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萌芽 成长励志散文
流过门前的小二仓(25)

流过门前的小二仓(25)

作者: 大龙二 | 来源:发表于2019-02-20 05:30 被阅读109次

      随着滩涂的不断淤积,海水逐渐东移,潮墩之间的茅草、芦柴由稀疏到繁密,渐渐连绵成片。

      这种茅草芦柴耐盐耐碱,生命力顽强。地下根系盘根错节,盐浸卤渍,经年不死;地上茎叶雨虐风摧,百折不挠。  它们不但为这些迁徙顽民提供了炊草,也为他们编墙盖棚提供了便利。更重要的,它们的存在,为当地煮海煎盐提供了条件。

      早在西汉,吴王刘濞就在江苏沿海一带煮海煎盐,只是那时的海岸线远在百里之外的西边。到了唐宋,苏北海盐产业日趋发达,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制盐工艺,苏北淮河以南的国家盐税收入,已占天下之半。北宋范仲淹、晏殊、吕夷简,都在盐城东台西溪这个海边小镇,当过盐仓监。元、明、清朝廷在产盐区,设置都转运盐使司,专门负责这些地方海盐的征收、仓储、转运、督察。小二仓这一带,盐灶遍地,烟火相接。路上,人们肩挑车推,运盐队伍络绎于途。

      "洪武赶散"迁入的这些移民和他们的后代,好多人就成了煮海烧盐的盐民。潮涨时,他们筑堰拦水,就地蒸晒,烧灰淋卤,熬卤煎盐。

      盐民虽然不像渔民那样时时有生命之虞,但是天寒地冻,赤脚淋卤,手足生疮;大暑三伏,烧火煎盐,酷热难捱,同样是水深火热,生不如死。清人吴嘉纪有一首诗形容盐民夏日煮盐的艰辛:"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寥寥二十八字,道尽了这些盐民的无尽辛酸。

相关文章

  • 流过门前的小二仓(25)

    随着滩涂的不断淤积,海水逐渐东移,潮墩之间的茅草、芦柴由稀疏到繁密,渐渐连绵成片。 这种茅草芦柴耐盐耐...

  • 门前流过的小二仓(65)

    二瞎子账房回去好几天了,并不见有伙计给送粮过来,可见他只是随口说说的。 转眼就到了四月初一,李家第二次放粮的日子到...

  • 流过门前的小二仓

    马上要动身回乡过年了,心巳经飞回了门前的那条小二仓河。 这河,水面不宽,仅仅四五丈宽,隔河人家在河边说...

  • 门前流过的小二仓(7)

    村里办了"戴帽"初中的小学,早在梅雨季节开始时就结束忙假上课了。三年级往上的学生都放过忙假,半个月的日晒风吹...

  • 流过门前的小二仓(23)

    在海滩上找到的"元宝",一般都是裸着的。 出海采拾、挖取贝类,是个力气活儿,本来所穿衣服就不多。夏天就...

  • 流过门前的小二仓(21)

    不过,虽然在潮墩上落了脚,还是有很多人没能活下来。 分散落脚在各个潮墩上的人家,天气睛朗、潮水落下时,...

  • 流过门前的小二仓(31)

    两个新军士兵和中学堂的学生做不到。其中一个个子大的学生除去自己的学生帽,脑袋后半边原来一直掖着的头发,便披帘...

  • 流过门前的小二仓(33)

    腊月十八,乐邻老板带着一个伙计,到吴家墩来找吴广发还账。 这吴家墩今非昔比。墩子东边一座吴家桥,把吴家...

  • 流过门前的小二仓(40)

    李作舟并不正面回答,吹着茶盏中浮着的几片茶叶,又拿茶盏盖往外撇了撇,喝上一口,"这是明礼春上从省城托人带回的...

  • 流过门前的小二仓(39)

    乐邻老板与作舟老板相处,主要是在粮食收储上的生意往来。 方圆几十里内,李作舟是殷实的地主,也是本地最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流过门前的小二仓(2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vxc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