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们接下来就谈谈这个终极问题,看看凯恩斯和古典主义倡导的宏观经济和个人幸福究竟有没有关系。
可能大家会觉得,凯恩斯和古典主义构建出来的宏观经济学,就是创造出了一堆概念和数字,数据涨了跌了的,好像我们个人生活变化也不大。甚至,我们经常看到舆论上有这样的声音:整天谈 GDP 增长有什么用,GDP 能衡量幸福吗?高楼大厦平地起,我们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却越来越低。这样的说法大家都不陌生吧?微博上从来都不缺这种论调。我们就理性地来分析一下,到底宏观经济、GDP 这些东西,能不能给你带来幸福。
一般来说,经济学家认为有三种方法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的幸福。
第一个是国民账户,通过这个你可以看看人均有多少资源消耗、交通占有等等,也就是说物质层面你能感受到的那些经济强大带来的东西。这个我想大家都不否认,我们能看到经济发展带给我们方便的高铁、繁华的商业街、高档的苹果手机,但这一点却是最被大家无视的,大家觉得司空见惯了,你通常评价自己的幸福感的时候,不会把这些考虑进来。
第二个衡量幸福的方法是看个人有关的全部相关数据,从预期寿命到谋杀率,从贫富差距到抑郁症的患病率等等,绝大多数的文明国家都会有这样的数据,但质量参差不齐。这些东西也能反映你的幸福度,实际上我们都知道一个常识,经济越发达寿命约长、犯罪率越低,所以理论上来说,GDP 增长确实也带给了你这方面的幸福感,但这一点大部分人还是不太放在眼里,我们不看重这些。
第三种衡量幸福的方式是直接问人们的感受,经济学家把这种方法称为“主观幸福感”。最受欢迎的测量方式是最简单的那种,就是央视在大街上的调查“你好大爷,请问你幸福吗”?大部分觉得 GDP 增长没带来幸福感的人,都是主观幸福感不高。不管基于什么样的心理,大家普遍认为宏观经济学家说的上面两种衡量方法都不可信,别拿整个国家的数字平均到我身上,那代表不了我的幸福感,我们更相信自己心里的主观感觉。
那我们就抛开前两种你不怎么信的客观指标,只谈谈这种主观幸福感。
首先,你觉得主观幸福感到底是什么?畅销书《思考,快与慢》的作者、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说过,“幸福”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他认为主观幸福感包含两个部分:首先是主观总体感受,也就是说你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其次是持续的情绪流,比如疲惫、欢笑、压力、快乐和激动等等,这些情绪累积起来,得到的就是我们说的生活快乐或者不快乐。那我们分别来谈谈这两部分。
先来看看主观总体感受。大部分人对宏观经济发展的不满在于,发展越来越快,我却压力越来越大,没有满足感,老被社会推着跑。但是我们想想那些媒体报道,什么10大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20大幸福感最强的城市之类的排名,他们是怎么得到这些结论的呢?其实就是给你一个调查表格,问你你觉得幸福吗,从0分到10分,打一个分数。
这么打分有什么问题吗?当然有。密歇根大学有个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证明了细微的场景变化就会直接干扰主观评估结果。他要求被调查者在办公室环境下完成一份生活满意度调查,然后他故意让一半人填表之前捡到一块钱,另一半人没有捡到钱。结果,捡到钱的人明显幸福感好得多。也就是说,你调查之前的状态直接决定了你给自己打分是高是低,所以你让我怎么相信这类粗糙的调查结果呢?
然后是持续的情绪流。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内曼做过情绪流的研究,他们用“一日重构法”去研究情绪办法,就是说他要求人们逐件回忆前一天的事件和当时的情绪,比如激动、无聊、欢乐、愤怒,然后记录每一种情绪的时长。
结果按记录情绪流得到的结果,和打分做出来的生活满意度调查结果完全不同。法国的一项调查发现,生活在俄亥俄州的美国女性对生活非常满意的人数是法国女性的两倍。但是,从情绪流的研究上看,法国女性比俄亥俄女性每天有更多的时间是保持好心情的。也就是说,人嘴上说自己满意度很低,但实际上却每天都有很多好情绪,这也佐证了满意度调查的不准确。很可能,你比你自己想象的要快乐满意得多。
卡尼曼还做过一项研究,是关于金钱和幸福的关系,他发现,不论你已经有多少钱,收入变高,生活满意度就会变高。但是,去记录他们的情绪流会发现,年收入超过7.5万美元的时候,收入再增加就不会让你情绪更好了。所以,金钱能不能买到幸福呢?其实取决于你怎么定义幸福,如果幸福是满意度,那金钱是能买到的,如果幸福是情绪更好,也是能买到的,只不过有上限,不能无限多地买到。
英国有个经济学家叫安德鲁·奥斯瓦尔德,他做过一项研究,他发现人们遭受不幸后的糟糕情绪给钱后真的可以弥补,最后他甚至很精确地得出一个表格,你可以在表格上查到多大创伤要多少钱可以弥补。
总的来说,主观上对不幸福的感觉未必是准的,而经济学家对金钱和幸福感的研究证明,金钱是能买来满意度和好情绪的,金钱还可以消除坏情绪。而金钱是宏观经济发展、GDP 增长带给你的主要东西,那你怎么能说宏观经济、GDP 增长和你的主观幸福感没关系呢?所以说,虽然凯恩斯主义和古典主义,都是在解决宏观经济增长问题,但它可不仅给你带来了物质财富,还能切实提高个人幸福感,这么说来 GDP 真的是个好指标。
——蒂姆·哈福德《卧底经济学4:世界经济运行的真相》
主观幸福感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就像有些人就是负能量满满,说出的话永远是否定的、不满意的,宁愿回到文革时代之类的,但你真要他回到文革时代的生活,恐怕他的怨气还是比谁都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