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40-41周复盘[2021.09.27-2021.1
- 2020年第45周复盘[2020.11.02-2020.11.0
- 2020年第49周复盘[2020.11.30-2020.12.0
- 奥德赛计划Ⅰ2021年第11周复盘[2021.03.08-202
- 2020年第46周复盘[2020.11.09-2020.11.1
- 2020年第47周复盘[2020.11.16-2020.11.2
- 神舟十三号归来|2022年第15周复盘[2022.04.11-2
- 2022年第22周复盘[2022.05.30-2022.06.0
- 夏至丨盛暑将至,昼晷云极,宵漏此长|2022年第25周复盘[20
- 《写下来的愿望更容易实现》|2022年第28周复盘[2022.0
这是2023年第21次周复盘。本周关键词:时间感。
感觉时间过的真快,上次周复盘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今天又开始做本周的周复盘。
或许,只有一个人真正忙起来的时候,才会感到时间的流逝。
如果当你无所事事,每天都重复一些很无聊的内容时,会感觉到时间如此的漫长。
时间这个东西,有时候就是如此神奇,一方面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大量时间,另一方面却又觉得不够。
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懂得自己哪些时间可以做有价值的事。
只有清楚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状态,把握住自己的时间规划,才能更好拥有改变的可能性。
一、回顾
1、本周做了什么?
01 写了7篇反思日记;
02 平台更新7篇文章;
03 读书一本《智识升级》;
04 读了多篇优秀公号文章、精华帖子;
05 有氧运动5天,力量训练5天;
2、上周目标
01 写7篇反思日记,其中包括感恩日记、成功日记和情绪日记;
02 读书2本书,写读书卡片和读书笔记;
03 有氧运动5天,力量训练5天;
04 坚持日更,重要的是能让写作这件事融入自己的生活日常,变成自己本能的一部分;
05 工作完成新的任务;
06 生财有术精华内容整理,梳理出自己的生财感悟;
3、完成情况
本周写作任务完成较好,读书一本《智识升级》,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不应该被过载的信息流冲掉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
在现在的碎片化信息时代,最重要的就是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
而不是每天都生活在焦虑和恐慌中,只有保持足够清醒的认知,才能拥有清晰的思考,也才能不迷失在滚滚的信息流中。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认知,只有不让自己在碎片化信息中过载,才能知道自己如何去选择。
这就要求我们,不要把精力放在过多杂事上,保证自己的时间精力在自我提升上,保持一个良好的情绪状态,不去过多关注宏大命题,才能确保精力聚焦。
二、收获
01 写作既要重视质量,也要重视数量。
写作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最重要的列出写作大纲,根据大纲进行输出。
这一点很重要。
当然,知道了这个内容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进行大量刻意练习,不管哪方面都要如此。
学到的任何方法技巧,都要认真训练100遍,用数量去建立一个护城河。
只有先有了足够的数量,才能逐步过渡到质量的变化。
就像写开头一样,各种写文章的开头形式,不能仅限于知道,而是应该把每种方法都训练100遍。
让这些方法变成自己的能力,变成如同吃饭、骑行一样自然的习惯。
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数量的堆积,必须进行大量练习。
记得在生财有术中看到过亦仁分享过硅谷王川的一个观点:
数量决定一切,没有一定数量打底,绝无成功可能。
回看我自己的写作过程,虽然一直都在写,但是进步缓慢,为什么?
