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老家下暴雨,听我妈说,村前那条小河两岸的农田都被水淹了,我们家河边那块葡萄田也未能幸免,上游水库的蓄水量超过了安全水位开闸泄洪,大量水库里的鱼随着洪水奔流而下,逃到河里、田间,好多人徒手都能抓到鱼。我说别去抓鱼,反正没人吃,葡萄淹了就算了,等雨停了天放晴再去田里,免得危险。
是啊,我们家的人现在都不爱吃鱼,主要原因是过去吃了太多好吃的野生鱼。这得感谢爱捕鱼的老爸和他那张耐用的渔网。当年的生活条件远不如现在,农村普遍都是家里来客人才会买肉吃,不像现在顿顿都吃得起肉。于是鱼便成了那些少肉的年月里大自然免费赐予穷人的美味佳肴。老家做鱼,或香煎、或用酸笋和酸辣椒炖汤、或用酸豆角炒,美味得很。老家流行一句谚语,鱼汤拌饭,鼎锅刮烂,可见鱼肉是多么的鲜美。有时捕的鱼多得吃不完,我们就把它晒成鱼干,可以储藏很久,送人或者自吃都很好。
老爸的渔网是黄尼龙线织的,网眼约三指宽,底部是铅坠,重约三十斤。每次下大雨,老爸都会把渔网从楼上取下来,挂在楼梯上检查,看有没有要补的洞。这时我们就围在旁边看他补。等大雨停了,村前那条小河也涨满了。老爸就扛着渔网去河边捕鱼,他在前边撒网,我和妹妹提着水桶跟在后边装鱼。在我印象里,我们从没有空手回家。
雨后捕鱼的人很多,但大多数都用自制的抄网和网兜。同村的人很羡慕我们家有渔网,每次捕的鱼都是大的,他们不知道那是因为渔网的洞口比较宽,只有大鱼才会挂到网上,小鱼自然而然过滤掉了。也有用电瓶自制电鱼机捕鱼的,一个电瓶、两根竹竿,一根接电、一根接网捞鱼,用它捕鱼收获最大,不管大鱼小鱼还是泥鳅黄鳝统统都能抓到。但是电鱼机存在安全隐患,电鱼的人一不小心就会触电身亡,所以电鱼是被禁止的。但人们禁不住它的高回报诱惑,经常有人在深夜背着它电鱼。我们村前的那条河就曾倒下过一位电鱼的小伙子,深夜出的事,第二天早上才被去河边洗衣服的人发现。据说这个人差点就成了我的堂姐夫,在他出事后不久,堂姐就喝了药殉情。我是在堂姐走后才听说的。还有人毒鱼、炸鱼,这些都是被禁止的极端方式。我没亲眼见过别人如何毒鱼炸鱼,但只要早上在河边洗衣服看到了河里有翻着肚子的鱼,就说明头天晚上有人毒鱼或者炸了鱼。
有一段时间,我们那流行养禾花鱼,就是在稻田里挖上几条河沟,放上鱼苗,禾苗的花落到沟里正好给鱼吃,鱼的粪便又成了禾苗的肥料,稻子熟了,鱼也肥了,收了稻子就捕鱼,我们把这种鱼叫禾花鱼。养禾花鱼的那几年,小河里的鱼特别多。每次下大雨,雨水就把禾花鱼从田里带到了河里,鱼多得用洗脸盆都能舀上来。
大人捕鱼或为满足口腹之欲,或为卖鱼换钱。小孩儿捕鱼纯粹是玩,不在乎能不能抓到、能抓多少,田边的小水沟也是捕鱼的好地方。曾经,我和几个小伙伴把一条灌溉的小水沟堵起来,用碗把沟里的水舀干,抓到了几条拇指大的小鱼,拿回家放玻璃瓶里当宠物养着,这些鱼一般都活不过三五天,每死一条就捞出来埋在后花园,像小猫种鱼一样虔诚,期望来年长出鱼来。
老爸每次捕完鱼都会把渔网洗得干干净净,天气好就放到后院里晾晒,天气不好就挂在梯子上滤干。我那时很不明白为什么古语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不是天天打鱼天天晒网。听说后来毒鱼炸鱼的人多了,小河里的鱼就渐渐地少了,再想吃一顿野生鱼就变得十分困难。
老爸的那张渔网不知何时不见了,老爸也已经去了另一个世界,再也看不到他捕鱼了。因我小时候吃鱼太多,长大了对鱼一点都不感冒,能不吃绝不吃,还有一个原因是现在的鱼远不如过去好吃。我曾在三江县吃过一种叫做高山鱼稻的米饭,味道接近当年养禾花鱼的稻谷做的米饭,只是那个鱼的味道跟我小时候吃过的相比,还有蛮大的差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