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行记(一)拉卜楞寺

作者: rechardo | 来源:发表于2016-09-17 18:22 被阅读584次
    晒佛台上看拉卜楞寺全景

         九月份去了一趟甘南,走了拉卜楞寺、郎木寺、扎尕那、尕海等地方。走马观花,一天一个地方,也走心,因为喜欢。甘南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陌生肯定是因为没去过,熟悉则是老听说起拉卜楞寺,而且这名字卷舌音像是扔了块石头。多年前去过一次西藏,就喜欢上了。喜欢的是那雄伟挺拔的高山,能把眼睛染色的蓝天和白云,像女神一样入梦的纳木错,还有鼻尖荡漾的酥油茶味道;那有今天没明天似的拼命磕的长头也令我心怀敬仰。于是被打动了,灵魂出窍,梦里都是白云。陶弘景有首诗“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自古以来高山白云就令人愉快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待久了会有一种隐者的错觉。隐者也会生病的,回来就感冒,得了鼻炎,老好不了。藏区总想再去看看。甘南藏区的文化、风光和西藏有类似的地方,可以一慰所愿。

         从青岛飞到兰州,飞越关山无数,大地或绿或黄的皱褶中填充着着民房和山路,沟坎相连。在高原山区,人命就象水,流满了平地,峡谷。

         第二天从兰州到了夏河县,250公里。拉卜楞寺就位于夏河县。拉卜楞寺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思为活佛大师的府邸。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拉卜楞寺外圈长达3.5公里的转经长廊举世闻名。长廊每隔一段就通入一个小房子,房子里面有个大的转经筒。转经筒用红黄色装饰上六字真言和宗教符号,积累一定的圈数就会有相应的功德,达成相应的愿望。用口念经,转山,拜神湖、放置玛尼堆、以及风吹五彩经幡、手持转经筒都能带来功德,消除业力,达到一定程度即可涅磐往生天界,超越轮回之苦。

    转经的老妇

       用理查德·道金斯的说法,宗教本质上是“觅母”构成,觅母即文化基因,可以象生物基因一样自我复制、繁衍、更新、竞争,构成思想、理念。人的思想总是被这样那样的觅母占据,有的是主动,有的是被动。觅母决定着人的理性思考能力和价值观。藏区是佛教绝对的领地,人一生下来天经地义就是受到佛教教育。觅母之间相互竞争,争夺人的认知。与伊斯兰教相比佛教要宽容很多。例如伊斯兰教就不允许教众出教,出教即背叛,地位极低,甚至要处以重刑。佛教则可以把其他宗教作为“方便善巧”吸纳进来,只要达成对佛陀真理的领悟和践行,即到达彼岸,凭借的方法也就可以丢掉了。因此转经即修行,念经也是修行。佛法是破执着的,诸行无常,万事万物不过是因缘和合,甚至连自我都是空幻的。有漏皆苦,苦难是贪嗔痴带来的无尽的磨难。通过修行获得智慧是真正的解脱之道,大乘佛教还要讲普度众生。一切方法,途径,造像,理论皆为方便善巧。

    转经廊的小房子与大转经筒

         漫长的转经廊,炫丽的转经筒,络绎相续且行且念且珍惜的信众仿佛是大型行为艺术,展现了人类追求幸福的愿望,践行信念的意志。当年在布达拉宫,看到年迈花白头发的老人们半跪在宫殿里的台阶上,亲吻着栏杆,蹒跚慢步。现场气氛凝重,画面鲜活,仿佛灵魂出窍。人们把自己的信仰和虔诚淋漓尽致的表达挥洒,就是艺术,直抵心灵的艺术。他们幸福吗?我觉得是幸福。幸福正如第欧根尼晒着的阳光。

         在夏河暂留的时候,在停车场附近的长凳上坐着一位中年藏族妇女,右手捻着一串木头珠子念经,闭着眼全神贯注。她或许是来办事,等人的间歇也要用修行填满,就像人类的生存把山沟的缝隙填满一样。或许她办完事后,在转经的长队里会发现她的单薄的身影。

    转经长廊

         拉卜楞寺历史悠久,寺院规模宏大。建于1710年,占地1234亩,建筑面积82.3万平方米,有6座经堂,84座佛殿,31座藏式楼房,30院佛宫,500余间经轮房,千余间僧舍。其建筑风格独特,艺术精湛,堪称藏族建筑之荟萃。虽然经历文革期间巨大的破坏,文物房屋损毁,宫殿改成电影院和屠宰场,恢复起来气势还挺恢弘的。从晒佛台上望去,楼台相依连绵不绝,铺陈万方。大型佛殿庄严巍峨、雕梁画栋,金碧辉煌,这些年修复工作颇有效果。建筑,文化都是生活方式的场所和痕迹,虽不比沧海桑田的久远,也是日积月累的趋势力量。

