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笑薇读书营杂文随笔精选录人生旅途
《把时间当作朋友》|有效倾听,最需要克制的就是“过早质疑”

《把时间当作朋友》|有效倾听,最需要克制的就是“过早质疑”

作者: 格子退休了 | 来源:发表于2021-04-12 15:40 被阅读0次

    有一天,一对穿着朴素的夫妇来到了哈佛大学,对校长说:“我们的儿子曾在这里上学,他非常喜欢这所学校,不幸的是,一年前因病去世了,我们想给学校捐一个纪念物。”

    “对不起,如果每一个喜欢哈佛大学的人去世,都建一个纪念碑,那哈佛大学岂不是成了墓园?”校长听不下去了。

    “不,不是要建纪念碑,我们想捐一个建筑物......”

    “你知道吗捐一座楼多少钱吗?哈佛大学建筑总价值是750万美元。”校长觉得有些可笑,还没等他们说完,就打断了谈话。

    老年夫妻听完,不言语了,在回去的路上,妻子说“750万就可以建一所大学,那我们为什么不自己建一所大学呢?”。

    之后,他们来到了加州,建设了一所新的大学,也就是赫赫有名的斯坦福大学。

    这对夫妇,丈夫就是当时加州铁路大王,曾担任加州州长的老利兰斯坦福。

    校长有些以貌取人,简单交流了几句,就妄下了结论,“过早质疑”了夫妇二人的谈话内容和办事能力,使哈佛大学失去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会。

    虽说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小故事却有大道理,与人谈话一定要相互尊重,把对方的话听完,再谈自己的想法,不要想当然地过早质疑。

    正如《把时间当作朋友》第五章所说:为了真正做到有效倾听,最需要克制的就是“过早质疑”。

    因为,谁都不可能几句话就把事情说清楚,尤其是初次相见的人,双方互不熟悉,不了解对方的生活背景、说话习惯,更需要耐心倾听,要么不交流,要么就给对方足够的时间表达。

    老熟人的交流会顺畅一些,但是在谈新问题时、复杂问题时,依旧要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让对方把想说的说完。

    记住书中的原话:就算质疑,也一定要等到对方把话说完。

    可以说,听完对方的话,是一种双赢共处模式,对彼对己都有好处。

    也许有人会说:

    “他的话,我都听了千遍了”

    “我太了解自己的孩子了,他说两句,我就知道后面要说什么”

    “这件事真的与我无关,我不感兴趣”

    “我太忙了,客户正等我,我听不下去了”

    “我已经明白他的意思了,不想听细节了”

    针对这种情况,《把时间当作朋友》有个建议:

    在倾听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余的脑力处理两个方向的信息:“回顾”与“预期”。

    “回顾”就是回想对方刚刚都讲了什么。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个感受:

    一个会议通知,如果是被写在小黑板上,接受起来更直观,记忆更深刻,也不容易出现误会;如果是口耳相传,常常记不住,听了这句,就忘了上一句,记住了会议地点,就忘了会议时间。

    多数人对自己的记忆过分高估,对自己的理解力过分高估,其实,很多信息是隐藏的,听不到的,但可以想到;有些信息是需要在对方的语气中意会的。

    当听到的是事实,可以想一想这件事的真实性如何;当听到的是观点时,可以想一想,他为什么会这么想呢;当听到重点内容时,可以心中默默重复一遍;当对方语气突然大变时,想一想言外之意,等等。

    “预期”就是猜想对方下一步可能会讲什么。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自动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不对现在听到的、已经接受的内容而烦躁,保持住良好的沟通心态,给对方积极的配合,既锻炼了自己的大脑,又可以打造一个融洽的交流场域。

    当听到后面的内容与预期不一致,正好扩展了自己的视角;如果正巧一样,就会产生谈话的共鸣,将交流推向深入,很多问题就是在这一应一和之中越谈越完美。

    就像下棋一般,走一步看三步,这就是乐趣。

    结语:

    “过早质疑”是人与人交流中常常出现的一种心理,如果你选择了倾听,就要有倾听的态度。听对方说完话,是正确理解对方意思的必要途径,还是一种礼貌、一种修养。

    假设:

    本文开头时,哈佛校长能够听完老利兰斯坦福的想法,一定会改变初衷,看到话语后的惊喜。

    您说呢?

    谢谢阅读,我是格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把时间当作朋友》|有效倾听,最需要克制的就是“过早质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etxl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