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异类》:我认知改变的开始

《异类》:我认知改变的开始

作者: 问己者 | 来源:发表于2019-01-19 11:52 被阅读0次

        我读得私塾的第一本拆书。之前看过很多类似成功的书,这本书让我有了对成功相对理性的看法。

          这也是我思维慢慢变化的开始。对待一些问题开始尝试用不同角度去看待和解读。


                        本书主题


            异类的主观点其实很简单,就一个,影响成功的因素很多,而且这些因素往往是我们忽略或是想象不到的。


        本书先从马太效 应讲起,既而罗列了十几个方面的因素。我记几个比较另我认知改变的例子。

          1.马太效应和优势积累。例子是儿童少年体育选拔。同一组选手里,年轻大一点的(一般大几个月,一两年),因为身体优势(我叫它先发优势),更容易引起教练重视,而得到更好提高,因为提高明显,积极性变得比别人更好,继而更努力,结果差距越拉越大(这就是马太效应)。这两个因素相互作用,进而影响成功。有的人就是拥有先发优势而不断积累和领跑。读书时期,这种情况在班上也很常见。

          2.努力、运气和成功。之前的认知因为接收的教育,接触的书籍也好,更多强调努力的作用,以至于忽略了运气的作用。这其中就好像承认运气的作用,就不会努力了一样,人人努力去回避运气这个本来存在的因素。例子:有多少人知道比尔盖茨的成功中运气的成份。

          很多人就是靠运气成功的,难道就说明他们不努力了吗?事实是往往他们更努力,因为他们深知运气给了他们成功,他们怕运气没有了怎么办。

      什么叫努力就一定会成功?什么叫努力就一定赚钱?这让很多人拿努力当成了蒙蔽的借口,有的蒙蔽自己,有的蒙蔽他人。有一些农民努力了一辈子,又能赚多少钱?

        努力不是用来对应成功的,而是用来对应成长的。什么时候开始关注自身成长了,也就有可能进入越努力越有劲的良性循环了。

        问一个傻逼的问题,努力了尚且不一定成功?那不努力会怎么样?有几个人能逃得过不努力?想努力就能一直努力吗?(大脑没那么容易听指挥)

            3.时势与成功。比尔盖茨同时期其实很多人在电脑相关领域都非常成功,因为那是个电脑发展的潮流。

            4.原生家庭与成功。这里会看到原生家庭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多么重要。拿两个极端地例子来讲,一个千万富翁,一个只到温饱线。很明显,两个人在对待孩子教育的问题上会有明显的区别。如果说以前中国社会有很多爆发户,思维意识还没跟上来,但现在及以后,穷人的限制思维还是限制思维,而后起的富人,思维可就不一样了。两个不同家庭出来的孩子,将来成功的概率谁更大,其实相对很明显。有多少人知道其实比尔盖茨家里很有钱。

        ……

        总共有十几个方面。


                      开始认知改变


          “ 可以说本书做到了讲明白什么叫影响成功的因素有很多。  而我开始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想到这些观点,看到这些问题,他是怎么做到得?
          我的答案是:怀疑。
          开始怀疑是尝试去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开始。就像我开始想作者为什么。
        我想这也是我开始认知变化的起始点。”

        从这本书开始,我尝试跟着私塾开始了认知改变之路。

          尝试去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尝试【前提,推导,结果】这条逻辑线的运用(后面变成【输入,模型,输出】这种更普适性的思维方式);尝试用(它在讲什么?为什么?对我有什么用?知识的输入,输出,费曼学习法)等一些知识消化吸收方法;尝试去理解大脑,了解它的一些规律和特性,发现一些问题在大脑生物层面来看待的不同角度。等等。


                            关于认知


          认知这个概念在一些城市和网络上兴起了好几年了,现在也有些人在质疑认知这个概念。和它一起被质疑的还有知识焦虑这个概念。

        我觉得知识焦虑是好的开始,只要不过头,因为它起码给了改变认知开始的动力。没有焦虑,说明还没意识到问题的所在,何来谈改变,更别提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就像没意识到自己病了,很多人是不会没事干跑医院去体检的。事实上,有的人是真没病吗?

      认知,也就是大脑里面的想法。大脑里无时不是有想法的。认知改变,就是通过学习改变一些顽固地不好的想法,这些想法很多是下意识地,被大脑固化下来的。这里有得观点是引入了认知模型这个概念,每个人都是一个不同的认知模型。从模型整体的角度来看,也能发现很多固化认知值得商榷和探讨的地方,例如偏见,喜好,上瘾。这里可以解决很多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不单是这些。例如1.有的人有灾害思维:不行,不可能,太可怕……我做不来。有的人有非常严重的受害者思维:一点小事,就问为什么老天对我这么不公?为什么所有人都针对我?凭什么总是我吃亏?这些都是属于认知的范畴。


          应对知识海洋,应对知识焦虑


          每看一本书,其实是给大脑提供一个思考的机会,一个锻炼思维的机会。

            我一直庆幸在碰到蚂蚁私塾之前,我一直在坚持看书,因为如果没有坚持之前,我可能碰到了也不会重视和关注。因为我身边有很多朋友,我自费把他们拉进来,他们也没能意识到读这些书对他们有什么用。我能意识到,是因为之前我看了很多烂书,也就是学费交得多吧。

          而现在,如果去研究一下,会发现类似地学习软件app一堆,资料一堆。可以说这是历史上自学的最好时期。只要想学,绝大部分知识都能找到,虽然有些付费,到目前来说还相对廉价。

        我想很多的知识焦虑来源就是这里吧。这种焦虑我把它叫觉醒焦虑。

          突然有一天,想去学东西了,发现要学得太多,仿佛瞬间被拉到知识的海洋,一下接受不过来,有得人就开始惶恐、焦虑。当然,有得人醒来之后,会选择继续睡着,装作看不见。每个人都有权做出自己的选择。

        最后送点干货,我把它当航海图用。或许对你将至身知识海洋的时候有点帮助,不至那么焦虑,那么迷茫,那么没有方向。

        一个很有意思的知识划分法:
    1.主食:生存需求的学习,像职业技能,专业知识等
    2.美食:它不是生存必须有的,有些人一辈子吃米面蔬菜也能活得很结实。但有了美食,幸福感会加强很多。比如认知类,就是大部分归为这一类,但它也有主食的很多方面。
    3.蔬菜水果:……(感兴趣就自己寻找答案吧)
    4.甜点:甜食让人愉快,但吃多了人容易虚胖。如:轻快小说,搞笑视频,电视娱乐节目等。

        认知是一道美食,也能很好辅助主食,从它入手,何乐而不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异类》:我认知改变的开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cga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