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唯美散文生活家散文
春正好 日渐长 一杯新茶话田桑

春正好 日渐长 一杯新茶话田桑

作者: 半岛公子 | 来源:发表于2017-03-24 14:47 被阅读53次

    四月的故乡,除了油菜花粉的甜味,便是兰花与春茶的清芬。

    故乡的茶誉名小兰花,不仅因为茶叶本身青翠纤细而神似小兰,更因为故乡的山头兰花遍地,茶园里也能偶见,春茶吐新芽的季节恰逢兰开,茶香与兰香合而为一,空气里满是幽馨。

    春茶的制作工序颇为繁杂,其中,鲜叶到干茶的关键过程主要为翻炒(杀青)、揉捻和烘干,中间的讲究非常不易,一不小心茶叶就会发红,焦黄,变味。

    仍记得儿时观看大人们炒茶和烘茶的场景,那也是从遥远的古老沿袭下来且极为讲究的春茶制作过程。原始的火灶上支起一口铁锅,翻炒时一般需要两人,一人在灶下添减柴火,一人在灶上翻炒茶叶,茶叶每次只可丢下一小把,一只手在铁锅里轻柔拈撒。抓起,翻转,抖落,整个过程里的速度和力度以及灶下的火候掌握,不是轻易便可拿捏。

    如果将炒茶人的神姿制作成一帧帧动画,再设为慢镜头播放,看上去一定神似太极。貌似随意的翻撒,实则凝聚了强大的心气,足够娴熟,足够笃定,才能让每一次的拾起和放下恰到好处。而这道工序的完美结果不仅是鲜叶完成了在铁锅里的一次轮回后恰好蒸发掉了一半的水分,且于色、泽、味上也均显上乘。翻炒是第一道工序,炒得太过、太急或水分蒸发不够,种种不当都会直接影响最终的成品体现。

    翻 炒

    揉 捻

    如果说炒茶讲究的是屏气凝神下的力道、速度以及火候掌握等一系列功夫的精准,那么烘茶依靠的就全是耐心、眼力以及体力了。原始的烘茶方法就是生一盆炭火(必须为燃烧起来不会冒烟的一等好炭),将杀青并揉捻后的茶叶均匀摊放到一扇竹制的烘笼上(烘笼上一次不可放太多茶叶,放置量大约不能超出烘干后一斤干茶的标准),炭火置于烘笼下,火不可太旺,烘笼表面的温度在60度左右为宜,中间需不断翻烘茶叶,平均每隔两分钟便需翻烘一次。

    翻茶时烘笼要搬离炭火,且中间需全神贯注,随时观察茶叶的色泽变化和干燥程度,不可有一丝懈怠与分神,因为纤细的新茶实在太过娇嫩,一不留神就烘焦了。

    烘笼的高度只到一般人的膝盖,烘干一斤干茶全程至少需三个小时,按两分钟翻烘一次计,人工烘干一斤茶叶,至少需弯腰九十次将烘笼来回搬离。一个茶季结束,你会发现乡人们都不同程度的变驼背了,而实际上,的确有很多制茶人在茶季结束后会出现各种肩椎疾病的复发。弯腰俯首贯穿了整个制茶过程,从修剪茶枝、到采茶、炒茶、烘茶,哪一样不是要低下头弯下身子呢?大自然就是这样,把它最好的馈赠献给人类,但是要求人类必须虔诚。

    烘 焙

    人工制作干茶如此辛苦,但在我的故乡,还是有很多人拒绝机器,他们坚信,经由铁锅、烘笼以及炭火和人手炒制出来的茶叶,跟机器里加工出来的,是两种味道。人工炒制的茶叶在茶香之外不仅能闻到一丝淡淡的来自竹编烘笼的竹香气,且冲出的茶水力道有加,绵涩适当,余芬饶舌,一口入喉,清涩之味从舌尖瞬间弥漫全身,令人遂觉精神大振、豁然开朗;然不止于此,因为炭火的慢工烘焙,因为制茶人对每一瓣茶叶所倾注的心力,原始的制作让你在享用的同时也更容易与自然和古老发生连接,而我们与万物间的关系,实际上也多与我们为此耗费的时间和心力相关,而这,便是一杯春茶带给你的思悟。

    不过,乡人们对手工炒制所坚信的“不一样”一定不止视觉和味蕾上的差异,我想更多的还是一种情怀和源于付出而得来的满足与欣慰吧!

    虽然未曾亲身参与,但饮着眼前的这杯新茶,想到那淳朴而善良的人们,熟悉的乡意便随着茶水的味道渐而明晰起来。新茶于清芬之外的涩味较为显著,而涩的味道含化之后便成甘甜,这是我喜欢的,甚至还能隐约感受到那抹新鲜的烟火的气息,这——正是故乡的味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春正好 日渐长 一杯新茶话田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akf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