         买票后进入寺院参观区。当天是个蓝天深邃白云飘逸的日子。走入寺院,在壮阔的山势和丽日秋风的映衬下如入天境。

    拉卜楞寺广场

          沿着一条公路走往展览讲解区域,路边是僧舍区,不时见到僧人结队出行。

    僧舍 僧舍边的僧人

          首先参观酥油花展馆。寺院学员每年都要用酥油塑出礼佛的工艺品体现修行的虔敬和佛国的美好。佛教的造像艺术材质常见的有石材和铜、金等金属,而酥油、沙子等似乎为佛教所独有。例如沙画,寺院中的喇嘛们用彩色的沙粒描绘出佛国世界,数日乃至数月。极尽辛苦完成之后,就毫不犹豫地扫掉,顷刻间化为乌有……细沙将被装入瓶中,倾倒入河流中,象征着呈现的是虚像,诸行无常,要放弃对现象的执着。

        酥油花是用酥油制作的一种特殊形式的雕塑艺术。据说是活佛慈悲,把糌粑和酥油捏成各种彩线花盘的形式来代替原始本教中要杀生祭祀的动物,减少了杀戮。这是朵玛和酥油花的最初起源。酥油花雕塑要在低温下制作,以防止塑制中因手的温度而使酥油胚料酥油花融化变形,艺僧们在室温控制在零度的作坊里,身边放有一个盛有冰块的水盆。他们要不时将手浸入冰水中。整个制作过程十分艰辛,艺僧们的手上大多会生出冻疮。对佛教的虔诚和对艺术至美的追求,完全超越了肉体上的痛苦,冰冷的手中,艳丽的酥油花不断生成。易逝的美丽酥油花塑造出千姿百态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也象征着诸行无常,万物成住坏空。

    酥油花展馆 参展 酥油花雕塑

        此后参观了嘉木祥佛殿和弥勒佛殿。佛殿外殿墙壁装饰了古老的壁画,内部挂满了幔帐、唐卡,供奉着佛陀,宗喀巴等活佛造像,还有活佛、班禅的照片。气氛静穆、神秘。幔帐下的平台就是僧人打坐修炼的地方。室内非常幽暗,看不清楚。图片是高感光和大光圈的结果。

    壁画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幔帐与灯火 壁画

       在佛殿中忽然听到法器齐鸣,原来是进行一场法事,在旁边看了一下,僧人们不愿被打扰,于是就退出来了。

    法事(从大图裁剪的,很不清楚)

         从嘉木祥佛殿出来时经过闻思学院,僧众们从院子里鱼贯而出。

    闻思学院下课 下课的僧人

           我久久地在转经长廊徘徊。拍了很多照片。为了不打扰转经的信众,我没有举起来手动对焦,把相机放在下面,随机按动快门拍摄。在寺院里的厅堂和转经廊都能见到磕长头的信众。磕长头是五体投地的大礼,磕长头时两手合十,表示领会了佛的旨意和教诲,触额、触口、触胸,表示身、语、意与佛相融,合为一体。信徒们遵循这样的程序:首先取立正姿势,口中念念有词,多为诵六字真言,读作“啊嘛呢叭咪哞”。一边念六字真言,一边双手合十,高举过头,然后行一步;双手继续合十,移至面前,再行一步;双手合十移至胸前,迈第三步时,双手自胸前移开,与地面平行前身,掌心朝下俯地,膝盖先着地,后全身俯地,额头轻叩地面。再站起,重新开始。在此过程中,口与手并用,六字真言诵念之声连续不断。他们胸前披挂护体,膝盖上包了护膝,手上套上护板,在在厅堂里则脱了鞋子。态度虔敬,用心护持着菩提圣境,一念追寻着平安喜乐。

         佛学修行很不容易。大藏经卷帙浩繁,僧人穷经皓首也可未及万一。佛学派别林立,密宗只是其中一支。在传的还有净土宗、天台宗、华严宗、律宗、法相宗、三论宗、禅宗等,经书林立,理论精深繁杂。我看跪拜修行的多是没有文化的牧民,忍辱、精进、布施、般若这些途径对他们来说,就是凭借身体磨练和忍耐,精神的坚定笃信,仅有的财富慷慨的奉献达成彼岸之路。可谓向死而生,平安,无畏。佛陀有八万六千法门,慧能不识字也可尽得佛理禅机,方便善巧俯首即是。我想佛理其实不离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有漏皆苦,涅磐寂静。磕头转经这些仪式积年累月可以磨炼身体,净化精神,摆脱烦恼,领悟菩提。

    经堂里的信众 转经廊里的长头大礼 转经廊虔诚行礼的姑娘 转经廊虔诚的信众 转经廊虔诚的信众 转经廊虔诚的信众

          图中的这位姑娘给我的印象很深。一定要记一下。她极为虔敬。神情肃穆真诚,双目在晨光中闪烁有光,似有极大愿望。口中不停地祈祷经文,声音有些颤抖,可能是疲劳也可能是心情的波动所致。愿这位姑娘得成所愿,扎西德勒!

    拉卜楞寺的其他照片记录,留念。

    晨光中的寺院 寺院广场 售票厅 管委会办公室 佛殿修缮 转经廊边休息的信众 进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甘南行记(一)拉卜楞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hji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