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第269篇,字数1144,共累338596字数】
早上给学生讲文学常识的时候,提到了《史记》。我虽未系统地读过《史记》,但毕竟是中文系出身,加之平时爱看历史方面的故事,对司马迁和《史记》还是比较了解的。于是,我在讲述的过程中,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教室里难得有片刻的安静。
毕竟课堂时间有限,讲解自然不可能面面俱到。于是,临下课时我就劝告学生,课后好好研读一下《史记》,吸取它里面的文化精髓。
谁知我的话音刚落,许多学生都表现出了一副不屑一顾的神情,我忽然觉得有一些悲哀。现在的这些学生,对于古代典籍的喜爱程度明显削减了许多。
放眼望去,在我的语文课堂上偷看小说的学生大有人在。我也曾查看了他们阅读书目的名称,没有一本是历史典籍类的。不是青春偶像剧,就是言情小说,不过最近阅读悬疑小说《十宗罪》的人倒是很多。
劝他们多读一些经典的作品,许多学生还不乐意,大呼老师你太落后了,现在谁还看那类老掉牙的作品。
还有一部分学生,自认为知识掌握的还不错。当我提到古代文化典籍的时候,还洋洋得意地想和我一较高下。谁知稍加测试,不是张冠李戴胡乱说一气,就是瞪大眼睛作出一副闻所未闻的惊讶状。
见此情形,只好叹息作罢。
作为老师,我认为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值得学习,特别是古代先贤的一些著作典籍。我现在教授的中职语文教材,就选入了《诗经》、《楚辞》、《论语》、《荀子》、《史记》中的文言文名篇,可读性非常强。
以《荀子》为例,《劝学》是全书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说理性散文,千百年来广为流传,自选入高中语文教材之后,就一直保留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原因在于论述道理时,巧妙运用了大量比喻,且多是生活中常用的事物,浅近贴切。其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被后人多次引用,广为流传。
《论语》中,更是有大量哲理丰富堪称经典的名句。像“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吾日三省吾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虽然它们收录在是在中学语文课本中,但读起来却朗朗上口,极具有感召力。
至于《史记》,全书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很高的文学价值,难怪鲁迅先生对它的评价甚高,“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中职语文课本收录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在塑造蔺相如和廉颇两个人物形象的时候,通过对人物语言和具体事件予以细致描写,将蔺相如性格中的机智果敢、善于言说,廉颇知错能改的特征表现的淋漓尽致。读吧,令人不由心生佩服之情。
这些经典著作,历经千年,流传至今,也足以证明它们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竟然遭到中职学生的鄙视,看来他们的文学修养真的应该好好提升一下。
不管学生怎么样,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有责任和有义务引导学生学习古代典籍,吸取其中的文化精髓。
在传承古典文化的道路上,我不介意做一名唠叨的老师,尽己之能传承古典文化。
齐帆齐年度基础写作营(269)1144字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