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是讲究谦虚的。孔子云:“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意思是说:君子庄重严肃而不傲慢,小人则傲慢而不庄重严肃。"毛泽东也曾说过“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看来从古至今、从上到下都是把谦虚作为人之美德来推崇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管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草堂之陋,向来就把谦虚视为为人处世最为可贵的道德之首。 尽管在工作和生活中谦逊、退让之为看起来可能会让人在某种程度上吃亏,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说,这种所谓的吃亏亦不过是一个人人生炼达的谦逊美德的综合展现而己。
所谓谦虚,也就是说为人处世虚其心而不自满。自谦而不自满,就能让人经常保持一种未满不足、进退自如的状态,从长远来看因而能获得更大与更多的益处。古语所说的“满招损,谦受益”,就很好的诠释了自满骄傲将招来灾祸,而谦逊虚心则能得到好处。
作为美德, 谦虚不仅对一般的布衣黔首有用,对处于高位的人更为有用。《易经•谦卦》中说:“谦尊而光”,即为尊者有谦虚的美德,更能使人光明盛大。在此卦中还有一句话是:“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说的就是有作为居高位之君子,常用谦卑来培养自己的道德品格与指导人生的方向。
那么《易经》为什么这么推崇谦虚的美德呢?因为,《易经》无疑是最富于人类智慧的一部经典。它的一切结论都是建立在对天道自然的观察之上的,譬如:太阳在中午时,它就会偏向西方,而热量也随之减少,即所谓的日中则昃;当月亮在阴历十五时,即当它最圆与最亮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它的特殊时刻即将到来,即所谓的月盈则亏,换言之,物极必反,凡事在达到它的巅峰之后,接着就是衰败的到来。
中国人所以对“亏”字有特别的敏感,无疑也是这种天道宇宙观的体现。几千年来对天道自然的观察与人世沧桑的总结,让人们认识到与其等待事物极盛之后的衰败的到来,毋宁在事物刚刚开始之际,安然处之,等待极盛之时的到来,这是一种得之不喜、失之勿忧的,转祸为福的怡然心态和最佳方式。
在《易经》中,一个对人生有着非常意义的卦,就是“谦”卦。它在《易经》中列在“大有”卦之后。“大有”卦的意思是“大有”收获,或者“伟大的事业”。一个人不管是大有收获也好,还是拥有一个伟大的事业也好,都不可以不知道它们的限度。所以必须知道和记住之后的“谦”卦的警告。《易经•谦卦》的卦词上说:“天的法则,使满盈亏损,使谦虚增益,使谦虚增益;地的法则,改变满盈,使其流入谦卑;鬼神的法则,加害满盈,降福谦虚;人的法则,喜好谦虚,厌恶满盈。”所以无论是天、地、神、人,万事万物,从哪一方面来说,谦卑都是一种保全自身、令人尊敬的美德。即使是人在低微之时、卑贱之处,也会发出耀眼的光辉,而使人生之路善始善终。
天的法则,是使“满”“盈”亏损,而使“谦”“虚”增益;地的法则,是改变“满”“盈”、而使它入“谦”“卑”;鬼神的法则,是加害于“满”“盈”,而降福于“谦”“虚”;人的法则,则是厌恶于“满”“盈”,而好“谦”“虚”。
看了吗,上述一堆,啰哩啰嗦,天上地下的,所言无非就是:不管是天地神人所倡导和认同的都是满招损、谦受益这些道理。
在《易经》的六十四卦中,除了“谦”卦之外,没有一卦全部是吉或者全部是凶;而唯有“谦”卦,所有的六“爻”都是吉利的,由此可见,谦虚的力量是多么伟大!
孔子曾经说过如下一段话:“德行宽容而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而以守之以俭者安,位尊禄重而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而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而守之以浅者不溢。此六者,皆谦德也。”如果说,人们修行自身之极限便是圣人的话,那么孔子当然可以称作人格之发展的伟大榜样。在《论语》中,孔子说道:君子之道有三种,但是我都做不到。这三种美德是什么呢?被仁德所充满的人从来不会感觉到忧虑与愁苦,富有智慧的人不会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勇敢而正义的人不惧怕任何事物。所以以孔子之伟大,尚且如此谦逊,我们还有什么资格狂妄自大呢?
古语云:峣峣者易缺,皎皎者易污。过于坚硬的,容易折断,过于洁白的,则容易受到污染。骄兵必败,骄将必失。同样一个人在自己的事业达到顶峰时,更需要牢记天道忌盈之理,以免于自己陷于万劫不复。
凡是志向高远的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戒备如下这四种缺点:盛气凌人、妄尊自大、趾高气扬和好大喜功。这四种缺点是人类的劣根性的表现而已。他们都越出了传统文化中的谦卑之道,而走向了人类之美德的反面。如果人们犯了其中任何一条,都会带来或大或小的损失。
呜呼诸君:漫漫人生,走在傲慢与谦卑之间的那条窄窄的小道上时,切记宁取谦卑之路,而勿取傲慢之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