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带女儿准备到外面玩,女儿拿着自己的凉鞋坐在沙发上,自己努力地穿鞋子。
我把所有的东西都准备好了,看着女儿,她还在穿鞋子。女儿,现在一周多,她手指的运用还不是很灵巧。
我看女儿穿鞋子,慢吞吞的,而且弄了老半天还没穿好。我有一股冲动,很想去帮助她。
我抑制住了,自己的事情她可以自己做。没关系,慢慢来就是了,若是女儿搞不定,她会寻求帮助的。
我现在能做的就是等待。等了一会儿,女儿终于把鞋子穿好了。她穿着鞋子蹦蹦跳跳地来到我身边开心地说:“妈妈,鞋子穿好了。”
如果发现孩子做事慢腾腾的,很多成人就会忍不住进行干涉,甚至直接动手做事情以此帮助孩子。
2.
这种类似的场景经常可见。
小孩子拿着很重的物品,一摇三摆的,父母怕他摔倒就直接代劳。
天气冷了,父母会主动帮她增加衣服。
该到吃饭的时间,父母会准备吃的东西给他,苦口婆心地劝孩子吃饭。
在游玩中途,父母会不时的让孩子去喝水,补充水分。
孩子在玩贴贴画,父母会不自觉地指导孩子按照大人的思路去做。
成年人总是想着孩子是弱小的,他们没有自主和自控能力的,孩子是需要我们的帮助。
事实上,孩子是需要不断地运用他的手脚来达到动作的平衡,他们努力不断地健全自己来适应环境的发展。
儿童具有感知世界的能力,饿了困了冷了他们是有感知的,我们为此与孩子发生了冲突,是因为我们成年人的角度与孩子内心的需求之间的差异。
给孩子提供不必要的帮助,就是在遏制孩子的发展。
3.
路上经常看到一些画面,大人走路在前面行色匆匆,小孩子要跑步才能跟上大人的节奏,这些大人总是想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跟上自己的步伐。
有些成年意识到小孩子的步伐小,便放慢脚步,与小孩一起走。这是一个不错的想法。
然而你会发现孩子在走路时,中间经常会停顿。他们就会说宝宝赶快走,前面有滑滑梯和小朋友;宝宝,你再不走,公园里的小鸟就飞了,用各类的话题引诱孩子向前走。
成年人一般走路都是有目的的,都是朝着外向的目标向前走,基本上是机械前行。小孩子通常走路是没有节奏的,他们特别容易被很多种细节所吸引。
4.
我带女儿出去游玩时,一般会选择行人较少的人行道。心想既然都是陪她出来玩,那就由着她性子,让她尽兴。
走了一会儿,看到地上的小石头,女儿会认真地一颗一颗捡起来,放在手心里看一会儿,不想玩就蹦蹦跳跳把石头放在我手上。
看到落叶女儿也会捡起来,把叶子放在手里很高兴地挥舞着,有时会站在我旁边努力挥动手臂,“给妈妈扇扇风”,“好凉快,好凉快”。她自言自语,很开心地自导情景剧。
之后,女儿在一个地方久久地站着,她着灌木丛很专注。我顺着她的眼睛看去,是一只小小的白色蝴蝶,在扶桑花上绕来绕去翩翩飞舞。女儿看了很久,直到那只蝴蝶飞走,离开了她的视线。我惊叹于她注意力的集中。
5.
成年人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审视儿童的心理世界,孩子发脾气一般是因为自己的需求与外界环境之间冲突的一种外在表现。
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写道,儿童拥有丰富的潜力和积极的创造,孩子可以从外部世界获取各种印象和文化模式,并有选择地进行吸收,积极地适应外界环境,从而使所有能力和个性都得到发展完善。
孩子的节奏是按自身规律而生长发育,他们根据内心的需求来调整外在表现。
我们成年人与孩子相处时,需要调整自己的节奏,以孩子的意愿和需求为主,放慢我们的脚步,适应孩子的节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