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断章写作不只是为了上首页哲思
哲学探究“存在”的多层义涵(博古林)

哲学探究“存在”的多层义涵(博古林)

作者: 博古林V雙木居士 | 来源:发表于2019-06-16 16:19 被阅读32次
    哲学探究“存在”的多层义涵(博古林)

    哲学探究“存在”的多层义涵——以“眼镜”为例

    探究一:眼镜的具体特殊问题与普遍性之间的哲学解决即数量、种类、性质对眼镜概念的抽象思考?如何引向柏拉图的理念思想?

    我们如何用柏拉图的理念思想来尝试性的探讨,这副眼镜呢?由于时间问题,本人仅以柏拉图早期理念论中的分有来进行说明。分有含义本身是“具有整体的一部分”。那么我们不妨做一次柏拉图。眼前的“这副眼镜分有了“眼镜”的概念(理念),这副眼镜是黑色的,那么也就分有了“黑色”的理念。”通过我的说明,那么陈文蛟是个人,而且是一个个体的人,那么他终于有生之年知道了自己分有了人的理念。所以我们可以说,一副眼镜理念分有了全部的眼镜的理念,如果眼镜的数量是有限值。这样会出现一个问题,如果按分有一部分的含义来理解,那么存在“一副圆框的黑色眼镜”与桌子上这“一副横框的黑色眼镜”之间的相同部分如何解释?分有就是从整体之中分割出部分的意思,那么我们以柏拉图来看,会说这个黑色的眼镜是共同部分,这个共同的部分被这两幅眼镜所分有了,那么请问圆框与横框是不同的部分,这种多余的存在怎么来解释,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这两部分来自于不同的理念,也就是说,所有数量的圆框的眼镜来自于全部的圆框眼镜的理念,进而我们在推,这样是不是存在着黑色的眼镜、圆框的眼镜、横框的眼镜等等这样不同种类的理念,那么最终的被眼镜的理念所涵盖。那么存在其他所有事物比如,桌子,椅子是不是也是要分有各自的理念。如果无限值(无限数量)的理念集合,最终都是来源于对最高的理念的分有。即:C1、C2、C3……Cin分有最高阶位的善Cg。这样理论矛盾在于,要是按柏拉图的分有概念,世界作为一个整体,被无限地分割后,那么世界本身在实际上就不再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而存在了,只是作为无数部分的形式而集合存在着,要想获得一个完整的整体的理念,只能是在概念上、理念上的来把握。这样的解释对于自然界的存在物尚有说服力,对于人类的创造之物,会出现谁创造的问题。柏拉图基于摹仿论来阐述,把人造物看作对原本理念的摹仿而来,真正的理念是最完满的,人类的创造物以有限能力的只能是摹仿品而已。我们只是模仿在记忆中已有的理念而已,那么我们现在的眼镜无非就是模仿品而已。这种模仿的理论价值在后拉虚拟哲学那里得到进一步的积极说明,在此之前无疑是消极的,这尚且不论。而就分有的理论,我们可以说,要是我们对理念无限分有,比如圆框、横框、黑色、红色等等的样式说明无法彻底说明眼镜的理念本身的问题,你无论怎么形容眼镜,说它黑色、红色,这些不仅仅是眼镜本身具有的,那么其作为眼镜之为眼镜的那个实体仍旧无法说明。这样根本性的问题,将由亚里士多德加以合理推进。

    探究二:如果理解常识中人们说“存在一副眼镜”的意义,即桌子上“有一副眼镜”的描述问题?如何由具体问题引向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范畴?

    亚里士多德确立了十个哲学范畴,除了最高的实体范畴之外,其它范畴都是在对实体进行的谓项判断。比如,我们眼前看到的这副眼镜,我们忽略种种对眼镜的细致考察,仅仅只是在整体直觉上把握了它。如果我们以亚里士多德的视角来看,我们会认为桌子上的这个是什么?那么会说这是眼镜,也就是实体(范畴),那么是怎么样构成的,也就是他的性质(范畴)是:黑色;那么它又是几个,你会回答:一个,这就是从量(范畴)上说明,那么它相比朝森带的眼镜是比较大还是比较小,这就是关系(范畴)。那这副眼镜又是在哪里,在会议室,这就是空间(范畴),你现在看到的,是在什么时间(范畴),你会说在当下也就是现在正在看。那么我问:它在什么位置(范畴),你会说在位于桌子的上边,那又处于什么状态(范畴),静止。如果这副眼镜有意识,那么它会做一些事的时候,这就是主动(范畴),如果它现在被我戴上,那么它就是被动(范畴)。我们在柏拉图理念的探讨过程中,也发现了,其他特殊个别的理念,总是被以一系列的谓项的性质的规定着,但是总是能够知道种种的说明与规定总是存在某种不变的存在,是在这些规定的基础前提,在柏拉图的理念中,具有了这种寻找存在本身的倾向。在寻求本体的过程,亚里士多德摈弃了柏拉图的理念,采用更为实用的实体范畴,而其他的种种谓项的规定作为其他九大范畴而成为附属性质。

    探究三:如何判断“一副眼镜”存在的可靠性即桌子上的这副眼镜存在的第一性质与第二性质的区分?如何引向西方近代哲学唯理派与经验派的理论争论?