就是忽略了大量地刻意练习,没有把写作这个动作进行足够拆解去训练。
这是比较严重的问题。
想要进步,必须要有足够的练习。
写作既要重视质量,也要重视数量。
很多时候,我们做不好一件事,往往是数量不够,先把数量堆起来,往往是做好一件事的基本前提。
一定要重视数量打底,重视基本功的锤炼。
02 意识到写作已经成了自己的习惯。
没写作之前,一年也读不了基本上,看到任何资料、信息也仅仅是颅内自嗨,嗨完就完了,不会留下什么。
但是当开始写作后,为了能输出自己的思考和观点,会逼着自己去学习更多的东西,多去注意生活中的细节,以及这些内容带给自己的思考。
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想要写出东西,就要逼着自己读书、观察、思考,如果没有这些内容就无法写出自己的感受。
在每天的写作过程,一方面通过读书来学习能触动自己的观点和认知,另一方面则会通过自我反思去梳理自己的所见所闻。
这一年坚持下来,竟然也开始慢慢有了独立思考能力。
以前,不管是看新闻还是看文章,看到某个现象总是习惯性看看别人怎么说,自己毫无思想可言,根本梳理不出自己的想法。
自从写作后,开始逐渐培养自己的认知和观点,现在看到一个问题和现象,会习惯性自己思考一下原因,会从自己的认知角度去思考和评价。
这在无形中就提升了自己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和表达能力。
这都是写作带给自己的收获,这种收获逼着自己每天都能学到新鲜内容,逼着自己每天都能进步一点点。
我相信这种微小的进步,最终可以形成复利效应,成就更好的自己。
03 搞清楚自己每天的做事节奏和流程。
每天最重要的是形成节奏感,不要让太多任务占据心智。
一天需要做的任务一定不要太多,太多的内容会因为各种打扰而拖延或耽误。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会导致挫败感。
习惯性挫败感会让人出现习得性无助,不利于自我效能感的积累。
正确的做法,列出每天需要做的事,把自己每天的时间分成不同的时间段,每个时间段内认真思考自己的做事流程和节奏。
秩序感,对于做事非常重要。
三、不足
自己目前有以下几个痛点:
1、差距而导致的焦虑感。
我一直希望通过写作来改变自己,但是感觉差距越来越大。
尤其是看到一些牛人,比如粥左罗或者K叔等人的文章,觉得自己实在还需要大量锻炼。
一些拿到结果的自媒体人,他们的文章总是娓娓道来,让人印象深刻。
而自己写的东西,不管哪方面来说,都不尽人意。
既没有很好的观点,也没有好的标题;
既没有清晰的逻辑,又没有深刻的素材案例;
看的方法越多、学的技巧越多,反而让自己越焦虑。
我知道,这是因为没有变成行动所致。
光知道这些东西,距离自己能够做到,还有非常遥远的路。
而自己总想着一步到位,总想着省略中间的步骤,不肯踏实努力,这种心态一直在撕扯自己的心绪,以至于陷入无限的自我内耗中。
到底如何开始第一步,如何让自己能不再这么焦虑,如何提升自己超强的行动力,才是下一步应该真正面对的事情。
2、时间记录很重要,不管怎样,先做起来。
自己当前没有时间感。
不知道自己每天做某件事到底需要多少时间,不知道多少时间就在自己的各种焦虑和内耗中流逝。
没有时间感,成了自己一个很大的感觉缺失。
看过几本时间管理的书,也看过逆熵增者的成长经历,他们都提到要学会记录时间。
柳比耶夫就是时间记录的高手和受益者。
他们都通过时间的记录,抓住了自己的时间感,知道哪些事可以耗费多少时间,哪些事不应该做。
通过时间记录能让自己对于时间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和感觉,不至于总是消磨和浪费。
我自己现在出现的各种浪费时间的行为,说到底就是不知道这些行为真正的危害。
其实,对于时间记录,最关键的不是采用什么样的形式,而是马上开始记录。
通过行动起来,慢慢调整自己的整个过程,这种思维和策略非常重要。
不管怎样,先做起来,才是唯一正确的策略。
四、计划
下周计划:
01 坚持每天写日课和反思,坚持日拱一卒;
02 读书两本书,写读书思考和感悟;
03 坚持每天有氧运动不少于1小时;
04 积极链接高人牛人,学习他们的思维和方法;
05 写两篇分享逐字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