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原文——
寄身在一棵树下躲避一场暴雨
它用一条手臂为我挡住水为另外的人
从另一条路来的生人挡住雨水
它像房顶一样自然地敞开让人们进来
我们互不相识的一齐紧贴着它的腹部
蚂蚁那样吸附着它苍青的皮肤它的气味使我们安静
像草原上的小袋鼠那样在皮囊中东张西望
注视着天色担心着闪电雷和洪水
在这棵树下我们逃避死亡它稳若高山
那时候我听见雷子确进它的脑门多么凶狠
那是黑人拳击手最后致命的一击
但我不惊慌我知道它不会倒下这是来自母亲怀中的经验
不会它从不躲避大雷雨或斧子这类令我们恐惧的事物
它是树是我们在一月份叫做春天的那种东西
是我们在十一月叫做柴禾或乌鸦之巢的那种东西
它是水一类的东西地上的水从不躲避天上的水
在夏季我们叫它伞而在城里我们叫它风景
它是那种使我们永远感激信赖而无以报答的事物
我们甚至无法像报答母亲那样报答它我们将比它先老
我们听到它在风中落叶的声音就热泪盈眶
我们不知道为什么爱它这感情与生俱来
它不躲避斧子也说不上它是在面对或等待这类遭遇
它不是一种哲学或宗教当它的肉被切开
白色的浆液立即干掉一千片美丽的叶子
像一千个少女的眼睛卷起永远不再睁开
这死亡惨不忍睹这死亡触目惊心
它并不关心天气不关心斧子雷雨或者鸟儿这类的事物
它牢牢地抓住大地抓住它的那一小片地盘
一天天渗入深处它进入那最深的思想中
它琢磨那抓在它手心的东西那些地层下面黑暗的部分
那些从树根上升到它生命中的东西
那是什么使它显示出风的形状让鸟儿们一万次飞走一万次回来那是什么使它在春天令人激动使它在秋天令人忧伤
那是什么使它在死去之后成为斧柄或者火焰
它不关心或者拒绝我们这些避雨的人
它不关心这首诗是否出自一个避雨者的灵感
它牢牢地抓住那片黑夜那深藏于地层下面的
那使得它的手掌永远无法捏拢的
我紧贴着它的腹部作为它的一只鸟等待着雨停时飞走
风暴大片大片地落下雨越来越瘦
透过它最粗的手臂我看见它的另外那些手臂
它像千手观音一样有那么多手臂
我看见蛇鼹鼠蚂蚁和鸟蛋这些面目各异的族类
都在一棵树上在一只袋鼠的腹中
在它的第二十一条手臂上我发现一串蝴蝶
它们像葡萄那样垂下绣在绿叶之旁
在更高处在靠近天空的部分
我看见两只鹰站在那里披着黑袍安静而谦虚
在所有树叶下面小虫子一排排地卧着
像战争年代人们在防空洞中等待警报解除
那时候全世界都逃向这棵树
它站在一万年后的那个地点稳若高山
雨停时我们弃它而去人们纷纷上路鸟儿回到天空
那时太阳从天上垂下把所有的阳光奉献给它
它并不躲避这棵亚热带丛林中的榕树
像一只美丽的孔雀周身闪着宝石似的水光
诗人小传
于坚,1954年立秋生于昆明。14岁辍学。16岁以后当过铆工、电焊工、搬运工、宣传干事、农场工人、大学生、大学教师、研究人员等。曾漫游中国各地。20岁开始写诗,25岁发表作品。曾与诗人韩东、丁当等创办《他们》文学杂志。他是中国第三代诗歌的代表性诗人,以世俗化、平民化的风格为自己的追求,其诗平易却蕴深意,是少数能表达出自己对世界哲学认知的作家。著有长诗《零档案》、诗集《空地》及杂文集《棕皮手记》等。
品茗赏诗
这首《避雨之树》那么细腻,像说话、像写散文一样地写诗,把一个普通的事件写了出来,让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母亲与孩子、国家与公民、上帝与众生的关系。于坚曾坚称拒绝“隐喻”,但其诗又满含了暗示和隐喻。其实,这样的自相矛盾恰恰是诗人“诚实”品质的自然袒露,它从某种程度上成就了今天的于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