十来张纸,每周大概也就一张,正面象征性地有几条题目,语文数学各占一半,半个小时就可以做完。背后一面全是空白,要求记下暑假活动的大事。其实,农村孩子有什么大事可记?无非就是哪天挑猪草,哪天抹桑叶,哪天捉鲫鱼等等的流水账,最出彩的,充其量就是跟随大人到镇上的小街,买了一本小人书,吃了两个五分钱的肉包子之类的。

      下河捞鱼摸虾,往往每人带着一只小小的布袋,水中摸索时,小布袋叼在口中。夏天太阳火辣辣的,烤得不深的河水发烫,大小鱼儿都喜欢往水边芦柴根下的荫凉处钻,这给徒手抓鱼带来极大便利,芦柴根密,鲫鱼受到惊扰,想夺路而逃,往往无从逃脱,因此,不管手生手熟,只要下水,总不会空手而归。捉到三两条鲫鱼,就爬上岸送到家里,扔水缸里养着。

      踩河蚌摸蚬子则不同,河蚌蚬子螺丝一般是在河心深处,水小时,每人带个家用木盆,拿绳子拴住,任其飘浮在水面上,人则直立身子,用一双脚在深水处踩探,脚下踩到硬货,自然立马辨出是什么东西,如是河蚌、蚬子、田螺之类,揑住鼻子一个猛子扎下去,双手捋上来,一两个小时,也能捋上半小盆。

      那时候每家都有三五个孩子,家家都是放养散养,小男孩下河,只问一句是否有人打伙搭伴儿,家里大人谁也不会阻拦。待到一两个时辰,小孩子带回几条鲫鱼或半盆蚬子螺丝,手脚泡得发白,浑身汗毛都在浑水中沾上泥渍,一根根显露,这才让你放下东西,舀一盆清水,兜头盖脑给你冲洗一下,套上衣服,上桌吃饭。

      乡里孩子野,河两边孩子分属两村,一言不合,就在水中干仗。

     

相关文章

  • 流过门前的小二仓(11)

    一放暑假,这小二仓就成了两岸孩子们的乐园。 从小到大,一到夏天,只要是天晴无雨,小男孩几乎每天都要下到...

  • 门前流过的小二仓(65)

    二瞎子账房回去好几天了,并不见有伙计给送粮过来,可见他只是随口说说的。 转眼就到了四月初一,李家第二次放粮的日子到...

  • 流过门前的小二仓

    马上要动身回乡过年了,心巳经飞回了门前的那条小二仓河。 这河,水面不宽,仅仅四五丈宽,隔河人家在河边说...

  • 门前流过的小二仓(7)

    村里办了"戴帽"初中的小学,早在梅雨季节开始时就结束忙假上课了。三年级往上的学生都放过忙假,半个月的日晒风吹...

  • 流过门前的小二仓(23)

    在海滩上找到的"元宝",一般都是裸着的。 出海采拾、挖取贝类,是个力气活儿,本来所穿衣服就不多。夏天就...

  • 流过门前的小二仓(21)

    不过,虽然在潮墩上落了脚,还是有很多人没能活下来。 分散落脚在各个潮墩上的人家,天气睛朗、潮水落下时,...

  • 流过门前的小二仓(31)

    两个新军士兵和中学堂的学生做不到。其中一个个子大的学生除去自己的学生帽,脑袋后半边原来一直掖着的头发,便披帘...

  • 流过门前的小二仓(33)

    腊月十八,乐邻老板带着一个伙计,到吴家墩来找吴广发还账。 这吴家墩今非昔比。墩子东边一座吴家桥,把吴家...

  • 流过门前的小二仓(40)

    李作舟并不正面回答,吹着茶盏中浮着的几片茶叶,又拿茶盏盖往外撇了撇,喝上一口,"这是明礼春上从省城托人带回的...

  • 流过门前的小二仓(25)

    随着滩涂的不断淤积,海水逐渐东移,潮墩之间的茅草、芦柴由稀疏到繁密,渐渐连绵成片。 这种茅草芦柴耐盐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流过门前的小二仓(1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zeb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