    1.第一性质:也叫原始的性质是指物体的固体性、广延性、形状、运动、静止、数目等物理属性而言。这一性质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永存的的。列如,我们眼前的这副眼镜,他不是液态、气态的,而是固态的,并且它在我们桌子上,也可以说在会议室的空间内具有物理属性的广延性,延展出一定的形状。亦或,我们用近代哲学家们共有的物理学思维来看,这副眼镜是静止还是运动的,显然这时候是静止的。这样时候在此刻的眼镜以它此刻的种种特征传达到我们的眼眶来,被我们所知觉到。当你是一个盲人,请问你知觉到洛克的所言的第一性质吗?(问蛟蛟)你假设在场的都是盲人我们在开一场盲人座谈会,我们对眼镜进行讨论,我们是否能够获得对物体第一性的认识呢?我们用手去触摸,凭借着其他尚存的感官,我们仍然能够获得眼镜的固态、形状、是否静止的、在数量上有几幅眼镜的认知。
    2.那么我们反观物体的第二性质,也就是次生性质,它是由第一性质所派生出来,基于前一性质而在我们的知觉之中得以产生,按洛克的说法包括:颜色、声音、气味、滋味等感觉。你们会发现如果你作为一个盲人,你就无法知觉的眼前眼镜的颜色了,你是个先天性聋子,你就无法听到,我此刻敲眼镜的声音,诸如此类,你会发现第二性质,在人类的判断而言不具有第一性质的那种稳定性或者说是永存感。第一性质,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感官知觉的多种替代可以获得相关的知觉经验,而第二性质的确实基本很难获得,在近代洛克之类的哲学家看来,无法替代,这样的哲学思维是物理学式的思维方式。
    3.接下跟着我的思路,根据洛克等经验派的根本观点,一切的知识或者说观念是来源经验的。那么我以最简单的方式加以探讨,还是去看这副眼镜,在我们此刻看的过程中,是不是看到了一个作为外界事物的眼镜存在,这时候的知识获得就是洛克的“感觉的知识”,因为我持续的直视眼镜。所以以后的基本一切的研究观察都可以算是此类。与这样不同的就是,直觉的知识与演绎的知识。比如,我们基本不假思索地就认为眼镜是固态的,是具有质量的、是广延的,这样的第一性质的知识就是直觉的知识。如果,我们把这副眼镜是黑色的,明确的定义为,是黑非白。仍然就是直觉的知识。而演绎的知识,在数学上最为普及,我们说三角形的三角之和180度等于两直角,这样的由直觉的知识推演出来的知识,就是演绎的知识。
    4.作为唯理派而言,列如莱布尼兹、笛卡尔等大陆哲学家,把列如直觉的知识(直觉的观念)、演绎的知识(演绎的观念)认为是天赋观念。由此展开了一场富有变革性的争论,最终流向伟大哲学家康德的那里,那么号称在思想上进行哥白尼革命的康德,到底是给出了一个怎样的方案呢?那就去看《纯粹理性批判》吧。

    探究四:形而上学的直接观察“这副眼镜”是否能够涵盖了“存在”的全部规定即眼镜的日常使用状态能够给予新的理解方式?由此如何引向海德格尔存在论的理论视野?

    包括以上在内的传统哲学,总是认为知觉对象,然后对其进行诸多性质的考察,给出不同的范畴进行细致地界定,探究出真理性,才与对象事物进行打交道,才使用它。这种自然科学的研究式的认识,在海德格尔看来是一种课题式的思维方式。他所要做的不是对存在的性质进行考察,而是对存在的存在结构进行考察。比如我们前面三个探究,鲜明的说明了我们对眼镜所作的课题式的探究,从眼镜的量、关系、时空、亦或是第一性质还是第二性质的划分都是这样的过程。但是我们要知道,我们对眼镜的了解,日常生活中是以被配戴的方式,我们对眼镜,不是怀抱着一种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之心来看待的,我们总是习以为常的看待眼镜,我们已然对它的效用属性具有了一种天然的领悟感,可以说,我此刻对桌子上眼镜所作的种种分析,并不是我日常的状态,我只是在刻意专门的专题化的对待它,但是我现在把它戴上,那么我再去关注一本书或者眼前的一桌子的时候,我忽视了眼镜的存在感,它在我知觉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就对眼镜的存在结构给予了一个事先的领悟。它是辅助我去更好的看清眼前的事物,眼镜在我日常学习生活中,作为我本身生命活动中不可忽缺的事物。它的存在结构以及意义在我使用它的时候就是如其所是的存在了,只是在某个时候,就比如就在此刻,我把眼镜放在桌子上的时候,我对它进行了一次笛卡尔式的沉思,对它进行了传统哲学那样的性质分析,进行了结构性的拆解。

    探究五:现实的物理世界中的眼镜与虚拟模拟下的眼镜之间的区分判断即眼镜作为虚拟物的基础和符号意义?由此如何引向虚拟哲学的实在论探讨?

    如果我通过四维虚拟技术的模仿,在虚拟世界中也构建了一个与我这副眼镜一模一样的话的,那么我们确实是对现实事物进行一系列的模拟使其的体验感达到了拟真的效果,甚至是超越了现实事物的效用。就目前而言,我们不会说,眼镜会被其他所替代,只会不断地加强眼镜的功能,在它最基本的功能之上具有更强大的作用,比如谷歌眼镜一样,能够对现实事物进行数据分析,今后甚至能够把现实世界实时建模,达到虚拟与现实的同一。如果我们对虚拟网络上的那个,我们只是说通过视觉感官认为与物理实物的眼镜一样的话,那么我们对眼镜的定义,不再是物理实体的其他性质的认识,而是基于感官视觉为基础知觉到的符号意义的又和现实物理具有一样功效,甚至更为真实、更为有效。
    哲学探究“存在”的多层义涵(博古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哲学探究“存在”的多层义涵(博古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hygfctx.html